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兔妈猪编辑:上善若水
说明:文前图片源自网络,封面主图及文中
图片经兔妈猪授权使用
提示:点击上方"突友回音壁"↑快速订阅本平台
概要:兔妈猪于年11月22日做了L4/5椎间孔镜手术。术后50天左右到韩国首尔旅游,术后80天左右开始环游北美(42天)。北美之行最后一周,坐久了腰明显酸痛。回家后经过卧床休养和锻炼,症状渐渐好转。坚持锻炼至年10月,症状完全消失。到年3月中旬,身体状态很好。
前言我从没想过自己33岁就会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一向身体素质极佳,成天活蹦乱跳精神抖擞,从不知道腰痛啥滋味,竟然会与腰突症狭路相逢——在自己有限的医学常识里,以为腰突症是老年病。从发病到手术,我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
一、忍痛坚持旅游年8月的一天,炙热的太阳火一样炙烤着深圳宝安机场停机坪。等候登机的我,顾不上擦去额上不停冒出的汗水,用手交替抵住腰部,才能忍住一阵阵酸痛。前几天在瑜伽课上还伸拉自如,这会儿竟连弯腰都成了高难度动作。想到接下来要一人带孩子暴走日本关西,还要带全家台湾环岛自驾游16天,心里便各种不安,但依旧咬牙硬扛着出发了。
我忍着疼痛,在京都日均步行10公里(有时还要背着五岁的孩子)。后来又在一天之内坐车10小时,从随时可能遭遇泥石流和落石的中横公路穿越台湾最高峰合欢山。然后去泡了台湾花东纵谷数个温泉(可惜温泉也无法缓解腰部的疼痛及左臀部外侧至左小腿外侧的麻),终于抵达旅行最后一站“垦丁”。
虽然台风横扫过的垦丁海滩满目疮痍,但是我不想取消早已预订好的潜水项目。于是忍痛背着几十斤重的气瓶,跟着伙伴们深一脚浅一脚奋力走向海中央。我大口喘着气,咬住呼吸器二级头,一头扎进蔚蓝而深邃的大海里。本以为潜下去后能舒服一些,然而腰部的疼痛、左臀部蔓延到左小腿外侧的麻,还是如影相随。我已无心欣赏水下21米难得一见的鱼风暴,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回深圳,认真看病。
二、决定手术年10月21日,台风横扫深圳,全市停学停工。我决定出门看病,医院骨伤科专家号,心中暗自窃喜。白发苍苍的专家看了CT片后,缓缓吐出一句话:“靓女,你L4/5椎间盘突出还蛮严重的,建议做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我本来以为理疗、牵引就能解决问题,现在看来情况有点不妙。窗外正是狂风暴雨,我心里也难以平静,有疑惑,也有不甘,决定到北京再看看。
11月3日,医院做了核磁检查。次日取到片子(当时报告单没有出来),接诊开单的医生不在。我随即带医院就诊,进行正骨治疗,但症状未见缓解。医院就诊,骨科医生建议做椎间孔镜手术,如果不愿意手术,就回家安心躺着。至于躺多久才能缓解,各种症状是否会复发,谁也没法讲。
11月7日,医院取了核磁报告单,只见上面写着:“L4/5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根略受压。”我找到接诊开单的医生,他刚下手术台,还穿着绿色手术服。他也建议做椎间孔镜手术,短短几分钟专业、简明的讲解,消除了我心里最后一丝犹豫。我决定先回深圳处理完事情,然后再来手术。
说明:以上二图为年11月3日核磁影像资料
回到深圳,大多数亲友斩钉截铁反对我手术,理由无非是“年纪还轻”“初次发病”“还是保守治疗比较稳妥”等。我在煎熬中度过十多天,症状越来越严重。腰部仍然疼痛,左臀部坐骨神经绞痛,左小腿放射性疼痛并发麻,如梦魇般时刻纠缠不休,令我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我实在无法设想和忍受绝对卧床度日如年的日子,便下定决心做手术,11月17日处理完手头的劳动仲裁案,便匆匆飞到北京。
三、L4/5椎间孔镜手术经过11月18日(周五),我办理了住院手续。11月22日早晨,当班的三位护士告诉我手术过程可能非常疼痛,要做好心理准备。我没当回事,心想好歹经历过剖宫产,生孩子都能扛下来,一个小小的微创手术,又能怎么样?
事实证明,我错了!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当医生在内窥镜下用髓核钳夹取突出的髓核组织时,那种疼痛简直撕心裂肺,感觉腰仿佛要被人锯断了,疼得我眼泪哗哗地流,双手死死地抓扯着垫脸的硅胶,忍不住嚎叫了三五声。
我咬紧牙关配合主刀医生,向他反馈术中感受。身下手术垫单已被汗水浸湿,脸上汗水、泪水、鼻涕混在一起湿乎乎一片,硅胶已被我抓掉了几块。手术做了近两个小时,终于顺利结束。狼狈不堪的我被推回病房,此时术前症状全部消失,心里倍感欣慰,总算没白挨手术中的那些痛。
我是一个不听话的患者。术后第2天,按照医嘱应该做直腿抬高、勾脚、绷脚,每天做三组,每组十来个,避免神经粘连,我坚持得并不好。术后两天内没有任何症状,术后第3天,左小腿外侧又开始发麻,只是比术前轻一半。
术后第4天出院前,主治医生嘱咐我术后一个月内以卧床为主,每天活动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只要下床就佩带腰围。三个月内不弯腰,不负重。回家的10天之内,我只有吃饭和上卫生间才会下床,没有疼痛症状。如果活动超过十分钟,左小腿外侧就会发麻,躺下五六分钟就会缓解。只要躺上十分钟,麻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术后第15天,医院复查,告诉主刀医生左小腿活动十分钟以上就发麻。他用拳头轻叩腰椎,我感觉手术部位疼痛。他说术后三个月内症状有反复是正常的,然后开了三味中药,说放在锅里炒热后,再盛进布袋子,用来轻叩腰部。
回家后,我开始外出散步,同时遵医嘱用药。五六天后,活动十分钟以上左小腿有时不麻。用药21天后,左小腿发麻的次数又减少一些,活动时腰感觉良好。
1月9日(术后50来天),我和闺蜜去首尔旅游5天,每天至少活动10个小时。虽然尽量避免负重,但是腰时常酸胀。早上起床时,左小腿明显有放射性疼痛,并且蹿着麻。活动一两个小时后,症状完全消失。电话咨询主刀医生,他建议坚持做小燕飞、臀桥等增强腰肌力量,并安慰说术后症状有点反复是正常的。我坚持锻炼一周后,想到症状有反复也属正常,便又心存侥幸开始偷懒。
说明:以上二图为年1月30日复查核磁影像资料
四、莽撞环游北美术后80天左右,小腰开始面对真正的考验。在手术前就策划好的环游北美42天行程,家人已经准备充分翘首期盼。其实有那么一瞬间,我也想过放弃,但转念之间又不甘心。年2月11日,我在康复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又开始在旅途中行走。
在美国段,我们全程租车。无论是驾车,还是在副驾驶坐着,我都谨记背后垫个腰垫,保证腰部有支撑,尽量每两个小时下车休息一会儿。北美地区酒店民宿的床都很软,睡了几天之后,我索性打地铺。沉重的行李箱从来不沾手,宁愿多付点小费让行李生送到房间。
到了墨西哥,我没敢再尝试岸潜,而是选择了船潜。下水前一直让潜导帮忙提着气瓶,直到反身入水那一刻才背上。在加勒比海登上游轮后,我尽量平卧休息。在古巴闪了一下腰,右侧腰肌隐隐疼痛,不过有惊无险,小腰还算给力。
真正开始担忧复发,是从纽约开始的(从美国西部进,东部出,两次入境)。3月19日,在逛完纽约中央公园后,我们开始参观世界四大顶级博物馆之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进馆后没多久,我感觉胸椎处突然像被拧了一下,一阵绞痛袭来,浑身不适。咬牙强撑着看完底层展览,不得已离开博物馆,这真是旅途中的一大遗憾。后来吃了止痛药,躺在车上继续奔往下一站。大约过了八小时,这种疼痛才消失了。
旅行的最后一周,坐久了腰部明显酸痛,我每天都口服消炎止痛药,几乎是躺在汽车后座上,才一路坚持下来。3月底,我回到北京,还没倒明白时差,医院拍核磁复查,幸好没有大碍。
五、康复过程与反思回家后,我开始乖乖地严格卧床休养(只有吃饭、上卫生间才会下床),并坚持做挺腰飞燕,每天做三组,每组各做七八个。就这样休养锻炼20天后,身体恢复到术后半个月时的状态。
到年6月底,我每天吊单杠五六组(每组两三下,每次坚持十多秒),倒走米;每周游泳一次,并认真练习小燕飞和臀桥,做完后反手揉揉腰肌使之放松。那段时间左臀部坐骨神经只是轻微疼痛,左小腿偶尔轻微发麻(偶尔在做某个动作的时候会痛),完全不影响生活。
我知道必须增强腰肌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才能减少术后复发几率,于是继续坚持锻炼。至同年10月,症状完全消失,我感觉自己满血复活。到年3月中旬,身体状态非常好。然而就算再好,也不再是原装货,我必须善待小腰。
反思病情加重的原因,主要有四点:①经常歪着身子久坐。②经常弓着腰长时间驾车。③忍痛旅游到处奔走。④经常抱孩子负重行走。经历痛苦之后,我终于汲取了教训,再也不窝在沙发里半天不动,也不会弯腰去抱很重的物品,坐和站都注意挺直身体,保证腰椎正常受力。
如果让我重新安排术后北美之行,绝不会再如此莽撞,至少会休养四个月后再长途旅游。术后前三个月,我在保养方面莽莽撞撞,所幸后来两个月上了心,没酿成复发的后果。
旅行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世界各国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明的剪影,总是散发着浪漫而神秘的气息,诱惑着我向它们靠近,去体验审美和探索带来的愉悦感。为了更好地工作和旅行,我必须把锻炼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腰突症:保守治疗or手术治疗?》,点击文章标题蓝色文字,即可在线阅读。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