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手术成功结束并不代表治疗的结束,术后的程控工作也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下是患者和家属在术后程控时需要了解的几个方面:
微毁损效应
许多患者于术后未开启刺激器前即感觉症状改善,该效应临床称之为“微毁损效应”,持续时间为几天至两周不等,随后改善效果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由于该效应的存在对术后疗效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建议患者开启刺激器的时间为“微毁损效应”消失以后,同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首次程控(开机)
开机是患者的首次程控,需要通过测试,选择合适的电极触点、刺激模式及参数(包括电压、脉宽和频率)。开机多在术后1月进行。调试过程中为观察疗效,患者需要在参数设置后,观察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间需要由患者的个体敏感性决定。同时,考虑到患者对于刺激的反应时效不同,建议患者开机程控时,尽可能保证观察时间并复诊,期间注意观察调试后的疗效及是否出现副反应。
开机须知
1.开机前准备:开机前一晚保证充足睡眠;禁食早餐;需要家属陪同就诊;备用患者日常服用的抗帕金森药物。
2.开机前用药:开机前12小时,患者需要暂时停用或减少抗帕金森的药物剂量,以便在开机当时能够出现临床症状。若患者不能耐受停药,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其用药时间或剂量。
3.开机流程: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刺激触点,设置刺激参数,随后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疗效观察(观察内容:改善症状、无变化症状及副反应)。患者参数设定需要结合没有药效和有药效两个状态。因此,初步参数设定后还需服药观察,以进一步调整。
4.复诊:建议开机患者至少预约两次程控门诊。由于患者开机后临床变化多样,需要至少观察2-3天。观察期间家属及患者需记录开机后症状变化、是否出现副反应及具体表现(复诊时需提供该信息)。
5.开机后常见副反应及处理方式:通常患者开机给予相对安全的参数,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大汗,异动等开机前没有的症状。若此类症状为一过性反应则可暂不处理;若患者副反应明显,可先行关机并观察是否好转,必要时请及时就诊。
定期随诊
1.波动反应:开启刺激后,患者症状在一定时间内改善明显,之后进入疗效逐渐减弱直至症状无改善期,患者疗效改善与改善减弱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之为波动反应。随着刺激治疗的适应,波动反应也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2.随访时间:根据临床波动反应现象的规律,建议患者随访调试及评估的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术后1年以上患者建议每年进行复诊。
3.随诊时注意事项:患者需携带程控记录本、近期服药记录及所需服用的抗帕金森药物就诊。就诊时阐述当前主要症状,并建立合理期望值。
4.程控疗效须知:术后程控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呈现一劳永逸的治疗结果,需要患者定期进行调试。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其临床疗效的呈现时间也存在差别。该疗法治疗中患者症状不一定能实现所有症状同步改善或消失,该治疗对运动症状的改善优于自主神经症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及家属建立合理的治疗期望值,避免因期望值过高不能实现而引起患者的情绪负担及症状反复。
彩蛋来啦:第一届帕友随手拍大赛火热进行中,欢迎广大帕友转发、助力并参与活动,当然还有机会拿华为手机、微波炉、电压力锅等大奖哦。
中心合作单位
(点击图片跳转查询)
山东帕金森关爱中心
中心志愿者
山东帕金森关爱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