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新书推介作家王喆著王忠诚院士传
TUhjnbcbe - 2021/4/29 19:30:00

作家王喆(右)向湖边草书店捐赠自己的著作

年12月23日,作家王喆先生应邀做客向湖边草书店并捐赠自己的著作《王忠诚院士传》受到书店创办人李士杰先生和读者们的欢迎。(读者们可到书店免费阅读)

作家王喆说:“感谢由北京市*协老委员、北京老年宜居文化协会会长李士杰先生所创立的北京市湖边草书店,这个传播正能量、充满书香气息的公益读书平台。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希望《王忠诚院士传》能够在湖边草书店出发,将王忠诚老院士的崇高精神品德带给全社会。”

王忠诚院士遗像

王忠诚(-),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员,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年编写的《脑血管造影术》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曾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白求恩奖章”“领导促进颅底外科贡献奖”“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为国家培养了70余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取得66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

王忠诚院士曾担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医院名誉院长,是中国共产*第十五次、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卫生部下达《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向王忠诚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学习王忠诚院士高尚的医德医风,为祖国医疗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年6月,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天文台命名一颗小行星为“王忠诚星”。年9月,已故的王忠诚院士当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联合评选的新中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王忠诚传》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全景展示和总结了王忠诚老院士医德崇高、成就卓越的一生。在攀登世界医学高峰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拼搏中,他始终站在神经外科事业发展的最前沿,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医学禁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第一。

王忠诚院士终其一生都在坚持开拓创新,他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患者第一的敬业精神。影响深远。本书承蒙中国工程院、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及老院士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得以付梓出版,在今时今日医患关系略显紧张、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情况之下显得更加重要。

王忠诚院士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降低医疗成本、处处方便患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值得永远弘扬下去。

“不管干什么,不干拉倒,干就要把它干好,持之以恒,干出成果。”“年轻人要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我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作点贡献。”音犹在耳,王老院士的这些话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年9月30日,走过了人生87个春秋的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先生,与世长辞。

“忠贞报国贯一生为万千医者楷模,诚敬行医六十载树一代大师风范”,是王忠诚院士一生的写照。他以自身的健康为代价,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12月,王忠诚出生于山东烟台一户贫苦人家,因家境困难,曾一度辍学,后来他坚持半工半读完成了在北平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前身)的学业。毕业后,刚刚学了两年外科的王忠诚踊跃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伤员。

前线退下来的伤员很多战士因头部中弹而受了脑外伤,但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专门的神经外科医生,医院有独立的神经外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牺牲,这深深地刺痛了他。

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恰逢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积极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当时条件很艰苦,因为没有现成的课本,也没有教材,大家只得到没有主的坟地去挖颅骨以做解剖实验,将图书馆里英文的解剖学教材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效果却事倍功半。

年,王忠诚随同赵以成教授医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当时,诊断难是困扰神经外科界的一道难题。我国采用的检测手段“气脑造影”,比西方国家的“脑血管造影”落后30年。那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王忠诚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当时他做一次脑血管穿刺的Ⅹ光验证,所接受放射线的剂量就相当于做胸透大夫几个月的总和。”王忠诚的弟子罗世琪回忆说,“由于超大剂量反复接触放射线,他的白血球降到个/mm3(正常为~个/mm3),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一辈子都没有恢复。”

脱发,牙龈出血,体质大为减弱,王忠诚却说:“我知道危害性有多大,但是为了成功,必须豁出去。”由于免疫功能受损,他曾六次患肺炎、两度胸积水,却始终不悔。

左起:年作家王喆采访王忠诚院士合影留念

几十年来,他研究并总结出脑血管造影术,第一次利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新方法完全切除脑垂体腺瘤,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枕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在国内,他是将手术刀探进人体生命中枢的第一人。他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叹服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诚敬行医视患者如亲人。他说:“医生要终生学习,同样的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表现不一样。医生的学风、医德都很重要。做医生首先要端正态度,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他把每一个病人的生命看得很重,对自己的生死却不在意。由于常年高强度地长时间做手术,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双下肢静脉曲张,并做过腰部手术。年龄到古稀之年的他为了减少手术中上厕所的次数,曾不吃不喝地坚持27个小时,当手术结束时,他累得站不起来了,脚面肿得像个馒头,两腿淤血,就像穿了一双“紫袜子”。

王忠诚常说:“作为一名医生,任何时候都要为病人争取生的希望。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年2月,近80岁高龄的王忠诚指导学生张俊廷等完成一例世界罕见的巨大颅底脑膜瘤手术。患者周先生医院实施了手术。手术中肿瘤大出血,医生只切除了部分肿瘤。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周先生找到王忠诚。二次开颅,在别人没有完成的基础上再次手术,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

为了病人的生命,王忠诚没有犹豫。他和学生们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完整剥离取出了肿瘤。术后,周先生神志清醒,四肢活动自如,术前失明的右眼也重见光明。

王忠诚院士的女儿王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父亲被查出癌症后,为不占用工作时间,每天凌晨4点起来锻炼身体。他一直期望自己还能回去工作,所以他配合各种治疗,从不埋怨。”

王锐说,有一段时间因为药物反应,父亲一宿一宿睡不踏实,梦话里说的都是工作。他说还有8个病号,你去看看都怎么样了……我们子女就哄着他,说几个病人都出院了,“听到这个他就很高兴”。

王忠诚院士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显微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治疗及神经影像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

第一,他是世界上做神经外科手术唯一超过万例的人;

第二,他是世界上做脑血管畸形手术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神经外科专家;

第三,十年前他就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成功施行脑动脉瘤手术超过例的神经外科专家之一,他年成功切除的直径9cm巨大动脉瘤至今为世界首例;

第四,近十年来,他在脑干上做手术多例,手术死亡率不足1%,居世界首位;

第五,他在最近几年内完成的脊髓内肿瘤切除手术共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瘫痪,处世界领先地位。他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勤俭廉洁,体贴病人,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和同行的尊敬。

目前中国有多名神经外科医生,其中1/3是在他领导下的神经外科培养出来的。他先后带出了35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篇,出版专著26部,取得科研成果54项,其中国家级成果9项,部市级23项,局级22项。

作家王喆简介:

王喆,男,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是一名编剧、作家和制作人。现任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执业经纪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曾创作电视连续剧《花妮妹妹》、《二十四小时警事》、电影《房不胜防》等多部影视剧,出版有《浮生若梦》、《王忠诚传》、《云南白药王曲焕章》等书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书推介作家王喆著王忠诚院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