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首次颁授,29名*员获此殊荣。“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桂梅、“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文秀……29个闪亮的名字,29面共产*员的旗帜。向他们致敬!
向英雄致敬!大连高新诗文社简介
大连《高新诗文社》创立于年,隶属于大连市诗词学会。是以大连高新园区为依托,辐射大连,面向辽宁,走向全国进行交流活动的文学团体。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诗词、曲赋、楹联、新诗、散文、小说等文学领域里交流学习。为弘扬正能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贡献。《高新诗文》微刊
顾问
徐铎
乔世华王力宏李大为
温贵君章润钦冯玉彦
社长
周志玲
副社长:王金兆刘嫦月
秘书长:王金兆
总编
周志玲
诗词楹联
主编:刘嫦月
副主编:李彦曲翠华
现代诗歌
主编:富艳副主编:闵朝霞
散文小小说
主编:马秀敏副主编:尹卓玲
制作
王金兆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同题篇章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文/胡春霞“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这段话揭痛了人生百年的真谛是孤独!生存的,生活的,肉身的,心灵的。但,当我们自己有了自己灵*王国,孤独不是比那些浮躁扰心的表面繁华更静谧安适吗?假如心中装满了远方的千山万水,假如正行于脚下的柳暗花明,专心地走在自己命运的轨迹中,不也是很好吗?我们自己的体魄里,装着自己的灵*,我们才属于自己。孤独是一种馈赠和财富,无关疼痛苦涩和甘甜,其实是一个妙不可言而又充满好奇的旅行,莫问前方是否可有丛生的荆棘,也许不远处,就有我们心中的那片桃源,它不在世外,而一直存于我们心中的远方。这时,我们可独享!四季轮回时,年年唤起渐行渐沉的思绪,而目睹万物的生生灭灭,又禁不住对所有过往,对走远青葱和芳华深深的留恋。走着,走着,不时的回眸!当我带着残病,又披着征程的风霜抚摸自己的灵*时,也止不住流泪。为人生,也为自己,为经历的一切!于是自己为自己吟一首诗:遗落与收获我踩着青青芳草而来,你呀,已在春天之外。我寻着秋的果香而来,你已在芳林之外。我乘着纷纷的雪花而来,你却在苍茫之外。我到来路去找你,你已在岁月之外。我逆时飞翔,唱着童年自由的歌谣追梦,你却把一扇春的大门为我打开……所以,亲爱的,和我带着你的梦想和自由一起上路,让心灵之野青春常驻!穿过流年文/尹卓玲穿过流年,归来的我仍是少年。只因年近花甲,有缘与高新诗文社的文友相遇。穿过流年,只想在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拥一盏灯火,写一叶莲荷,嗅一朵梅香,听一片落雪,读一段温婉简约的文字,与书相伴,内心清简。或许,我们的前生都是一朵遗落红尘的莲,世间名利皆看淡,才有了今生的相见,与文学结缘。很喜欢这句话:“淡的心,并非浅薄,像淡的烟云是山的神彩,淡的雾霭是水的梦境。”我爱这尘世的烟火,更爱这浮世的朵朵清莲。穿过流年,才知“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的修炼。”生命除了外表的繁华与喧嚣之外,在内里还有一种素简和沉静,不会因为时光的流转而被遗忘,而是在内心深处,始终留有一处安静的角落,不染风尘,安之如素,如一朵莲花,淡淡地绽放。流年有情,以一颗虔诚的心,换一场懂得,有些过往虽平常又平淡,但却因细小的情节而在心底幽幽回暖。纯净的眼,纯净的心,纯净的友情,纯净的文字,除此之外世上还有什么比之珍贵。心若澄明,灵*便有香气,我想每个人的生命都该用童心来支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切皆有诗意。与天地接近,受自然洗礼,便会洞悉世间万物皆有灵,一花一木皆有情;与文友接近,受文字熏陶,内心便变得充盈。穿过流年,醉心花草间,不问烦扰事,愿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滴雨感动,愿为一段文字倾情,为一颗童心感动!愿归来仍是少年文/侯林君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有难舍的亲情,有随心所欲的自由,有柴米油盐,有无限的情趣和快乐。对于一个在外漂泊的人尤其感到温暖。我的家四世同堂,有三代母亲、两代父亲,三代儿子,两代婆婆和媳妇,最重要的是这个家有俩宝——一老和一小。90多岁的太奶奶被称作“司令”,她享受这个称谓。只要密码门的语音一响,“谁回来了?”洪亮的声音立刻从司令的房间传出,“报告太奶司令,是您重孙子放学啦!”小宝的声音虽然稚嫩,但同样响亮。“吃饭了吗?”这是每个人回来司令都要问的话。“没吃”。“我包的荠菜包子,趁热吃吧,吃野菜好,不能光吃肉。”司令总是对每个人发出不同的指令。而包包子、包饺子是司令最受大家称道的绝活,她说阿姨包的不如她,我们也都说阿姨调馅不如她,司令的脸儿笑成了一朵花。司令的心明镜儿似的,脑子聪慧得很,从不糊涂。但凡家族聚会,司令一准儿先夸孙媳妇儿伺候重孙子辛苦。重孙子个儿长高啦、当班长啦、考试第一名啦、出国参加机器人比赛啦……总之要一一报上孙媳妇儿的功劳。闲来,司令总是捉摸着如何“聊发少年狂”,会同儿媳比穿针引线;给孙子跳绳数数;数落儿子半夜才睡觉;嘱咐孙子对领导说话客气点儿。但对重孙子还是特别寄予厚望,天天都要絮叨:早做作业早睡觉,你爷都是教授,你爸只是个研究生,你是长重孙,必须超过你爸考个博士......凡是司令话匣子一开,就有人拉她去吃水果呀、打麻将呀,不然重孙子真的不能写作业啦。对家里的人人事事,司令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她只给孙子说。孙子上下左右一协调,司令美意达到,心中自然欢喜。司令不落时髦,过去给她添置新衣,她总说太多穿不了啦,今年春节前主动提出参加宴会不要再买大红大绿了,太俗,要给她买件素色衣服。老妈12岁就做童工,常年的劳作累驼了背,穿买的衣服总是前襟长后襟短。这次我按她的心愿选了米色特轻的羊绒面料,请来小有名望的设计师到家里来,给老人量体定做了一件大衣。最主要的是老妈的驼背通过特殊设计完全被忽略了,终于穿上前后襟一般长的衣服。赴宴时老人家穿上深紫色绣花半腰布靴,带上孙子从北京买来的粉紫色羊绒帽,配上她的素色大衣,站在酒店的大厅里潇洒地安排我们,“给我和重孙子合个影!”于是一个停停妥妥的年轻老太太形象出现了,司令好不欢喜,放大了在客厅摆着。我这个儿媳北漂十四年,唯疫情期间在家呆的时间最长,也唯独其间感受到“家”这个港湾的温度和暴高的快乐系数。为什么以前没有感受呢?想想每天要工作、管老管小、洗衣做饭,哪有空儿品味啊,那时只有风风火火。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家,像一壶发酵的老树白茶,不仅喝起来意味绵长,单是闻着煮茶的清香就已经醉了,幸福已经溢得萦萦绕梁了。我们四代人平均年龄55岁,但完全没有老朽的气息和氛围,倒像是一群少年在夏令营。也唯有这样的大后方,我才能在北京为*工作14年,盼望着早日结束工作回归故里,在温馨的港湾里享受少年般的夏令营生活,有司令领衔的“老妇聊发少年狂”,归来的怎能不是少年呢?归来仍是少年文/王晓萍我老了,已经快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向前看,前途所剩无几,回头望一路坎坷辛辛苦苦一辈子,普普通通一老太太……谁说什么年龄干什么年龄的事儿!我偏不向年龄妥协,更不愿脱离社会这个大圈子。我在努力、在学习、在追求退休后的人生,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努力活出自已喜欢的样子……离开学校已经快五十年了,再次拿起笔坐在桌前,还有小学生新入学的冲动,尽管已经提笔忘字,甚至理拙词穷,但写自己的经历,写一生的故事已经成为我经常要完成的任务。人如果有了目标生活就不再乏味,日子过得就有意义,人也有了精神,有了精神人也就美了……爱美是女人一生的追求,无论哪个阶层,单凡是个女人就没有不爱美的。有幸认识了几位爱好文学的姐妹们,且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女人,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女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认真做事的精神。我们约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起出去拍照游春,姐妹们都当成重要的活动,精心准备了漂亮的衣服,有一个妹妹拿了一箱子的衣服供姐妹们穿。在风景区,在山坡上,在绿地间,我们像花蝴蝶一样翩翩飞舞着,装点着山间绿地自成一道风景,欢快的嘻笑声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这哪里是一群大妈,分明是一群芳龄二八的姑娘们,看她们的笑脸粉嘟嘟的露着少女般的羞涩,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青春的光芒……我们在向世人展示属于我们的风韵,世界有了我们,美才更有层次,世界有了我们,美才更加完整。一个国家,当女人们爱打扮了,说明这个国家富强了。但我们并不只是打扮装饰我们的外表,我们还在努力充实着自己的灵*。一个国家,当女人们爱学习了,说明这个国家在进步。对国家而言,我们己不能在国家需要的第一线做出贡献来报效祖国,但不给国家添乱,维护国家利益,爱国爱人民岂不也是一种无声的贡献?。我们像年轻人一样积极的生活,学习写作看书阅读跳舞拍照,每一天都过的有声有色,因为我们有共同追求的梦,有梦的人生就有意义,我坚信回归仍是少年,因为我们们一直在追梦的路上……自题风采小蒜礼赞文/郑皓联东坡先生有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这里则是春土地暖蒜先知,蒜既小蒜,小蒜又称草蒜、野蒜,可入药,也可食用,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等症,属于百合科植物,分布于我国各地。它是北方大自然中第一个迎接春天的植物,仲春时节,乍暖还寒,人们尚未脱去冬装,大地一片枯*,小蒜就以它特有的绿色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原野上那一点点一簇簇的翠绿就是小蒜,当下人们对绿色食品情有独钟,上山挖小蒜成了许多人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小蒜的叶子有二寸来长,在春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摆动,似乎是在欢快地跳舞,埋在土里的蒜头则是白白的圆圆的嫩嫩的,如同凝脂珠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常做的小蒜炒鸡蛋。小蒜没有像白杨那样一排排一行行威武雄壮令人注目,它虽然其貌不扬,与世无争,却照样怡然自乐,坚韧顽强,它用春天里第一抹绿色昭告天下:熬过严冬,历经冰雪,战胜死亡。我复活了!我胜利了!我成功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能知难而上,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而有的人则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选择逃避。想想小蒜,纤细苗条,弱不禁风,在漫长的冬季里几乎冻僵了,躯体在一点点的死掉,只剩下少许的意识了,它不停地告诫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冬天到了春天不会远了!大地终于复苏了,小蒜第一个钻出地面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人生如同小蒜一样,有高潮有低谷,有数九寒冬也有春暖花开,熬过这道坎儿,胜利就在眼前!父亲、女儿和猫文/辛京年轻时喜欢小男孩,每当见到一两岁的小男孩就挪不开步。后来恋爱结婚,老婆给我生了个女儿,从此不再喜欢男孩,改为喜欢女孩了。后来女儿长大了,独自到一个遥远的国度留学,寄住在外国人家里;帮忙做一些家务,照顾一下老人,也可以节省一些留学费用。时不时地,女儿发来一些照片,那是房东老人养的两个小猫。它们在女儿的房间里玩耍,陪伴着女儿。寒冷的季节,它们依偎在女儿的脚下,或躺在女儿的被子上。在这之前,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猫了;每次看到猫就有种冷飕飕的感觉,尤其在夜里,看到两束绿色的光芒,就觉得毛骨悚然。说来也巧,就在这时,一个猫咪主动来到我的店里。我试着接近她,喂她吃的。逐渐地,猫和我熟悉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她仰面朝天地躺在店里的阳台上睡觉。在明媚的太阳光下,看着那慵懒、可爱的样子,突然很感动。晚上,她也来到我的床上,躺在我的脚下和被子上,恍惚中就觉得是女儿来到了我的身边,又仿佛看到了女儿在异国他乡寄人篱下的孤独、寂寞、委屈和艰辛……梦,可否再长点文/马秀敏昨天是端午节,端午安康,端午快乐,端午也是一家人欢聚的时刻。看了朋友圈一个网友的一则消息:两张图片,一张是满桌子菜,一张是共同举杯祝福。因为他们是南方人在大连做小生意,所以标注语是“端午祭古人,端午念家人。”中午,儿子媳妇带孙子回来我们家五口约上老公爹一起吃个四代同堂的饭,小孙子听说和太爷一起吃饭脱口而出“订个包间”。吃完中午饭,下午又和他老人家一起喝茶聊天。三点多侄女、女婿带着孩子来给我送些自家产的樱桃,又是品茶,又是聊天,这一天我被亲情包围了。好像是还不够过瘾,大抵是因为有太多的亲人没见;更是因为我在大家庭中是主事的,没聚全就跟缺点什么似的。晚上九点半,我入睡了。一次和亲人朋友的大聚会在一场有趣而多变的活动中拉开了场。大体是个运动会形式,各个阶层,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认识的不认识的,前世的故人,也应声而至。大家进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每走一步都有乐趣,所到之处都是温暖,每一个游戏都充满智慧,每一个场面都让你捧腹大笑。就连时下认为“很紧”、“惊”的人都舒展眉间,敞开心扉,抒怀大笑。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记的最深刻,一个集体运动婚礼,有一个同学落在最后面已经很远很远了,他为了真诚的面对面地表达他的祝福,幽默风趣地表展示他的才情,敞开心扉地说出他曾经对当事人(女方)的好感,他一路狂奔,在拥挤的人群中拨云见日地追赶。跑掉了帽子,跑掉了一只鞋,跑的脱掉外衣、领带……周围人的感动、周围的人欢呼、周围的人认同、周围的人欢乐汇成大江大河,场面不断持续升级最后汇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一个欢乐的世界,一个继“五柳”先生之后另类的“桃花源”。在这里,我见到许许多多我想见到的人,老同学,老朋友,我的亲人。见到了故去的母亲、长兄、三哥、四哥,他们也热热闹闹地处在不同场景中欣赏着、欢快着。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大家要进入一个富丽堂皇的大礼堂观看最后的精彩时,我们在大门口会面了。高兴的我在心底里细细体味出那滋滋漫漫的甜;那从没有过的特别又特殊的甜;那异于并胜过半生以来所有的甜。一种暖暖的幸福涌上心头。我深深地沉浸在被亲情、友情、真情、快乐包围着的感觉之中……久违了!我心心念念追求的场面!久违了!我心底膜拜已久的生活圈!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携手迈向礼堂时,我醒了。我怎么醒了!我怎么醒的这么早!今天为什么不多睡一会儿懒觉呀?!梦,可否再长点?我的故乡一一巴彦文/金蘭在端阳节来临之际,一种思乡之情由然而生。黑龙江省巴彦县是我的故乡。她地处于著名作家萧红笔下《呼兰河传》的呼兰区以北接壤地。松花江支流少陵河滋润着家乡的黑土地。家乡富源广阔,土地肥美,真是土质黑的流油,一望无际的田野,任凭拖拉机、新机械农具奔驰。巴彦县兴隆镇是我的出生地。儿时的记忆犹新,春季嫩草茸茸,常挎着小蓝子挖野菜;夏天麦田、玉米、大豆地一片葱绿,望不到边;秋天到了,*橙橙的谷穗压弯了腰,红红的高梁穗羞红了脸,金灿灿的玉米棒又粗又壮颗粒饱满;冬天这里是银色世界,白雪皑皑,冰上运动便是儿童的乐园。巴彦县人杰地灵,不仅是祖国的大粮仓,也是革命的摇蓝。革命先驱张甲洲烈士曾在家乡率领人民不屈不挠地开展抗日斗争。魏巍笔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以为"牺牲"的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中战斗英雄,李玉安就是咱巴彦县兴隆粮库工人。他多年隐姓埋名,从不居功自傲,默默甘当普通工人奉献终生。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走出了二十几位共和国将*。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县。为了把这个县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城乡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成千上万工人、农民、人民警察、县乡村干部不怕吃苦流汗,甚至流血日以继夜地奉献着。我的弟弟也是其中一员。他是个普通的工人,为了农机修造厂的建设,献出了年青宝贵的生命,他因公殉职,年仅三十六岁。就是因为无数人的努力奋斗,跟*走坚定不移,奏响时代最强音,皆力拼搏,巴彦县才有今天的辉煌。我的家乡近年来面貌巨变,加強了城乡建设,新楼房一座连一座,建起了步行街、文化公园和荷花塘,修筑了柏油路乡村路和高速公路。这里物产丰富,是国家重点产粮和生猪生产基地。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对家乡充满了深情和热爱。看到家乡一草一木,嗅到乡土气息感到格外亲切。任何时候也忘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忘不了黑土地五谷杂粮的哺育之情。忘不了传授我知识的老师和互助的同学,忘不了培育我成长的工人师傅,忘不了指引我走向革命道路的领导和同志们……。如今我已步入古稀之年,要尽我微薄之力宣传家乡,赞美家乡。让勤劳善良朴实的家乡父老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让我的家乡在奔小康路上跑的更快更远,绿水青山更富饶更美丽!我最负疚的人一一我的爸爸文/朱瑞雪我是爸爸他身边唯一的亲人,未能最后送他一程。当我赶到他身边时,他已经孤零零的躺在冰冷的太平间里。每毎想到这里,我都深深地自责和内疚。那是年11月21曰晚上10点多,大连来电话说父亲病危,当时,我正在病房替护士值夜班,也有危重病人在抡救,直至天亮时,工宣队派车把我和长林送到大连,便有了上面的一幕。其实爸爸患胰腺癌,医院住院有一段时间了,十多天前,我曾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过父亲,当时他腹胀,下着胃肠减压,不能平卧,很是痛苦。好在有继母照顾,她是该院的护士。沒想到爸爸他这么快就离开我们了。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出生在上海市龙华镇,当时家里有爷爷、奶奶、三个叔叔、两个姑姑加上父亲共8口人。因为人口多生活拮据,父亲不到3岁就送到他舅舅家寄养,直到7岁才回来与哥哥们一起上学。读到初中一年级因为生活困难就缀学了,便在上海做零工,当学徒。父亲16岁时,父母与大哥相继去逝了。年底,大连福昌公司到上海招工,不滿18岁的父亲便跟招工的来到大连红房子,直到年8月大连解放。由于几年的苦力生活加之一个上海人到大连饮食的变化,患了严重的胃病,医院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又见荷花开
文/赵忠福
每年六月末、七月初,葛西河的荷花便陆陆续续的开放了,尤其是罕王湖中的荷花,那叫一个艳啊!如果从高空上俯瞰罕王湖中那一片又一片的荷花,就像水中的绿洲,而那高高挺立的鲜红鲜红的荷花,就像站在绿洲上的少女,那么美丽,那么婀娜多姿,那么楚楚动人……如果从远处向罕王湖走去,那荷香就会一丝丝地钻入你的鼻孔,沁入你的心脾,让你觉得浑身上下三十六万个毛孔,无一处不舒服,无一处不熨贴。如果在湖岸边或湖中的栈道上,近距观赏荷花,就会发现,那大大小小的荷叶,参差错落,就像婚礼上新娘穿的婚纱,而那荷花就是穿着婚纱的新娘,那么靓丽,那么抚媚,那么令人着迷。有人喜爱雍容富贵的牡丹,有人喜爱东篱下的秋菊,有人喜爱迎霜傲雪的冬梅,也有人喜爱带刺的蔷薇,而我偏偏喜爱水中的荷花。喜欢荷花的何止我一个,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汚泥而不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碧天里的星星”……这些文学大师或欣赏荷花的品格,或欣赏荷花的美丽,而我却欣赏荷花与世无争、孤芳自赏的美德。你看它静静地、悄悄地屹立水中央,既不觉孤单,也不觉寂寞。月光与它为伴,鱼儿与它为友,野鹜与它为邻,蜻蜒与它相亲……啊!荷花,我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无法用恰当的语汇来描述你,我只能深深地把你铭记在脑海中,溶化在血液里。今年又见荷花开。湿了樱桃醉了人文:周志玲今年的樱桃成熟的似乎比常年晚一些。夏至都过去了,人们采摘樱桃的兴致依然未减。各种以樱桃为主题的采风活动还在继续。一个伴着淅沥小雨的早晨,大巴车满载着一车人风雨不误的心境,向郊外驶去。生活在辽南的樱桃之乡,参加了不知多少次樱桃采摘活动,雨天采摘樱桃还是第一次。天一直阴沉着,断断续续的雨声敲打着车窗,也敲打着每个人期盼雨过天晴的心思。车窗的玻璃很快被车内的热浪蒙上一层气雾。虽然用手纸不断擦去层层雾水,想看一看沿途郊原上的夏日风光。但是刚刚擦完立刻又蒙上一层。车内的热情屏蔽了车外的景色。好在目的地很快就到了。下车的时候,小雨又淅沥起来。人们纷纷打起了各种颜色的花雨伞,走进了不远处半山坡上的樱桃园。一棵一棵枝杈横生的樱桃树上挂满了红的、紫的、*的各种品种耀眼的樱桃。人们不顾脚下的湿滑,打着雨伞争先恐后的一头鉆进了樱桃园。噢!久违的景象,又见樱桃红。被压弯的枝头上,一串串鲜艳的果实和一片片碧绿的叶子上都挂满了雨珠。晶莹剔透的水珠辉映着翡翠美玉一样的多彩樱桃,真是别有一番景象。更增加了人们垂涎欲滴的感觉。来不及擦去水分,先摘一颗红的发紫的大樱桃入口吧,那酸甜可口的滋味一下子沁入心扉,味道好极了。吞下去的美味令满腹清凉,满心醉意。真是湿了樱桃醉了人。小雨还在下,随行的摄影师在伞下不停地按动快门,捕捉人们每一个采摘时快乐的瞬间。站在果实累累的樱桃树下,品尝着甘果的甜美,采摘的快乐,人们完全忘记了小雨的存在。尽管衣服鞋袜都被青草、叶子和果实上的水珠打湿,相互呼唤着寻找最大最甜的樱桃品尝和采摘。整个樱桃园人影攒动,笑声、喊声此起彼伏。还有人在不远处朗读了关于樱桃的美妙诗篇,展示着诗人的情怀。摄影师忙不过来了,人们的手机摄影也纷纷举了起来。从樱桃园出来的余兴未尽的人们,这才想起来寻一处方便。走进农家小院朴实的女主人热情地给我们开了院门。一只小狗汪汪地跟了出来,女主人用山村女人特有的嗓音喝退了小狗,让我们享用了山区土地上的旱厕坐便。改革的春风吹到了这里,在这里我们不仅体味了别样的雨中樱桃的滋味,更体味了淳朴的乡音乡情。JIANDANG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