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脑动脉瘤它到底是不是肿瘤
TUhjnbcbe - 2021/8/20 18:19:00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脑动脉瘤?听着挺害怕,它到底是不是肿瘤,是怎么回事?

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会把动脉瘤误解为肿瘤,其实不是,它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囊泡,也像汽车轮胎上鼓出的一个包。那么,司机如果知道汽车轮胎鼓包的话,怎么办?当然是要及时更换轮胎,不然有爆胎的危险。

脑动脉瘤也是如此,它有破裂的风险。破裂后出血主要集中在蛛网膜下腔内,故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也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意识不清、有的可有偏瘫等表现,严重者短时间内死亡,患者常自诉“头要炸开”,“一生中最剧烈的一次头痛”,有时候将这种头痛也描述为“雷击样头痛”,其实是剧烈头痛的一种自诉感受。

并不是每一枚脑动脉瘤都会破裂出血,根据是否破裂分为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后者一般是经过详细的查体发现,或者因头晕、头痛、视力障碍,眼部活动障碍等症状通过相关影像学检查发现的。

之前提到过几种检查手段,包括MRA、CTA、DSA,三种手段均有可能发现颅内动脉瘤,相比较而言,前两种手段对于微小动脉瘤有漏诊的风险,可作为无创筛查的手段。后者准确度更高一些,对于瘤体位置、大小、瘤颈、载瘤动脉、治疗路径等方面的评估更加充分。

发现脑动脉瘤,是否必须治疗?

针对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存在出血的风险,破裂则后果较严重。因此,是否进行治疗,要综合考虑。目前,我们对直径5毫米、形态规则的无症状动脉瘤,在脑血管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可以动态观察,但是要定期随访,随访手段包括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CT血管造影(CTA)等无创性检查。

对于破裂脑动脉瘤,一旦确诊就应处理。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建议积极手术:直径≥5毫米的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手术治疗预期风险和难度不大;直径5毫米的动脉瘤,应根据其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判断。如若动脉瘤伴有小囊泡、多发、位于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后循环,患者预期寿命10年,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有家族史,或需长期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随访观察期间,动脉瘤有增大趋势的患者也应考虑干预治疗。

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两种,目的都是为了阻断瘤内血流,修复载瘤动脉。

介入栓塞术属于微创手段,通过股动脉穿刺建立通道,将相应的导管系统送入载瘤动脉瘤,将弹簧圈填入动脉瘤内,瘤内形成血栓后阻断瘤内血流进入,逐渐修复载瘤动脉,达到治疗目的。当然,随着技术、材料的进步和不同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需要,有支架辅助栓塞、球囊辅助栓塞、血流导向装置等等方法。

开颅夹闭术,顾名思义,通过开颅术找到载瘤动脉,利用动脉瘤夹在瘤颈处阻断瘤内血流,修复载瘤动脉。前者创伤小,但是费用相对较高,主要是弹簧圈、支架等耗材费用较高。后者费用较介入栓塞术低,但是创伤相对大一些。当然,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进行治疗,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位置等等方面,个体化治疗。

延伸阅读

什么样的动脉瘤更容易破裂

术中荧光造影应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术

MRA、CTA、DSA影像在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

显微外科夹闭术,仍是处理脑动脉瘤重要手段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为什么这么糟心?

后交通动脉瘤与动眼神经麻痹

颅内动脉瘤到底应该怎么治疗

怀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该做什么检查

颅内动脉瘤是怎么回事?

突发剧烈头痛,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或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或参考文献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我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动脉瘤它到底是不是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