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的“千姿百泰,杰然不同”案例专辑中,与大家分享一例支架辅助下全程使用泰杰伟业Perfiller?膨胀圈和Perdenser?弹簧圈栓塞治疗右侧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案例。以下为病例详情:
患者基本信息:女性,7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手术方案:手术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前三维DSA显示,右侧颅内多发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体大小约2.6mm*2.4mm)和颈内后交通段动脉瘤(瘤体大小约6.5mm*6.0mm)。先行治疗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中路图引导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支架微导管和栓塞微导管依次到位,随后选择泰杰伟业Perfiller?1.5mm*3cm-3D膨胀圈成篮,然后半释放支架,填入Perfiller?1.5mm*3cm-3D膨胀圈一枚,最后以Perfiller?1mm*2cm-2D膨胀圈收尾,达到致密栓塞后,完全释放支架。
接着治疗右侧后交通动脉瘤(此处为出血责任动脉瘤),术中路图引导下,依然采用双微导管技术,首先支架微导管和栓塞微导管依次到位,随后选择泰杰伟业Perdenser?7mm*30cm-3D弹簧圈成篮,然后半释放支架,相继填入Perdenser?5mm*15cm-2D、Perdenser?4mm*10cm-3D、Perdenser?3mm*8cm-2D三枚、Perdenser?3mm*6cm-3D弹簧圈,最后以Perdenser?2mm*8m-2D弹簧圈收尾,达到致密栓塞后,完全释放支架。
释放第二枚支架后,再次造影显示两个动脉瘤均致密栓塞,且瘤腔内均无造影剂残留,载瘤动脉和分支血管通畅,手术完美结束。
该案例中,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全部应用了Perfiller膨胀圈栓塞,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全部应用了Perdenser弹簧圈栓塞,由此可见,Perfiller膨胀圈与Perdenser弹簧圈规格型号丰富,都可以充分满足临床成篮、填充、收尾的全过程,其°Ω开环的设计,使其均具有良好的适形性,成篮时贴壁且稳固,完美的成篮不仅有助于保护动脉瘤壁,且为后续的填充、收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瘤体较小,其所处的位置血流冲击力较强,使用Perfiller膨胀圈进行栓塞,其圈体更加柔软,释放的反作用力更小,且Perfiller膨胀圈的高分子膨胀丝吸水膨胀后,形成水凝胶均匀致密稳定的填充在一级螺旋以内,使得致密栓塞后整体的物理结构更加稳定,抵抗血流冲击的能力更强,可以达到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右侧后交通段动脉瘤,术者在此处通过支架“推灯笼技术”成功保留了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充分体现了术者精湛的技术。
产品介绍
Perfiller?膨胀圈是国内首个高分子生物修饰的弹簧圈。高分子膨胀丝遇水膨胀,有效增加栓塞密度,形成更加坚固物理稳定结构,不易被压缩,对血流阻挡作用更强,从而有效降低复发率。内芯结构,高分子丝膨胀后不会超出金属丝一级螺旋,不会影响术中输送和调整。并且不会对其他弹簧圈产生挤压,从而确保术中安全。更大的螺旋间距减少金属占位,圈体更加柔软,释放的反作用力更小。改良推送系统,推送更加顺畅,力学传导更加合理。
泰杰伟业的Perdenser?栓塞弹簧圈系统,国内首家秒解脱的弹簧圈。°Ω开环设计,更好的贴壁成篮效果。上百个产品型号,满足不同大小的动脉瘤填充需求,支撑从成篮到填充直至收尾的全线操作。高分子的抗解旋丝,提供同类设计中最高的抗解旋力,方便术者进行多次调整。
作为国内首款秒解脱的弹簧圈系统,解脱方式稳定、快捷,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特别是在动脉瘤破裂治疗时,更是可以做到争分夺秒,降低患者风险。
参考文献:[1]秦尚振,马廉亭,龚杰,等.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8(9):-4.
[2]SibiliaJ,GottenbergJE,MarietteX.Rituximab:anewtherapeuticalternativeinrheumatoidarthritis[J].JointBoneSpine,,75(5):-32.
[3]CoiffierB,LepageE,BriereJ,etal.CHOPchemotherapyplusrituxim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