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糖尿病又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的倾向,在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会伴有糖尿病。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型糖尿病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医院的救护车送来一位60岁的老人,医生简单的询问了情况后,立马检查了体征并测量了血压,在检查大脑CT后发现大脑中的血管受到严重堵塞,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医生立即为他进行溶栓手术治疗,并且一直在跟踪病人脑内的血管堵塞情况。抢救了2个小时后,病人仍在昏迷中未见好转,突然心电图仪发生刺人的警报声,显示一条直线,医生宣布病人抢救无效身亡。
经过病人家属,医生了解到,病人今年刚过60岁大寿,叫老刘,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十年的糖尿病史。在半年前突然出现肢体无力、麻木的状态,家人也只有老伴在家,以为是关节炎,给他贴了点膏药。但是后来,老刘逐渐出现了记忆力衰退、行动缓慢、口齿不清等现象,家人以为他是得了老年痴呆,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脑梗的信号。
医生:脑梗塞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初期引起的脑梗塞是轻微的脑梗,梗塞大小不超过0.1cm,不会马上出现脑梗猝死的现象,多表现为四肢无力、语言障碍等等。但是如果将这些信号忽视的话,到了后期极有可能引发脑梗死。
糖尿病患者的4个信号,注意并发症,不要忽视!
信号1,胸闷、出汗,小心心梗
糖尿病患者在心肌梗塞发生前往往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主要是由于高血糖环境,导致血管和神经受损,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
如果有胸闷、出汗、呼吸困难、咳嗽等,应警惕,可能有心肌梗塞。
信号2,泡沫尿,小心肾病
小便时,泡沫多,长时间不会消退。小心尿液中的蛋白质过高,这可能是肾脏受损的表现。
长期高血糖环境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常伴有蛋白尿症状,其次为肾功能衰竭。
信号3,脚有异常感,小心糖尿病足
当脚或下肢出现冷、麻、痛等感觉,或灼烧、蚂蚁爬行等异常感觉时,甚至出现皮肤干燥、脱皮等表现,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时就要小心糖尿病足避免截肢。
信号4,视力下降、视力模糊,小心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视力丧失,视力模糊,不要误认为是老花眼,尤其是5年病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提醒糖友:稳定血糖,预防并发症,做4件事:
第一:避免高糖饮料
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其中每毫升的可乐中含有12克的糖分,根据临床研究分析:若每天饮用含糖饮料1-2杯或者更多,将会增加35%的心肌梗死或者猝死的风险。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非常爱喝饮料,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浆、白砂糖、食用香精以及食品添加剂等等,这些配料使得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身体无法进行新陈代谢,血管中会被糖分堵塞,增加人体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长期的饮用饮料,会导致身体的水电解质失衡,人体中的水分不足,糖分含量过高,引起脱水现象,导致血液浓缩,在人体中形成血栓,极易引发急性脑梗。
医生警告:饮料再好喝,也不能把它当水喝
第二:多喝水,常饮茶
喝水可以帮助人体血管的流通,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有着非常好的疏通作用。
同时在喝水中也可以添加一些功能性的植物,桑叶荞子茶,桑叶荞子组合在一起泡成茶叶,这其中的微量元素可以帮助疏通人体的血管,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黏度,提高人体血液循环的作用。
第三:饮食搭配丰富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上,要尽量少吃糖分含量过高的食物,一日三餐要正常吃,保障血糖的稳定。
在饮食上,要注重荤素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蛋糕、面包、糖果等等这类食物一定要控制住,千万不能多吃。
第四: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也要多出来做运动,一般老年人最好饭后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多活动活动,锻炼自己的身体,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运动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下来,对身体才有效果,建议每周运动4-5次,最好是饭后。
第五:定期复查,注意血糖发展的趋势
糖尿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的身上,糖尿病虽然不痛不痒,但是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并发症要了命。
所以有糖尿病史的人,医院检查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