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左文右武middot第8期经静脉途径
TUhjnbcbe - 2021/8/7 2:22:00

主编

胡学斌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外科西院区主任;神经介入联盟理事长;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哈佛医学院BWH医院访问学者,匈牙利国家神经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

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委员会心源性卒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武汉市病理生理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抗癌协会委员

湖北省神经外科质量监控委员会秘书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

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牛健康资讯网科普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卒中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欧美同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胶质瘤委员青年委员

湖北中西医神经外科协会委员

一直致力于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以及校创新基金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50分。尤其擅长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和显微手术治疗,也精通颅内各类肿瘤的精准外科治疗、各类脑外伤和脑积水的治疗。

术者:胡学斌教授

胡学斌教授团队:

胡学斌沈寅刘昌亚肖庆保

沈寅

主治医师,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师从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洪洋教授,获博士学位后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至今。

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在颅脑外伤,各种颅内肿瘤及脑血管病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曾以一作或共同一作身份在《CurrentMedicinalChemistry》《Worldneurosurgery》《CurrentAlzheimerResearch》等多家杂志发表SCI文章。

刘昌亚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医院神经内科

年开始从事神经介入学习、工作,师从国内知名神经介入专家,医院神经外科胡学斌教授。

擅长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作为第一助手参加完成各类复杂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近千例,独立完成脑动脉支架植入术、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等介入手术三百余例。

肖庆保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医院

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对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年开始从事神经介入工作,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胡学斌教授,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有一定经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硬脑膜海绵窦瘘(duralcavernousfistula,DCF)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因临床表现相似而极易引起混淆,区别在于前者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的硬脑膜支与海绵窦发生异常沟通,而后者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直接沟通。两者在治疗方式上亦存在区别。我们报道的此例DCF由颈外动脉硬脑膜支供血,引起患者双侧眼静脉压升高,表现为双侧凸眼伴结膜水肿。通过静脉途径行双侧海绵窦栓塞术,患者获得影像学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这为此类疾病的处理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病例简介

?患者,女,71岁。?因“双眼充血10余日”收治入院。?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双侧凸眼伴结膜明显充血肿胀,眼球活动及瞳孔光反射正常。余无特殊。

?颅脑动脉CTA:双侧眼球突出,动脉期双侧海绵窦显影。

右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

右侧颈总动脉侧位造影

分析

右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未见异常;右侧颈总动脉侧位造影可见海绵窦早期显影伴眼静脉反流;可知病变仅累及右侧颈外动脉,应针对右侧ECA行单独造影。

右侧ECA正位造影

右侧ECA侧位造影

左侧ICA正位造影

左侧ICA侧位造影

左侧ECA正位造影

左侧ECA侧位造影

通过对双侧ICA、ECA分别进行造影,证实了病变由双侧ECA硬脑膜支供血,右侧为甚,病变与ICA并无关联。

此DCF流量较高,双侧海绵窦通过发达的海绵间窦沟通,双侧眼静脉均可见反流(箭头所示)。

手术入路选择

手术方式选择为股静脉穿刺插管,经颈内静脉-岩下窦-海绵窦通路到达病变部位;建立静脉治疗通路的同时,需同时穿刺股动脉建立动脉通路,治疗过程中可由此通路注射造影剂观察瘘口闭合情况。

器材:HUAWEINOH-AN01

光圈:f/1.9快门:1/焦距:6mmISO:

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分别穿刺,经股动脉置入5F动脉鞘及5F造影导管,经股静脉置入6F动脉鞘及6F导引导管。

6Fguiding上行至右侧颈内静脉与乙状窦移行处,以微导丝进入乙状窦内并试探岩下窦开口。

经过反复试探,微导丝终于进入岩下窦,并顺利上行至右侧海绵窦内,操作过程中不时通过动脉途径注射造影剂验证微导丝所处位置。

经微导管造影,验证管头位于右侧海绵窦内(此时为正位像)。

经同样的路径,送入第二根微导管,并经海绵间窦将其送入左侧海绵窦内(此时为正位像,第一根微导管头端依稀可辨位于右侧海绵窦内)。

经两根微导管同时推注造影剂,形成路图,至此治疗通路建立完成。

经两根微导管分别向双侧海绵窦内填塞弹簧圈数枚。

向左侧海绵窦内注入Onyx胶

左侧海绵窦栓塞完毕后拔除此微导管,造影示左侧海绵窦彻底不显影。

向右侧海绵窦内注入Onyx胶

右侧海绵窦栓塞完毕后拔除此微导管,造影示双侧海绵窦均彻底栓塞

右侧颈总动脉正侧位造影

左侧颈总动脉正侧位造影

术毕3D重建显示栓塞的双侧海绵窦及眼静脉

术前双眼突出,结膜明显充血肿胀,术后消失

小结

对于DCF,经动脉途径单纯栓塞其供血动脉往往并不可靠,因其存在大量细小的硬膜支供血,只要瘘口持续存在,总会有残余的或新的供血动脉汇入其中,使得患者的症状无法彻底消失,因此首选治疗方式为经静脉途径栓塞双侧海绵窦,以彻底封闭瘘口并消除眼静脉反流。

经静脉入路到达海绵窦的常规方式为股静脉-岩下窦-海绵窦,该方法操作简单,较为常规。若该通路建立困难,也可考虑在眉弓下缘眶上切迹处切开,暴露眼上静脉,经眼上静脉逆行插管到达海绵窦,此方法路径较短,但需操作熟练以避免眼上静脉破裂或上睑下垂等并发症。

采用“钢筋混凝土”技术栓塞海绵窦,即先在海绵窦内填入部分弹簧圈形成“钢筋”结构,起到了减慢海绵窦内血流速度、防止液态栓塞剂随血流回流入颈内静脉的作用。液态栓塞剂选择Onyx胶,其具有随着病灶部位的血流动力和压力梯度向阻力最小处前进的特点,可以实现安全、致密地填塞整个海绵窦。

虽然手术消除了眼静脉的异常反流,但由于双侧眼静脉被封闭,静脉回流受阻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因此患者术后眼部的充血肿胀仍持续数日,直至新的侧支循环建立。在此期间,可给予适量的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对于消除水肿、加快恢复确有帮助。

往期回顾

左文右武·第7期

左文右武,重建灌注——左椎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右椎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一例

左文右武·第6期

眼疾苦寻医,神介除病根——记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治愈性栓塞一例

左文右武·第5期

穿越迷雾,探索未知——记一例烟雾综合征合并颅内动脉次全闭塞的介入治疗

左文右武·第4期

另辟蹊径:记经桡动脉通路治疗右侧椎动脉瘤一例

左文右武·第3期

翻山越岭,“使命”必达——记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一例

左文右武·第2期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后复发的补救治疗一例

左文右武·第1期

“高压锅”技术栓塞治疗翼腭窝区动静脉畸形一例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左文右武middot第8期经静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