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逐年呈上升趋势,且死亡率极高,主要就是脑出血和脑梗患者,包括我科也一样,发现有相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经神经介入的医生初诊后,首先会做相应的检查,主要包括CT平扫+CTP+CTA,当然某些科室会做MR的检查,但是由于MR本身的特殊性,不利于患者抢救以及扫描时间问题,有时候会错过患者最佳的溶栓时间或者出血后的手术时间,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抢救风险,所以很多科室主要以CT的一系列扫描为主,包括CTP和CTA,脑梗常规建议做:CT平扫+CTP+CTA,脑出血:CT平扫+CTA。扫描结束后,根据神经介入医生判断是否进行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不管是脑出血还是脑梗,首先在介入下会使用碘海醇进行造影,然后根据血管进行取拴或者动脉瘤破裂的栓塞以及血管狭窄的支架植入等。
在上CT班的时候,有很多刚做完神经介入术的患者,会常规做一个颅脑平扫,判断手术过程中有无出血,比如脑出血进行介入手术后,当扫完颅脑平扫后,神经介入科的老师还得判断颅内的高密度影是手术中的二次出血还是术中残留下的碘造影剂,再比如脑梗患者术后,也会常规扫描一次颅脑平扫,判断介入取栓过程中有无引起脑出血,当看到颅内高密度影后,首先也会考虑这是术中造成的出血还是碘对比剂,这两种情况一种属于正常现象既对比剂一种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危险的术中出血,所以得准确判断,很多时候判断这些情况可能没问题,但有时候并不太好判断尤其对于年轻医生,所以这无疑给神经介入的医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
双能量CT(DECT),在西门子双源CT其双能量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两套独立的球管和探测器进行对同一物质扫描,由于两套球管使用管电压不同,即高KV和低KV,在不同KV下,组织的衰减不同,主要使用不同衰减下的斜率,所以将两种组织分离,利用物质分离原理,所以在碘对比剂增强扫描后,利用碘物质的分离,从而使增强后的图像变成虚拟平扫图像,实质性改变就是没有填充对比剂的平扫图像,下图以腹主动脉为例,扫描的是双能量腹部增强图像,第一副图为碘图,可以看到主动脉腔内呈现高密度,第二幅图是根据碘图进行重建的虚拟平扫图,可以看到主动脉内没有对比剂,类似于平扫图。
碘图:
虚拟平扫图:
总结双能量CT(西门子)或者能谱CT(飞利浦)进行扫描后,根据物质分离原理,一次扫描既可以得到碘图也可以重建虚拟平扫图,判断是碘对比剂还是出血,在虚拟平扫上进行判断,当虚拟平扫图为高密度,说明是出血,当虚拟平扫为低密度,说明是碘对比剂。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