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惊险跨越四千公里,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TUhjnbcbe - 2021/7/16 12:21:00
南通和新疆线下和线上同时指导两台手术几乎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感觉非常魔幻看到年轻人的成长十分欣慰后浪越来越浪……这是通大附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云峰近日发在朋友圈的感叹5月15日凌晨,张云峰被电话铃叫醒,78岁的启东老伯因房颤突发脑栓塞,转来通大附院准备急诊介入取栓治疗;远在四千多公里外的南疆克州,67岁的维族老汉因见到外地亲人后情绪激动,突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两个病人均情况危急,两台手术也几乎同时进行,而两地的手术医生分别是张云峰在内地和新疆带出来的徒弟。现场指导启东老伯的介入取栓启东陶老伯有多年房颤,13日下午干活时突发左侧上下肢无力,抬起费力,到当地就医,后转通大附院,神经内科医生何爽给他做血管影像检查后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急性闭塞,脑组织缺血范围大,需要紧急取栓治疗。尽管已是凌晨,何爽还是汇报师傅张云峰,请求现场坐镇。原以为很常规的介入手术却出现了新情况,鞘管送到头才勉强够到颈总动脉,长度不够。也就是说,厘米的导管给正常人手术时,从大腿根部送至头部相应位置长度也就够了,但是老伯身高约厘米,常规通路从髂动脉到主动脉弓的血管极度迂曲又增加了长度,导管才行至颈总动脉的开口处位置就到头了,还缺约20厘米,无法取栓,怎么办呢?何爽和张云峰果断改从上肢入路,要知道,这样的穿刺操作方法并不常用,但是对于这种特殊体型和特殊血管,应该适合,因为这条路径距离较前缩短。经过一番尝试,取栓导管顺利到达闭塞血管处。果然,一把就取出血栓,恢复了血流,手术成功。线上指导维族老汉的动脉瘤栓塞手术四千公里医院,维吾尔族67岁的库尔班大叔因情绪激动突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该疾病致死率高达30-40%,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白发光为大叔造影后发现动脉瘤位于血管分叉,瘤颈宽,且随时有再破裂的可能,要把动脉瘤栓塞成功同样有难度。白发光将病人的影像资料发给南通的师傅张云峰,请求支援,张云峰在手机上研究了资料,提出治疗方案,指导其在支架辅助下进行栓塞,手术顺利,危险解除。年7月至年底,张云峰作为江苏省第九批“组团式”援疆医疗医院。在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中,他担任该院卒中中心兼神经外科主任,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将通大附院先进的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在该院落地生根。医院建立了血管造影系统三维工作站,置办了介入手术治疗所需的相关耗材、药物等,按照该院的“师带徒”方案,张云峰带了两位徒弟:白发光和梁伏龙医生,其中一位已经成长为科室副主任。年该院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颁发的“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的授牌。除了立足南疆医疗帮扶之外,张云峰还多次受邀远赴北疆其他地市州,进行了数十台现场指导手术,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促进了民族地区神经介入医学的发展。张云峰本人也获得自治区颁发的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并记功一次。话说通大附院卒中中心通大附院卒中中心成立于年5月,是南通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认证的高级卒中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双中心的认证表明通大附院脑卒中的诊疗水平已处于国内卒中诊疗的先进行列。卒中中心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康复科、医学影像等多个学科。与市急救中心和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建设具有脑血管病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其规范操作流程包括:院前急诊接转诊流程,院内多学科合作的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急性期规范诊疗,二级预防,以及临床医师和人群教育。卒中中心拥有螺旋CT、3.0核磁共振、DSA等大型医疗设备,拥有一支7天/24小时全天候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小组和神经重症监护病区(NICU),经过多年磨合,现已形成一套快速有效的急诊绿色通道和规范化诊疗流程,目前年机械开通血管病例数量和质量在省内居于前列。卒中中心脑血管病诊疗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工作的专业团队,熟练掌握脑梗死诊治的规范化流程及血管内治疗的新技术。如急性脑梗死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机械取栓/碎栓、颅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动脉瘤栓塞术及等技术,在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形成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应。

通大附院卒中中心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南通市及周边地区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带动更多本区域初级卒中中心的建设,也为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筑起一道生命保护防线。

文字

薛晓慧图片

神经内科提供审稿

赵建美季秋虹编辑

薛晓慧

责任编辑

施琳玲邵勇林

投稿邮箱

.
1
查看完整版本: 惊险跨越四千公里,两台手术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