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敬业惠民致远
人的脑袋里有“炸弹”?是的!颅内动脉瘤就是这样一个潜伏在大脑内的“坏家伙”,它的杀伤力巨大,一种简单的描述是:1/3残疾,1/3康复,1/3死亡,且有15%左医院就发生猝死。
鉴于动脉瘤手术的复杂性、凶险性和高难度,这种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医院能够独立实施的并不多见。本文将带你学习一下动脉瘤这个"炸弹"到底可怕在哪里,也领略一下我院神经外科“拆弹部队”的绝活。
阅读本文需要十分钟,紧张之处请自备手巾擦汗。
74岁老大爷,平时一直身体硬朗,干起活来能把身强体壮的年轻人甩出好几条街去。可就在前几天的一个早晨,他突然剧烈头痛不已,紧接着昏迷不醒。
家人火速送来我院急诊,急做脑部CT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经外科病区对症处理,第二天上午急约CTA进一步脑血管检查,结果与医生初期判断基本吻合,老大爷是脑内暗藏的一颗“炸弹”——颅内血管动脉瘤引爆了。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对老大爷身体状况及家庭条件的综合评估,在与家属取得充分沟通后,由副主任包敬玺副主任医师带领的手术团队,为其选择了显微镜下动脉瘤开颅夹闭术。
包主任和助手在病人头部开了一个5cm左右的小切口,在显微技术的辅助下,找到动脉瘤的位置,然后用一个特殊的夹子夹住它的“脖子”,堵住颅内出血源头,避免血液再次通过动脉瘤的薄弱部分发生出血,并通过相关器械让瘤体萎缩。经过四个小时的紧张操作,老大爷脑血管的血流重新恢复通畅,致命警报得以解除,老大爷化险为夷了。目前,病人康复理想,不日即可出院。
术前CTA影像检查,7.7mmX3.2mm,巨大的动脉瘤就横亘在颅内前交通处,面目狰狞可恶。
脑动脉瘤有多可怕?
脑动脉瘤不是“瘤”,而是血管异常的管壁突起,随着时间推移和血流不断冲积,动脉瘤逐渐增大、瘤壁变薄,便像越吹越大的气球一样在颅内爆裂。
这是一种极为凶险又易被忽视的脑血管疾病。神经外科专业人士将其形象的比喻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什么时候爆炸并不确定,而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甚至迅速置人于死地。
GIF小动画示动脉瘤破裂出血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
该病最常见的表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发症状是突发异常剧烈的头痛,常听患者描述为“头要炸裂般的疼痛,这辈子从未经历过”。确实如此,动脉瘤就是一个埋在脑内的“炸弹”。也许,患者剧烈头痛时正是瘤体在颅内引爆的危险时刻。
因此,如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也有头痛时伴随颈部僵硬疼痛、恶心呕吐者,医院急诊就医。
哪些行为能引爆颅内“炸弹”?
图片来自网络
对此,神经外科健康提醒,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合理运动,戒烟限酒,保证睡眠,情绪稳定。
还有一个真凶,气温的骤升骤降,使血管过度收缩和膨胀,导致脑血管负荷加重,进而引发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
杯具啊,天气成了不可抗力因素,都是老天惹的祸。
这枚“炸弹”怎么拆?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一旦确诊,需尽早手术治疗。否则,即使保守治疗得以幸存,其二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且死亡率高达50~60%。
放在从前,像老大爷这样的情况要在脑部打开一个10cm以上的口子,为原本就危机四伏的手术再添风险,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也会陡增。而现在,随着医学发展和一系列先进医疗装备在临床上的使用,神经外科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使我院脑动脉瘤的微创治疗走在医院前列。
目前,我院神经外科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两种手术方式。图片来自网络一为显微镜下开颅夹闭动脉瘤,也就是为老大爷选择的术式。二为介入治疗下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在血管造影机的帮助下,用一根导丝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处穿过颈动脉找到动脉瘤的“老窝”,在导丝前面夹着一根根像头发一样细的小弹簧圈,将其送进瘤体后并填塞封堵,止住颅内出血。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和适应症,有时不能互相替代。神经外科医生会根据不同部位和形态的动脉瘤,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但颅内动脉瘤的千奇百怪和颅内血管的错综复杂,让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其难度都堪比业界的“奥斯卡”。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他们,手术要求只有四个字:稳、准、快、轻。
不得不说的画外音:向死而生的“拆弹”专家们
人的大脑被称为生命中枢,是指挥人体活动的“司令部”,结构复杂、分区精细。在这沟壑纵横、密如织网的生命禁区里舞刀弄剪,还要为患者排除险情,让其起死回生,这本身就充满着艰难险阻。所以,一名优秀的脑外科大夫,至少要经历15年以上漫长的成长周期,要经历无数次的挫败和直面死亡,才能在神经外科这个领域内纵横驰骋。
院长助理、科主任于新华主任医师说,迄今为止,动脉瘤手术做了已有多例,每一例下来都是如履薄冰,期间过程至今记忆犹新。要尽快精准找到病灶,还要时刻提防动脉瘤的再次“塌方”,这是对手术医生们解剖基本功、临床经验、思维判断、操作手法、心理状态乃至体能素质的极大考验。
深吸一口气,再屏住呼吸,端住身子不动,手不能有一丝丝的颤抖,甚至眼睛都不敢眨,“拆弹”专家们在高倍显微镜下穿梭于神经、血管和脑回间的翩翩起舞,听上去还有点艺术气息,实则凶险倍至、暗涛汹涌,不敢有丝毫疏忽。
更可怕的是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也是神经外科大夫能预见却最不愿见到的情况。只见术野中转瞬就是血流成“海”,此时的生命就像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面临的下一个转角也许就是阴阳两隔。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紧急关头主刀者每一秒钟的判断及动作更为关键!一台手术下来,医生们斩关夺隘,因高度紧张整个后背都是湿的。
于主任说,做动脉瘤手术像极了电影里面“拆弹”的镜头,只是这个战场没有彩排也不允许推翻重来。向死而生的征途,对医生们来说是“折寿”的手术,因为太复杂太惊险;而对患者来说,也是重返生命之桥的唯一通道,因为没得选择。
早预防早发现,未雨绸缪最靠谱!
在脑血管病中,脑动脉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是该病的隐匿性及无症状往往更可怕,普通体检和查体又无法发现它的存在。
CTA(CT血管成像)、MR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其中DSA是确诊脑动脉瘤的“金标准”!
两大人群应坚持每年脑部体检。一是家族中有动脉瘤存在或已有发病史的人群,如文中提到的74岁老大爷,此前他的兄弟曾因动脉瘤破裂做过手术,那这个家庭里的直医院做一下预防性动脉瘤筛查。二是家人有脑出血或其他脑血管病史,也要加强高危人群脑部检查。
如果不幸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家属要立刻拨打电话,并医院急救;让患者平躺,切勿胡乱搬动,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可让患者吸氧。发现的越早,抢救的越早,病人越幸运。
每一篇原创都是烧脑模式,
路过以后望在下方点赞,
小编在此谢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