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琴岛神介第26期病例分享动眼神经麻痹
TUhjnbcbe - 2021/5/24 22:42:00

病例10秒速览

术者简介

徐锐

医院

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亚太血管联盟出血性疾病防治专委会常委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神经介入副主委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三上午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简要病史一般信息:39岁女性,因“左眼视物模糊1周余,发现颅内动脉瘤3天”入院。现病史:患者1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模糊,伴有视物时头晕,现无视物重影,偶有头痛、头痛程度可耐受、持续数秒钟后缓解,偶有恶心,无呕吐,无胸闷憋气,无胸痛,5天前出现左侧上眼睑下垂,左侧眼球运动上转、下转、内转受限。行脑动脉MR血管成像(MR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可能性大。既往史:无慢性疾病史。查体:BP:/89mmHg,左侧上眼睑下垂,左侧瞳孔直径约6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眼球上转、下转、内转运动受限。诊断:脑动脉瘤、左侧动眼神经麻痹术前检查

图1:颅脑MRA示左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长径约5mm

手术过程

图2:DSA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可见囊样突起,大小约1.7*2.4mm,其上见不规则子瘤,子瘤横径约5.4mm

图3:6F导引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动脉,SL-10微导管经导丝送至动脉瘤内,依次顺序填塞4至1.5毫米弹簧圈5枚达致密填塞。

图4:填塞后造影示动脉瘤栓塞致密,未见子瘤显影,RaymondI级。术后第二天,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即获得改善。

专家点评

孙成建

医院

介入医学科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介入放射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综合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周四上午介入医学科专家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

专家点评

后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约20%-30%的后交通动脉瘤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症状,该症状也被认为是动脉瘤破裂的前兆症状。目前认为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机制包括:①动脉瘤对动眼神经的压迫;②动脉瘤破裂对动眼神经的损伤;③动脉瘤搏动对动眼神经的损伤;④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动眼神经的损伤。有研究认为,窄颈、瘤顶指向后外下、有子囊,是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本例病例以“左眼视物模糊、左侧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为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未破裂动脉瘤,且动脉瘤的形态符合上述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本例病例为窄颈动脉瘤,因此我们选择了单纯弹簧圈栓塞,达到动脉瘤致密填塞,稳定动脉瘤的体积,减轻动脉瘤的搏动效应,从而缓解动眼神经麻痹症状,且防止动脉瘤破裂。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常规的CT、MRI的价值有限,临床医生应充分考虑到动脉瘤这一病因,及时行CTA及DSA检查,明确病因,积极干预治疗。

病例整理

赵志远硕士研究生

医院

介入医学科

编辑:张照龙终审:徐锐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琴岛神介第26期病例分享动眼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