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是围术期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进程是,术后快速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尤其具有挑战性,且脊柱外科手术中多模式镇痛的疗效还没有被仔细评估。对乙酰氨基酚、加巴喷丁、利多卡因和氯胺酮可能会改善急性疼痛,但并没有围术期多模式联合应用的明确证据。来自克利夫兰的研究评价了使用这4种非阿片类镇痛药联合使用与使用安慰剂对恢复质量、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和疼痛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表在年的ANESTHESIOLOGY杂志上。
背景:
将进行过脊柱外科手术且有较高术后疼痛风险的成年患者双盲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安慰剂组,即术前口服对乙酰氨基酚mg和加巴喷丁mg的组合,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输注氯胺酮5μg/(kg·min),在术中和恢复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输注利多卡因1.5mg/(kg·min),但总时间长不超过8h。术后镇痛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加巴喷丁和阿片类药物。主要研究目标是术后第3天评估的“康复质量调查问卷”(0~分,其中15%的变化量被认为是临床上的重要差异)。次要研究目标是术后48h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有20%变化量被认为是临床上的重要差异)和患者口头诉说的疼痛评分(0~10分,相差1分被认为是重要差异)。方法:
根据一项先验准则,该试验因无效而提前终止。患者随机双盲分组,人口统计学、基线和手术节段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资料两组无显著差异。多模式镇痛处理组患者(n=)的平均恢复质量评分和安慰剂组(n=)评分也无显著差别。术后第3天的麻醉恢复质量评分是研究的主要检测结果,研究小组的报告见表1、图1。镇痛方案对康复质量的影响不明显(P=0.),估计均值差异为0(95%CI,–6-6)。两种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均与主要分析一致。根据析因分析,镇痛方法与慢性疼痛史或阿片类药物使用史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和P=0.),这意味着术后镇痛方法和康复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表1主要研究结果:术后第3天镇痛方案对康复质量的影响(N=)根据研究预先定义的联合假设规则,多模式镇痛处理组术后48h内的疼痛控制效果不佳(表3),术后48h阿片类药物消耗中位数(Q1,Q3)为72(48,)mg,而安慰剂组为75(50,)mg,中位数差异为–9(97.5%CI,–23-5,P=0.)mg。多模式镇痛处理组的48h平均疼痛评分为4.8±1.8,而安慰剂组为5.2±1.9,平均值的差异为–0.4(97.5%CI;-0.8、0.1,P=0.)。图1原计划疗效和无效界限以及停药后的实际界限,以及治疗效果估计恢复治疗(QoR)表2次要研究结果:镇痛途径对术后48h内阿片类药物消耗和疼痛强度评分的影响(N=)在随机分配到镇痛处理组的患者中,24h疼痛评分和阿片类药物使用均非劣效性(非劣效性P0.)。镇痛处理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优势P=0.),但在临床上认为此差异可以忽略。两组术后第1天(P=0.)和第2天(P=0.)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表4)相似。表3镇痛途径对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的影响(N=)术后PACU时间,恶心和呕吐,患者对出院时疼痛管理的满意度,1个月时的康复质量评分以及3个月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EQ-5D)都属于脊柱术后多模式阵痛方案的探索性指标,如表5所示,显示在临床重要程度上均无差异。表5探索性结果(N=)目前的研究存在几个局限性。首先,脊柱手术在引起神经性和肌肉疼痛方面与大多数其他手术不同,手术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很难治疗,痉挛性肌肉疼痛对许多常规镇痛药的反应也很差。因此,研究测试的组合可能对其他手术镇痛更有效。其次,没有解释药物之间相互拮抗作用,单种药物的镇痛强度,剂量是否合适,以及给药途径不同导致的结果偏差。第三,研究评估的特定药物组合先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尽管许多试验对每种药物单独进行了评估。鉴于从各个成分中获得的明显益处,为什么联合使用无效,目前尚不清楚。结果:基于术前单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和加巴喷丁的多模式镇痛途径,以及术中注入利多卡因和氯胺酮的多模式镇痛途径,并不能改善第3天的康复质量、也不能降低疼痛评分或减少48h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多节段脊柱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没有改善。麻海新知的评述:美国麻醉学会(ASA)推荐使用多模式镇痛技术的目的是减少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以促进患者康复。但具体如何实施多模式镇痛,何时使用哪几种药物和镇痛方法并没有统一标准,效果如何也没有明确证据和结论。不同于以往大多相关研究证明了多模式镇痛有效性,本研究证明了以往高级别推荐(GradeALevel1)脊柱手术中联合使用高级别推荐的术前口服加吧喷丁和对乙酰氨基酚,术中持续泵注利多卡因和氯胺酮的多模式镇痛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表现出恢复快和使用阿片药物量少的优势。意外的结果引起了当期杂志主编重视并将本研究相关图片放到了封面并且附上了“重新审视脊柱手术中的多模式镇痛”这一简明观点。本研究中使用的主要评价指标是术后恢复指数(Qualityofrecovery,QoR),主要是从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标,自理能力恢复和心理精神上的舒适度进行综合评估。而大部分脊柱手术患者手术的主要目的也是希望消除疼痛和恢复肢体的自如活动能力。所以很多脊柱手术患者在术前已经存在长时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不能排除手术区域的神经根区域已经痛觉敏化,手术采用的减压内固定虽然解除了神经的压迫,但术前长时间神经根内膜电位离子通道改变和神经根手术刺激水肿等问题并不能在术后短时间内恢复。不能排除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手术切口等疼痛联合作用导致多模式镇痛效果不佳的可能。另外本研究也提示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也应该个体化,不是所有镇痛方案都用上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特点等方面个体化制定方案。(编译马昌盛述评马宇)
(公益支持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原始文献:KamalMaheshwari,RafiAvitsian,DanielISessler,NatalyaMakarova,MarianneTanios,SyedRaza,DavidTraul,ShobanaRajan,MarielManlapaz,SandraMachado,AjitKrishnaney,AndreMachado,RichardRosenquist,AndreaKurz.MultimodalAnalgesicRegimenforSpineSurgery:A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Anesthesiology.May;(5):-.
Doi:10./ALN..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麻海新知”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术后急性疼痛与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相关
改变吸入氧浓度分数在全凭静脉或吸入麻醉中对系统血流动力学、肾灌注和肾氧合的影响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与术后死亡率的关系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因素
JAMA:静脉输注对乙酰氨基酚对腹部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
地塞米松可降低婴儿人群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地塞米松可降低婴儿人群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他汀类药物减少围术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哺乳期女性的麻醉与镇静指南(版)
新型冠状病*肺炎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型异质性与临床管理建议
人工智能用于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麻醉中的图像解释
围术期超敏反应:诊断挑战与管理要点
氨甲环酸对急性出血患者基线死亡风险的影响
临终期重症患者撤除机械通气时的镇静实践与不适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麻醉类型与系统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情况
肌松残余与全麻术后肺部并发症:来自最新研究的临床证据
围术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对腹部大手术术后效果影响: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镁剂可改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膀胱不适
周围神经阻滞术后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和病因:回顾性队列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实施及时机:CENTER-TBI研究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肾上腺素的骨内给药与静脉内给药的相关研究
是否限制苯二氮?类药物使用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垂直神经留置导管比平行神经更易移位?
《ESA/ESICM联合指南:围术期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支持治疗》要点解读
麻醉前应用锁骨下静脉/锁骨下腋静脉超声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
PACU患者的呼吸抑制: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临床经验
急诊开腹手术患者术前贫血与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临床评分和生物标志物在患者围术期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剖宫产手术脊髓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来自RCT的系统回顾和网状meta分析
即时肺部超声在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成年阶段接受全身麻醉手术与老年后脑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增加无关
羟乙基淀粉与外科患者术后肾脏并发症的关系
局麻药物在神经周围纵向扩散范围和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的关系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撤机困难的管理策略
椎管内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和单独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主动脉瘤修补术的短期预后差异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因素
瑞芬太尼与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反应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30天内并发症与死亡的关系
安全指南:产科椎管内阻滞相关的神经学监测(版)麻醉医师协会和产科麻醉医师协会联合指南
BJA:年龄和BMI对全身麻醉患者肺不张的影响
择期非心脏手术中机器学习衍生的术中低血压早期预警系统对低血压深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脑氧饱和度降低的关系
腹腔镜下减肥手术在快速康复方案中增加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价值分析
新型冠状病*肺炎患者的重症治疗:挑战与建议
6%羟乙基淀粉/0.4对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和止血功能的影响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阿司匹林或可乐定对术后1年结局的影响
七氟醚与帕金森病丘脑底核神经元活性与深部脑电刺激的临床疗效
优化老年患者的围术期血压管理
对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起搏器和复律除颤器)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实践建议
Anesthesiology:预防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应成为新型冠状病*流行时期的新常态
腹腔镜手术中基于腹内压调节PEEP的研究
重症及麻醉团队救治或监护新型冠状病*感染患者的实用建议
神经肌肉阻滞剂在ARDS早期的适用性
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吗啡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小潮气量和中等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APSF:处置新型冠状病*感染患者的围术期注意事项
择期手术后的急性肾损伤与死亡风险
新型冠状病*肺炎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的感控建议:基于SARS患者气道管理的文献回顾
困难气道学会:成人清醒气管内插管指南
利用超声评价妇科开腹手术中PEEP/肺复张手法与呼气末零压对肺不张的影响
术前维生素D浓度与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脏、肾脏及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术前虚拟现实模拟体验可降低择期手术患儿的焦虑和疼痛
职业感染: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风险
感染控制与麻醉防护:基于SARS疫情暴发的管理经验和麻醉指南
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的局部麻醉药物选择:贝叶斯网络meta分析
围术期个体化肺开放通气策略时氧浓度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多学科医疗整合措施对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一项质量改善研究
成人和儿童手术室外操作镇静前禁食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声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