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护
p
(一)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二)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三)护理
1.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更需慎重。
2.处理:
①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果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病人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
③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稳定病人紧张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但加压时要确保动脉血仍可通过,且须每5~10分钟轮流放松每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⑤静脉放血~ml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
p
(一)原因
1.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2.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二)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护理
1.预防: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②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适当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③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处理:
①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拾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②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③中药治疗。将如意金*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
④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内科
高血压p
1.症状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
高血压病人可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但并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成正比,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2.体征:心脏听诊可闻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1)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hyetensiveemergencies):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子痫、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2)少数病人舒张压持续≥mmHg,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肾脏损害突出,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称为恶性高血压。
(3)高血压亚急症(hypetensiveurgencies):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病人可以有血压明显升高造成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等。
3.并发症:①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心力衰竭和冠心病;③慢性肾衰竭;④主动脉夹层。
①及时降压,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静脉给药,持续监测血压。
②控制性降压:初始阶段(一般数分钟至1h内)降压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在其后2~6小时内应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为/mmHg左右)。临床情况稳定后,在之后的24~48小时逐步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同时,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损害进行相应处。
③合理选择降压药:要求药物起效迅速,短时间内达到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后作用消失较快;不良反应较小
④避免使用的药物:如利血平;治疗开始时也不宜使用强力的利尿剂。
(一)疼痛:头痛
1.减少引起或加重头痛的因素:①提供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尽量减少探视。②护土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③头痛时嘱病人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④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⑤向病人解释头痛主要与高血压有关,血压恢复正常且平稳后头痛症状可减轻或消失。⑥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处理训练、音乐治疗、缓慢呼吸等。
2.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①利尿药可引起低钾血症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②β受体阻断药可导致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③钙通道阻滞药可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主要是可引起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
(二)有受伤的危险
1.避免受伤:①定时测量病人血压并做好记录。②病人有头晕、眼花、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嘱病人卧床休息,如厕或外出时有人陪伴。③伴恶心、呕吐的病人,应将痰盂放在病人伸手可及处,呼叫器也应放在病人手边,防止取物时跌倒。④避免迅速改变体位,活动场所应设有相关安全设施,必要时加用床栏。
2.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
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在体位变化时,发生的血压突然过度下降(收缩压/舒张压下降20/10mmHg以上,或下降大于原来血压的%以上),同时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1)首先向病人讲解直立性低血压的表现,即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时可有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特别是在联合用药、服首剂药物或加量时应特别注意。
(2)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平卧,且下肢取抬高位,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指导病人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方法:①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后最初几小时;②改变姿势,特别是从卧位、坐位起立时动作宜缓慢;③选择在平静休息时服药,且服药后应休息一段时间进行活动;④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洗蒸汽浴;⑤不宜大量饮酒。
(三)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
1.避免诱因:讲明高血压急症的诱因,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寒冷刺激和随意增减药量。
2.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血压,一旦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
3.急症护理
①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切不良刺激和不必要的活动,协助生活护理,
②给予持续低浓度吸氧。
③对昏迷或抽搐的病人应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咬伤、窒息或坠床。
④安抚病人情绪,必要时应用镇静药。
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尽早应用降压药物进行控制性降压。
应用硝普钠和硝酸甘油时,应注意避光,并持续监测血压,严格遵医嘱控制滴速;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外科
p
1.心理护理:心理疏导,详细讲解。
2.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据情况提供肠内、肠外营养。
3.术前准备
4.呼吸道准备:①严格戒烟2周②训练有效咳嗽、咳痰和腹式呼吸
5.胃肠道准备
①饮食:术前3日改流质饮食,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8小时。
②食管癌出现梗阻和炎症者:术前1周遵医嘱给予病人分次口服抗生素(如链霉素)溶液。
③进食后有滞留或反流者:术前1日晚上遵医嘱予以生理盐水ml加抗生素经鼻胃管冲洗食管及胃,可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减少术中污染、防止吻合口瘘。
④拟行结肠代食管手术者:术前3~5日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如甲硝唑、庆大霉素或新霉素等;术前2日食无渣流质,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或全肠道灌洗后禁饮禁食。
⑤术日晨常规留置胃管,胃管通过梗阻部位时不能强行进入,以免穿破食管,可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于胃中。
p
1.出血
若引流量持续2h超过4ml/(kg.h),伴低血容量表现,考虑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再次开胸的准备。
2.吻合口瘘颈部不造成生命威胁,胸部死亡率高,多发生在术后5-10日。
(1)原因:
①食管的解剖特点,如无浆膜覆盖、肌纤维呈纵形走向易发生撕裂。
②食管血液供应呈节段性,易造成吻合口缺血。
③吻合口张力太大。
④感染、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表现: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腔积液和全身中*症状,如高热、寒战甚至休克筹。
(3)护理:①嘱病人立即禁食;②协助行胸腔闭式引流并常规护理;③遵医嘱予以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休克症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⑤需再次手术者,积极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准备。
3.乳糜胸
(1)原因:多因术中伤及胸导管所致。
(2)表现:多发生在术后2~10日,少数病人可在2~3周后出现。病人出现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术后早期因禁食,乳糜液含脂肪甚少,胸腔闭式引流可为淡血性或淡*色液;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大量积聚在胸腔内,可压迫肺及纵隔并使之健侧移位。
5.护理:①禁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②若诊断明确,迅速协助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低负压持续吸引,以及时引流胸腔內乳糜液,使肺膨胀;③需行胸导管结扎术者,积极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准备。
END
号外:明后停更2天,希望大家能好好回顾和消化之前的内容!温故而知新!我还是那句话,实习的同学,一定要把基护背了!!内外科读两遍,其中我用记号笔勾的,是选择题的考点,读的同时,要带脑子!你们现在应该多花时间在专业课和*治上,专业课多刷题,毕竟你考的学校,选择题总分很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