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后怕一根鱼刺花了50多万医生提醒这
TUhjnbcbe - 2021/3/21 14:26:00
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8.html

李女士来自河北,今年30岁,有两个可爱的儿子,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幸福美满。但是三年前李女士患上一种从未听说过的烟雾病,美好的生活被打乱。如何才能治好这个病?她的生活还能回归正轨吗?如今终于有了肯定的答案。

李女士在中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接受治疗

30岁女子头晕、手麻、好忘事,竟是烟雾病惹的祸

那天,李女士正在家里看孩子,突然感觉有些头晕,手脚麻木。她赶紧给家人打电话,医院就诊。经过头部CT检查提示脑梗塞,给予输液治疗,有所好转后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烟雾病可能,后完善脑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烟雾病。对于这一诊断,李女士有些懵,她从未听说过这样一种病,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但是当时她也并未特别在意,以为就是平常的疾病,吃点药、打个针、医院就好了,没认识到是很严重的病。那次出院之后也就没再管它。

磁共振检查提示烟雾病

但是大约两年之后,李女士再次发病,频繁发作以头晕和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症状,基本上每月都会犯病。李女士说那段时间老是感觉浑身没力气,身体疲劳,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不好,老是忘事,精神很差,心理压力也很大。她回忆说,有一次做饭,锅里烧上水,就把这事给忘了,等她再想起来去厨房看的时候,水已经熬干,锅底烧得通红。慕名赴京求医,金永健主任团队顺利为其手术治疗这期间,家人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打听了解治疗烟雾病的好地方,后来终于了解到中医院的金永健主任。家人陪同李女士赶到中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就诊,金永健主任亲自接诊,经过详细问诊,查看患者以往的影像片子和病历,表示可以手术治疗,患者家属也积极要求手术。

金永健主任团队手术中

金永健召集科里相关专进行会诊讨论,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诊断评估,并制定科学严谨的治疗方案。随后,金永健主任主刀、团队通力协作为李女士实施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术中,吻合颞浅动脉于大脑中动脉M3段,以10-0无创缝合线缝合约8针,判断无渗血,颞浅动脉搏动良好,大脑中动脉血流通畅,并行颞肌-硬膜-颅骨骨膜-脑膜中动脉贴敷。经过金永健主任和团队成员约3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荧光造影显示血管吻合良好,血流通畅

经过手术治疗,李女士病情取得明显的改善。术后,李女士头晕、肢体麻木乏力等各种症状没有再发生,精神压力没有了,心情舒畅了。她说非常感谢金永健主任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周到的照顾。她和家人也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有效治疗烟雾病中医院脑血管病神经外科金永健主任介绍,烟雾病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脑血管病,很多患者甚至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此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烟雾病是由于大脑主要动脉血管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而这些异常增生的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时呈现出一团一团像烟雾一样的影像,故被成为烟雾病。

金永健主任讲述烟雾病的科学治疗

对于烟雾病的治疗,医学界普遍认为内科保守治疗意义不大,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单纯直接血管搭桥手术或者单纯贴敷手术,目前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有比较大的优势。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是一种复合术式,在同一台手术中同时完成直接血管搭桥和多因素贴敷,既能迅速改善脑供血,预防短期内再次脑梗或出血,又能在更大范围内催生新生血管形成,进一步扩大血供改善范围,双管齐下,为患者大脑重建系统完善的血行旁路,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姓名:医院:中医院职务:脑血管病神经外科主任职称:主任医师学历:留日医学博士出诊时间:星期一(全天)星期二(全天)联系-专家简介:青年神经外科专家,留日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擅长烟雾病的联合血管搭桥手术,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手术,偏头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脑血管狭窄、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动脉瘤的神经介入及微创手术等。曾成功为国内低龄(1岁)的烟雾病患儿实施联合血管搭桥手术,成功完成高龄(90岁)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年获得北京卫生系统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获得北京首发基金项目1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1项,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1项。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德技双馨”人民好医生年度人物。任日本神经外科关西地区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分会会员、北京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微创神经外科专业学组常委等。▼推荐阅读▼金永健主任团队挑战医学新高度,完成超高龄90岁老人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超低龄一岁烟雾病患儿成功手术,术后一年复查恢复良好金永健谈颈动脉狭窄:易被忽视的脑卒中高危因素

长按

TUhjnbcbe - 2021/3/21 14:27:00
北京哪些医院皮肤科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726/4663705.html
日常生活里,相信许多人都曾遇到过吃鱼时被鱼刺卡喉的情况。而广东的梁先生因为误吞了一根鱼刺,付出了50多万的代价,不仅如此,他还险些丢命。情况为何如此严重?据了解,梁先生喝酒后误吞鱼骨浑然不知,在10多天后身体不适就医检查时吓了一大跳:10几天前吃鱼时有根鱼刺,刺破了食道,并插入了主动脉,形成了假性动脉瘤,而这个假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风险,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危及生命。梁先生因此被紧急送进了医院心胸外科ICU。入院后先后喷血、呕血,休克两次。医院心脏外科、内镜室、影像科、B超室、心胸外科ICU、胸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等十多个学科团队的精准施救,梁先生最终化险为夷,躲过了死神的追击。据悉,梁先生吃了“史上最贵的鱼”,手术费花了50多万元。梁先生的妻子感叹,以后一家人再也不敢吃鱼了。

“犯罪分子”鱼刺

误吞鱼骨10多天患者直接住进ICU

今年40岁的梁先生老家肇庆,在佛山工作。3月30日,梁先生在家吃饭,喝了点小酒,当天吃的是鲫鱼,饭后梁先生并无不适感。4月10日,梁先生感觉胃不舒服,一开始以为自己胃病犯了。4月12日,梁先生开始胸痛,去医院检查后吓了一跳,有根鱼刺卡在了食道上,鱼刺经过蠕动穿过了食道形成了瘘,且刺入胸降主动脉,医院医院。

“医院往上转,转了三家,最后紧急来了中山一院。4月12日晚上,他入院后就直接住进了ICU”。

梁先生的妻子告诉记者,要不是检查结果,老公都不知道吞了鱼刺进去,这距离吃鱼已经10多天了。

到了中山一院后,手术前,医生对梁先生进行了细致的影像学检查,影像学的结果提示:鱼刺在第6胸椎的位置穿透食道,水平刺入胸降主动脉,并形成了大小约4*5cm假性动脉瘤,鱼刺长约3cm,一半在主动脉内,一半在假性动脉瘤内。假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风险,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检查结果让一家人很忧心。

情况有多危急?中山一院心脏外科梁孟亚教授介绍,在早期的多学科讨论中,专家们认为外科手术没有施救机会,应在血管介入下进行治疗处理。就在治疗方案的讨论制定过程中,梁先生在ICU出现了一次喷血、一次呕血,伴失血性休克,血压最低为45/26mmHg,经过紧急抢救后,其病情才稳定下来。

在这关键时刻,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拍板认为,只有外科手术才能挽救患者性命,尽管手术风险巨大且费用高昂。手术风险有多大?据国内文献报告,医院统计的该类型手术共有23例,仅3例存活,上海的手术报道需要进行分期手术——一期手术行食道封闭、食道造瘘、胃造瘘、胸主动脉切除置换;二期择期行食道重建手术。而在国外,这种疾病则更为罕见。

体外循环保驾护航拆除炸弹“假性动脉瘤”

怎样才能降低手术风险,为患者赢得生机?吴钟凯教授立即组建了一个包括心脏外科陈光献教授、梁孟亚教授;心胸外科ICU唐白云教授、杨嵩医生;胸外科顾勇教授;麻醉科陈宇教授、熊玮医生、体外循环科荣健主任、内镜中心崔毅主任、影像科杨有优教授、B超室林红主任、手术室龚凤球护长、输血科主任、服务管理科*红中科长等多学科在内的MDT团队,团队均是各领域中经验丰富的顶级专家组成,并围绕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案、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康复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术前MDT讨论

在讨论前,影像科杨有优教授的手绘示意图,描述出鱼刺的具体位置,为专家探讨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医学影像科杨有优教授的手绘图

4月18日,由中山一院各相关专科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顶级团队为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由吴钟凯教授主导首先在体外循环的保驾护航下,保证心、脑、脊髓,腹腔脏器等器官灌注的情况下艰难完成被鱼刺刺破的胸段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找到可恶的元凶“鱼刺君”,清除了感染灶,拆除了炸弹“假性动脉瘤”,找到了食道破裂口。

体外循环科荣健主任介绍,进行体外循环的难度在于,要配合患者的心脏来进行,心脏是不停跳的,但手术中心脏能进行上半身、脑部的氧供,而腹部、下半身则需要依靠体外循环,需要和心脏共同匹配,从而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为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术中会诊更改后续手术方式

吴钟凯教授介绍,术中拆弹后发现食道裂口不算大,感染灶又基本能完全清除干净,他提出了改变手术方式尽可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这一问题。“患者才40岁,很年轻,我们希望能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如按照术前计划行部分食道切除,食道造瘘、胃造瘘那远期还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手术,不仅术后生活质量低,并且经济负担巨大。经过与胸外科顾勇教授商议,请内镜中心崔毅教授术中胃镜下评估病灶,各科室立马连轴转动,鼎力支持,10分钟内把胃镜机器搬至手术室。经术中胃镜下评估食道内膜破口不大,虽然周边血肿,但粘膜清楚,未见缺血坏死。术中共同会诊后决定,后续手术方式更改为“内镜下食道支架置入+感染灶大网膜移植覆盖+术后病灶持续冲洗“,同时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形状,稍有怀疑必须马上再次手术。

崔毅教授介绍,“当时因为患者是躺下手术的状态,我们进行内镜下食道支架置入时,医生要迁就患者的体位,几乎是半跪着完成支架的置入的”。据悉,专家们妙手仁心利用精湛技术顺利完成了五个复杂术式,避免了分期手术带来的麻烦,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吴钟凯教授介绍,手术中探查发现鱼骨的位置,食道瘘的定位和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与影像科杨有优教授的手绘示意图几乎一摸一样。

鱼刺让患者付出了50多万元的代价专家提醒喝酒不吃鱼

术后,经过心胸外科ICU唐白云主任团队的努力,患者顺利脱离了呼吸机,复查CT结果显示没有食道瘘,纵隔也无明显感染。目前患者梁先生已转入心脏外科二区病房,近日即将康复出院,他说:“衷心感谢中山一院的多学科医护团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据了解,这个鱼刺最终让他们付出了50多万元的代价,但好在性命得以保住。梁先生的妻子介绍,能够康复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以后全家都再也不敢吃鱼了,说到鱼都怕了。

内镜中心崔毅教授介绍,东方人喜欢吃鱼,因此避免不了通过内镜的方式取出异物。“在临床中食道取异物很多见,但鱼刺一旦进入食道,只要超过2天时间,很可能蠕动到食道外,一旦刺入主动脉,死亡率高达85%,梁先生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内镜已经无法进行异物取出了,通过内镜强行取出鱼刺,会导致患者大呕血丧命。”据悉,患者在食道置入支架后,术后禁食但加强静脉营养保证能量摄入,根据观察,目前患者已经开始进半流质食物了,食道瘘目前愈合良好,将在置入一个月后取出。

胸外科顾勇教授则提醒,异物食道穿孔一般超过20小时就很容易造成胸腔感染。“像梁先生这样,不仅穿孔还形成了假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死亡风险,救治难度非常之大。吴钟凯教授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在吴钟凯教授看来,如果这个手术不做,患者肯定会死,但患者还年轻,“我们多学科专家群策群力,选择为患者博取生的希望”。

心外科吴钟凯教授呼吁,注意饮食安全,喝酒不吃鱼,吃鱼不喝酒。

“梁先生就是喝酒吃鱼,喝了酒后,人的察觉、感受能力下降,吞了鱼刺也不知情,他过了十天才因为身体不适才发现是吞了鱼刺,导致了这场生命危机。”

生活中遇到鱼刺卡喉怎么办?记住这些常见的急救方法

来源:广州日报、央视新闻、信息时报

请转发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多省爆虾虹彩病*:死亡率高达80%!传染性极强无药可医

柳叶刀最新研究:这项运动对身体最好,还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

男婴被℃洗澡水烫伤!妈妈的急救连医生都点赞,却遭全家反对!

鱼骨卡喉怎么办?日常生活中这些急救小常识你要知道

??更多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后怕一根鱼刺花了50多万医生提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