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蜂6号这款产品从推出以来歌唱者无数。这款产品我不得不承认有出彩的地方,比如费率低、缴费方式灵活,重疾多次赔付比例高、重疾末期关爱金等等,确实很不错,但是任何一款产品都有不足的地方,大*蜂6号也不可能是一款绝对完美的产品。最起码讲有以下几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这是一款轻症存在分组赔付的产品。很多人立马就会喷我——大*蜂合同上并没有写轻症存在分组。合同上的确没有明确写分组赔付,但是合同上却有隐性分组。我举个例子:较轻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仅赔付一项;早期肝硬化、慢性肝功能衰竭仅赔付一项;植入大脑内分流器、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以及微创颅脑手术仅赔付一项……合同上隐藏的分组还不止这几个,我曾经数了一下应该有20多种轻症都存在这样的隐藏分组。
二、30周岁前确诊重疾额外给付的现实意义不高。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产品为60周岁前发生重疾额外给付(国寿的少儿国寿福盛典版为70周岁),这种设置其实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真正能保证被保险人能够实实在在享受到利益的设置。小朋友的重疾发病有几个年龄段,过了那个年龄段其实发病几率是降低的,而30岁和60岁(70岁)这样的设置来比较哪一个现实意义更高其实是一目了然的。
三、这一个缺点我个人认为是最致命的,甚至也是网销产品的最大槽点。这一点就是理赔。重疾理赔金额一般都较大,必然是会进行调查的,由于北京人寿在全国仅在北京、河北、天津、江苏、安徽和广东有分公司,那么在其他地区就只能是通过第三方公司协助调查,周期就会变得相对较长,当然有些经纪公司的朋友会说有“好赔”、“易赔”等第三方协助理赔方案,但是实际效果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实际理赔中有实体柜面的理赔绝对强于不能面对面的对话。
四、未来的隐忧。这一点不仅仅针对大*蜂6号这款产品,而是可能的一种现象。今年银保监会下发了一份《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管理办法),这是很多保险公司代理人和保代公司经纪人不愿意提及的一份文件。这份文件中对客户来讲最直接的就是——不一定能够真正拿到该拿到的理赔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找下全文)我以文件中的部分条款来说明我的论点:
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一条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按照下列规则对财产保险、短期健康保险、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的保单持有人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的保单利益在人民币5万元以内的部分,保险保障积极予以全额救助;
(二)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对其保单利益超过人民币5万元的部分,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金额为超过部分金额的90%;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对其保单利益超过人民币5万元的部分,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金额为超过部分金额的80%。
本办法所称保单利益是指解除保险合同时,保单持有人有权请求保险人退还的保险费、现金价值;保险事故发生或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时,被保险人、受益人有权请求保险人赔偿或者给付的保险金。
第二十三条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长期健康保险合同、长期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和年金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为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
(三)涉及万能保险和投资连接保险的,另行规定。
保险保障基金依照前款规定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的,救助金额应以保护中小保单持有人权益以维护市场稳定,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资金状况为原则确定。
在我看来这一份管理办法就像是保险行业的资管新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打破了保险行业的所谓刚性兑付,当然保障还是有,但是出险、退保、现价在面临保险公司出现运营风险的时候就不能够真正按合同来履行了,简单说现在大家所购买的重疾险有多少保额是在5万以外的,一般都在30万上下,50-万也不少,那么如果保险公司出现问题,赔付的时候就要打折,再则这样的公司理赔速度上还能快得起来吗?保险金赔付可是救命钱时间真的就是金钱和生命,我们愿意去耗时间吗?真的遇到保险公司出现运营风险的时候可不是什么经代公司、第三方公司能够帮忙赔付的。这一份文件的诞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或者监管机构没事找事,肯定是监管机构发现了一些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为了防止全部兜底采取的措施。在选择产品上不要一味的去听代理人或者经代讲的小公司和大公司一样都不倒闭,不倒闭和能全额赔付那是两回事,
选择保险产品我还是倾向于要选择公司,不一定是大公司但是最少要看看公司的核心偿付率、综合偿付率以及风险综合评级,这几个数据绝对比代理人或经代的口头承诺靠谱很多,这才是真正理赔能不能拿到钱的保证。例如中国人寿核心偿付率.35%、综合偿付率.16%,连续5年风险综合评级A级和一家核心偿付率71%、综合偿付率%,风险综合评级B级的公司到底哪一家更靠谱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代理人或者经代还有一个论点大公司产品价格贵,是因为分支机构多,人员多运营费用多,所以价格贵,小公司人员少运营费用少所以便宜。这听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我还是用中国人寿和北京人寿(大*蜂6号所属公司)来举例吧,中国人寿注册资本金亿+,年营业收入多亿,净利润亿(实际多亿,上交多亿),北京人寿注册资本金28亿+,年年报未披露我只能用年数据进行比较,年营业收入接近29亿,净利润为亏损1.5亿,年报最后是加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科目勉强成为了正数。从百分比上来看貌似分支机构多、运营费用多就不是那么能站住脚了吧?再来看一组理赔数据,中国人寿年理赔年报显示理赔率为99.65%,这个在所有保险公司中是一个较高的数值,而北京人寿的理赔年报中却只字未提理赔率。理赔率可是衡量一家保险公司理赔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同时在北京人寿的理赔年报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间接印证了我前面讲到的大*蜂6号30岁前重疾额外给付没有现实意义。北京人寿的理赔年报中显示0-17岁人群只占三年理赔的2.48%,18-40岁人群占三年理赔的24.42%,而41-60岁岁人群占比高达60.73%,61岁以上人群占比12.37%。这样一罗列其实就可以看出合同上写的30岁前重疾额外赔付有大的实际意义了。
其实大*蜂6号在病种设计上也是玩了一些小心思的,我懒就不想再敲了。我不是说这款产品不好,它确实有它的亮点,但是过分的描述和宣传就不是一个称职保险从业人员该做的事。保险实实在在能赔付才是最重要的,价格再低如果不能真正赔付到实处那就是欺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