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不言苦脱贫显担当
---记桥东村第一书记姚川学
姚川学,紫城街道桥东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积极履职尽责,全面落实街道*工委的工作部署,带领下乡工作队,协助村“三委”班子,明确工作思路,着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建、脱贫攻坚三项重点工作。在工作中,他始终以一名优秀*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在平凡的岗位上,甘于奉献,发光发热。
一、他是桥东村的掌舵人。驻村几年来,他将桥东村当成大家庭,履职尽责,扎实工作,节假日从不休息,每天早出晚归,风雨不误,从未间断过。他同“两委”班子认真研究村情民情,研究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他协调配合各部门,积极做好群众工作,规划实施了街巷硬化5.7公里、危房改造71户、建垃圾点7处、绿化树木株,带领工作队和村民们搞“四清”工作,出动大小车辆50台次、人工80人次,清理垃圾车、立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对26户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户施策,每户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帮扶计划和措施,目前,全村已脱贫21户31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3.5%下降到年的0.6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姚学川多次被街道*工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二、他是贫困户的主心骨。“贫困户生活困难,自身发展能力弱,组织派我来,就是要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做他们的主心骨。”每当有人问姚川学为什么对这些“穷老百姓”的事情这么上心时,他都会这样回答,他也是这样做的。年,村民刘小丫患脑动脉瘤,医疗费用花了10多万元,出院后卧床不起,成了植物人。他了解情况后,将刘小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康复治疗费用大大降低。他还帮助刘小丫办理了低保,落实了小微项目和到户产业项目,申请办理了小额信贷,养殖基础母牛3头,为其丈夫张忠勇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可获得工资元。一年后,在姚川学和刘小丫一家的共同努力下,刘小丫的病情逐渐好转,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年12月的一天,张忠勇冒着严寒,给姚川学送来了一面“心系村民办实事,扶贫帮困暖人心”的锦旗。村民张艳*,上有老下有小,靠打工维持生计,年10月突发脑出血,治疗费花了17万元,出院后仍昏迷不醒。顶梁柱倒下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姚川学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到张艳*家走访慰问,并当即捐赠了元。他还多方奔走,将张艳*纳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中,为张艳*、祁翠芝、张煊3人办理了低保,每人每年元,为张艳*妻子安排了生态护林员岗位,每年可增收0元。不仅解决了张艳*家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家在生活上有了保障。
三、他是工作队的带头人。希望别人做到的,他总会要求自己先做到。他带头主动加强*治理论知识学习,学习*章*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自己的*治意识和*治素质。笃学慎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他和工作队还注重加强对贫困户的*策宣讲,充分利用贫困户集中开会的机会,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培训,同时,针对特殊的贫困户,他和工作队每月还会上门讲解1次。集中培训与上门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贫困户对贫困户的评选、退出、享受的*策措施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并入脑入心。
作为一名共产*员,他以“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他严于律己,时刻牢记*的教导,努力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核:徐晛编辑:王晓庆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