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精彩回顾ldquo畅道middot
TUhjnbcbe - 2022/7/13 16:22:00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神经危重症患者主要包括重型颅脑损伤、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自发性脑出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静脉窦血栓等)及各种术后病情危重患者。神经危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而肠内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危重患者给予合理、规范、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态,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年5月27日和6月23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与雀巢联合主办的“畅道·神经重症”线上研讨会特别邀请了来自江苏、上海、重庆、陕西等地的9位领域内专家聚焦神经重症的临床诊疗与肠内营养管理的实施,为广大同道带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专家共识及临床经验分享,进一步提升神经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第十期·5月27日

本期研讨会医院张恒柱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同时邀请医院王鸿生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医院冯*峰教授、医院徐红教医院庄原苏教授带来精彩分享。

张恒柱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神经外科不仅要重视手术和技术,还要重视术后的快速康复,其中营养就关乎着患者的康复速度。以往对于营养的理念比较粗放,近些年术后营养支持被愈发重视,也有了更加科学的营养理念。

冯*峰教授先分析了神经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特点,包括高分解代谢状态、脑肠轴双向互动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加重病情、长期营养治疗需求,这就决定了NICU患者对营养治疗的特殊需求。针对这一特点,冯*峰教授建议营养管理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全程肠道微生态调节两方面着手。

徐红教授详细讲解了《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有研究显示,51%-64%的卒中患者入院时伴有吞咽障碍,其中半数长期(6个月)不能恢复;9.3%-19.2%的卒中患者入院时已经存在营养不足,住院一周新增营养不足10.1%。因此,在最新版的《专家共识》中,特别新增了“尽早进行营养评估”,并再度明确尽早进行营养支持。

庄原苏教授分享了一例帕金森晚期患者的营养支持案例。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的初筛和复筛后评分6分,存在营养风险。具体需求表现为:急性期减少负氮平衡,维持代谢;恢复期补足疾病消耗的能量和蛋白质。最后,庄原苏教授总结道,重症患者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符合生理,易于消化吸收。

第十一期·6月23日

本期研讨会邀请到重庆医院徐丹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同时邀请到重庆医院王亮教授、医院脑科病院马涛教授、医院*毅教授担任大会讲者。各位专家围绕神经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重建、营养支持、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等话题,为广大同道带来领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专家共识及临床经验分享。

王亮教授分享了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的维护与重建,建议尽早启动肠内营养治疗,不仅提供营养底物,对维持和重建肠道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益生元在肠道微生态重建中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产生短链脂肪酸及多种生理效应,从而调节免疫。

马涛教授具体分享了一例脑干出血患者的营养支持,早期开启肠内营养支持;并且逐渐加量,肠内营养泵持续喂养,监测热量与蛋白达标时间;此外,术后胃排空障碍,潴留严重,留置空肠管。

*毅教授通过四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分析了后循环动脉瘤的处理策略,认为载瘤动脉近端闭塞和夹层病变栓塞是夹层动脉瘤的一种可靠治疗;如合并严重夹层性血管狭窄,且对侧血流代偿良好,首选夹层及载瘤动脉闭塞。如血管破坏较轻,则以血管重建为主。此外,血流导向装置可能会是针对夹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彩回顾ldquo畅道m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