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做完这个脑起搏器手术还用吃药吗?”
“王教授,做完手术是不是就不用吃药了?”
“王教授,为什么做了手术还要吃药,我就是为了不吃药才考虑手术的呀”
……
关于“帕金森病做完脑起搏器手术后是否服药”这类问题咨询的较多,事实上,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做了脑起搏器手术后基本上都有服药,但是在药物种类及剂量上,可能会根据患者术后的症状得到良好改善,而较术前服药有所减少和降低。
为什么建议帕金森病人术后继续服药?
这要从帕金森病的起因说起,帕金森病的出现是由于患者中脑部位黑质细胞的退变减少,导致调节运动平衡的一种多巴胺神经递质的产生量减少,运动平衡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运动功能障碍,且缓慢进展加重,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质量下降。
美多巴、息宁、安坦等抗帕金森病药物进入身体后分解,通过血液进入脑部来调节运动平衡障碍,进而改善患者的肢体症状。但在患病早中期服用药物,症状控制效果显著,而治疗“3~5”年后,可逐渐出现药物疗效下降,患者会发现服药后起效慢,药效维持时间缩短,还有部分患者会描述一会能动,一会不能动的类似电源“开关”的现象,以及手舞足蹈的异动症,这些都是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引起的严重副作用。一般病情发展的这个时候,会建议患者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指出,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创伤小,可改善双侧症状,可逆可调节,长期有效控制症状,但是手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停药。而是有效的缓解帕金森病症状和改善药物的反应性,并使这样的良好状态长期稳定的维持多年。可以说“一手脑起搏器,一手药物”,能使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下面这两位帕金森病患者手术效果令人相当满意,再配合少量药物,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建议帕金森病患者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起到“加强手术效果”和“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加强手术效果:对中、晚期药物疗效减退明显的患者,如果不手术而单纯服药,疗效甚微,药物反应性很差;手术后在改善部分症状的同时,可明显提高药物的疗效,增强药物的反应性,因此,手术后仍应继续服药。
延缓疾病进展:适当服药,与手术治疗相配合,可能延缓帕金森病本身的疾病进程。但通过手术后患者服药的剂量可酌情减量,一般可降低到先前剂量的1/3~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