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脑瘤双案例术后使用ASEA后动脉瘤减
TUhjnbcbe - 2021/3/15 6:03:00
春季宝宝如何预防感冒中医小儿推拿提高免疫 http://www.hzjdwj.net/gmyf/23396.html

金诺人生版

百种重疾全面保障

50种轻症三次赔付

夫妻互保人性豁免

7月1日金诺来了!

金诺人生(版)不仅提供多达种重大疾病保障,更有50种特定疾病(轻症)保障,特定疾病保障最多可给付三次,均为额外给付,给付后重大疾病保障不受影响。健康有托付,患难显真情。更创新性的增加可选附加险“附加投保人保险费豁免重大疾病保险(版)”,若夫妻互保“金诺人生(版)”,并选择添加“附加投保人保险费豁免重大疾病保险(版)”,任何一方发生合同约定的轻症,两张保单均可豁免后续保费。

金诺人生(版)疾病列表

种重大疾病

1恶性肿瘤2急性心肌梗塞3脑中风后遗症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5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症期)7多个肢体缺失8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9良性脑肿瘤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11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12深度昏迷13双耳失聪14双目失明15瘫痪16心脏瓣膜手术17严重阿尔茨海默病18严重脑损伤19严重帕金森病20严重Ⅲ度烧伤21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2严重运动神经元病23语言能力丧失24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5主动脉手术26肾髓质囊性病27原发性心肌病28持续植物人状态29全身性重症肌无力30坏死性筋膜炎31终末期肺病32经输血导致的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感染33肌营养不良症34严重多发性硬化35严重克隆病36严重哮喘37严重心肌炎38严重溃疡性结肠炎39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40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1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2肝豆状核变性(或称Wilson病)43因职业关系导致的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感染44特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45侵蚀性葡萄胎(或称恶性葡萄胎)46脊髓灰质炎47严重I型糖尿病48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Ⅲ型或以上狼疮性肾炎49非阿尔茨海默病所致严重痴呆50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51胰腺移植52埃博拉病*感染53破裂脑动脉瘤夹闭手术54丝虫病所致象皮肿55嗜铬细胞瘤56系统性硬化病(硬皮病)57疯牛病58慢性复发性胰腺炎59斯蒂尔病60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坏疽61严重慢性缩窄型心包炎62主动脉夹层63严重大动脉炎64严重川崎病65艾森门格综合征66严重冠心病67肺源性心脏病68Brugada综合征69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70骨髓纤维化71重症手足口病72严重胃肠炎73严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4肺淋巴管肌瘤病75胆道重建术76肺泡蛋白质沉积症77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78严重癫痫79脊髓小脑变性症80开颅手术81进行性核上麻痹82严重结核性脑膜炎83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84出血性登革热85多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86严重面部烧伤87严重瑞氏综合症(Reye综合征,也称赖氏征,雷氏综合征)88成骨不全症第三型89室壁瘤切除手术90败血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9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92脑型疟疾93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94神经白塞病95疾病或外伤所致智力障碍96破伤风97狂犬病98严重气性坏疽99严重强直性脊柱炎范可尼综合征

50种特定疾病

1非危及生命的恶性病变2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3冠状动脉介入手术4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5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6轻微脑中风7心脏瓣膜介入手术8风湿热导致的心脏瓣膜疾病9视力严重受损10单目失明11角膜移植12主动脉内手术13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14特定面积Ⅲ度烧伤15轻度面部烧伤16面部重建手术17严重头部外伤18轻度颅脑手术19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0运动神经元病21单侧肺脏切除22于颈动脉进行血管成形术或内膜切除术23单耳失聪24人工耳蜗植入术25起搏器或除颤器植入

26心包膜切除术27肝叶切除28单个肢体缺失29特定周围动脉疾病的血管介入治疗30早期原发性心肌病31肾脏切除32双侧卵巢或睾丸切除术33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术34因肾上腺皮脂腺瘤切除肾上腺35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6慢性肾功能衰竭37病*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38慢性肝功能衰竭39中度脑炎或脑膜炎后遗症40中度帕金森病41中度瘫痪42中度阿尔茨海默病43中度重症肌无力44严重昏迷45中度类风湿性关节炎46早期系统性硬化病(硬皮病)47早期象皮病48中度肌营养不良症49严重阻塞性睡眠窒息症50中度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

金诺人生(版)费率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5 6:04:00
美炸了武都安化镇出现日晕奇观 http://www.anhuazx.com/ahxxc/11013.html

案例一:动脉瘤“消失”

7月份发现我的脑动脉有一个凸起(瘤),如果破裂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出血。我的神经外科医生说:“这种凸起(瘤)非常棘手,而且长在一个非常糟糕的地方。手术将非常危险,很多地方可能会出错,但你别无选择。”成功做了紧急手术来限制和转移血液流动。但无法解释为什么血管没有破裂。凸起(瘤)的大小约为22毫米(近1英寸),在病例中被描述为“巨型”凸起。作为一名热爱研究的护士,我搜索了很多关于这种情况的信息-病因,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存活率等。有关这种大小的动脉瘤并没有多少数据。当问医生这种情况下存活率有多大?他说,“不知道,50%的人在此之前已经死忘了。”

我相信上帝是伟大的,我每天都感激它对我的保护。然而,在研究破裂与非破裂以及其他变量包括瘤子的大小(4,5,6,7毫米)时,一个一致的常见因素是体内存在的炎症程度。炎症程度越大,破裂的风险越大。我相信3年来每天服用ASEA使我的动脉血管完好无破裂。正如一位医生所说,“你也许永远不知道ASEA阻止了哪种可怕情况的发生!”谢谢你ASEA!

最新更新(年):记得我的神经外科医生对我说不要对三个月后的复查感到失望。“这些东西可能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才能缩小。”他解释说它会缩小到“大约葡萄干般那么大小”。三个月复查时它已经“缩小了多。医生感到非常感到惊讶。四周前(手术后正好8个半月),动脉瘤已经消失了!我说:“医生,请不要对我只说好话好吗。这是你常看到的结果吗?“医生说:“哦,不。这次令人惊讶。你看这里。”他转动电脑向我们展示检查结果。没有“凸起”(瘤)的迹象,脑结构完全对称。“这太令人惊讶了”他反复说了好几次。所有赞美都归于上帝!是上帝精心策划了治疗的每个环节(包括ASEA)!

原文截图:

案例二:脑癌

原文截图:

ASEA,您健康的幸福之选。

欢迎咨询了解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5 6:04:00
ldquo双先rdquo风采吃得 http://www.kzxgl.com/hyzl/12372.html

徕卡神刀博览

总第81期

神外前沿讯,在近期广州召开的中国肿瘤学大会(CCO)神经肿瘤专委会与脑胶质瘤专委会联合会议(图文纪要)上,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贵怀教授做题为《清华长庚观点:脊髓胶质瘤的治疗策略和预后》报告。

王贵怀教授及其团队统计了该院从年12月至年4月例脊髓胶质瘤临床数据分析,并做了详细的总结,指出国内神经外科对脊髓胶质瘤的研究还存在严重不足的现状。

王贵怀教授在发言最后总结指出,脊髓胶质瘤发病率远低于脑胶质瘤,对其认识与研究知之甚少;脑损伤尚可代偿,而脊髓损伤难以代偿,因此,脊髓胶质瘤手术需要慎之又慎;MR提示弥漫无边界的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预后存在争议,放化疗效果不确定,高级别脊髓胶质瘤预后极差;MRT2WI呈高信号且有边界或增强扫描边界清晰的脊髓胶质瘤,应力求最大安全程度的全切除,低级别胶质瘤预后良好,室管膜瘤可获得治愈;肿瘤分子水平研究是脊髓胶质瘤个性化精准治疗的必由之路。

演讲视频

以下是演讲的主要内容(演讲视频、演讲整理和PPT均经演讲者本人审核并授权神外前沿发布)

脊髓功能解剖学,处处是功能。上述图与大脑相比,前纵裂和后纵裂一样,中央是灰质,周边是白质,灰质、白质交替的,大脑里传导束通过脊髓下行,到身体或器官各个地方,而大脑里所有功能都与脊髓对应,脊髓时刻把身体各个部位感觉信息往上送到大脑,遗憾的是现在影像结构不能把这些问题阐明,相对大脑还好说,脊髓更困难。但是脊髓的重要结构全部集中在一起。现在的影像学除了基本的T1像、T2像,MRS很难满足脊髓疾病诊断,目前对脊髓的研究远远不够。

脊髓髓内肿瘤的百年手术治疗历史中,从第一个做脊髓肿瘤手术到今天多年了,手术技术和脑胶质瘤一样,它的挑战性比脑疾病更高,脑半球切除患者还能走路,脊髓稍偏可能就截瘫了。国家大师级的暂且不说,国内王忠诚院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从事这个领域,当时脑干肿瘤和脊髓髓体肿瘤并称为“禁区”。年我跟随王院士研究延颈髓,包括髓体肿瘤,这20多年的体会,让我感觉到脊髓胶质瘤的治疗非常困难。

美国的NCCN指南,从年至今几乎没有改变。有边界和无边界,这个指南很简单,脊髓胶质瘤核磁共振影像,第一,边界比较好的,其中室管膜瘤和毛发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最好的,这些肿瘤,如果能够手术全切掉,不要给放疗化疗有任何空间,这体现外科医生技术水平、高超技艺的,如果术后患者瘫或死了,那是不行的;其实这些病例为WHOⅠ级,WHOⅡ多些,WHOⅢ级很少。

第二,核磁共振影像边界不清,无边,无论是手术和放疗化疗,无论有多少技术,包括代谢,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些指南根本没有共识,在脊髓胶质瘤里面,像这些主要是无边的就是参照,问题是脊髓跟脑的微环境不一样,输出的血管供血脑屏障和血脊髓屏障不一样,脊髓里面的小胶质细胞比脑子要多得多,分子MARK等这些都不一样,指南就是参照,全世界对这方面认识太少。后面有一些病例给大家分享。

清华长庚—例脊髓胶质瘤临床数据分析

医院近5年(年12月-年4月)例脊髓胶质瘤的一些临床数据,和大家分享下。

1.脊髓胶质瘤---术前数据评估与分析

脊髓肿瘤(亦称椎管内肿瘤)和脑瘤相比,85%是脑瘤,15%是脊髓肿瘤,各个单位差不多这个比例;脊髓胶质瘤在椎管内肿瘤大约占1/3。前面的数据说脑胶质瘤占到脑瘤的40-50%,脊髓胶质瘤占比稍低一些。

性别和年龄上没有什么差别;但症状很多:感觉异常、肢体无力、疼痛、大小便障碍等所有功能都可能影响到。

病程上,胶质瘤有的是半年一年,最长的有10年之久,还有十几年20年来看病,发现是肿瘤十几年还在长,不做手术。

病程中误诊误治,非误诊误治有人,占77.27%;大概误诊误治有70人,占22.73%,其中大部分被误认为颈椎病,脊髓炎、腰椎病等,误当颈椎病或腰椎病诊治了很多年还没有发现,这样防病是防不了。

术前的功能障碍分级,如果发现肿瘤很大,还能上班,功能显然是轻的;有的病人走路都走不了、有的病人大小便不行、有的病人呼吸困难等,这些级别不一样,大都和肿瘤的性质有关联。统计显示WHOⅠ级:人占41.58%,WHOⅡ级:99人占32.14%,WHOⅢ级:38人占12.34%,WHOⅣ级:42人占13.64%。

术前脊柱畸形,肿瘤生长以后,脊柱形状改变了,如侧弯畸形等,尤其青少年,术前情况发生率占比约18.51%。

肿瘤节段和长度:肿瘤贯穿脊髓整体长度,从延颈髓一直生长到延椎,大部分都在颈部、延脊髓、颈椎为主,胸腰很少。

术前MRI评估:目前脊髓胶质瘤术前诊断主要是核磁,MRI平扫(T2像)可能价值更大一点,再加上增强检查;如果疑为炎症性病变时,可以考虑用外周血和脑脊液免疫学检查鉴别,并可以用激素治疗;如果不能确定是炎症的时候,基本上就没办法影像诊断;如有的病人经过神经内科治疗3个月,最后到神经外科评估还是肿瘤,很显然这是临床诊断没有解决的问题。

33岁,男性,右上肢无力2年,颈部疼痛6个月

术前MRI:波谱和弥散张量成像C2-C7,很多异常信号,肿瘤在哪里呢,怎么做?DTI和MRS均提示胶质瘤可能,MRI满意不了,而代谢方面也提供不了太多的信息。

2.脊髓胶质瘤——术中技术评估与分析

术后的病理:医院在病理诊断方面,当大部分病人有问题时,诊断意见非常难以统一,脑胶质瘤可能好一点,脊髓肿瘤这方面还存在问题。

病理级别:WHOⅡ级占比64%左右,WHOⅠ级占比16%,而Ⅲ级、Ⅳ级大概不到20%,这样70-80%是良性肿瘤,和脑胶质瘤不太一样,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应该把脊髓胶质瘤做好,剩下的20%很困难,大家都在攻关。

切除程度:全切、次全切、部分部除、活检、减压等,这不是单纯手术大概描述,而是由影像学标准确定,这是有国际标准的。

我们这组病例,影像学标准达到98%的全切大概在68%左右,次全切20%左右,两者近90%达到比较好的外科纪录,正如病理说所,脊髓胶质瘤有80%左右是WHOⅡ级和Ⅰ级的肿瘤,所以手术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术中技术一:荧光辅助技术

通过外部注入荧光显色剂,经过生物组织的吸收或代谢,使得在特定区域内荧光信号强度显著大于周围区域的一种检测方法。在脊髓胶质瘤肿瘤里,影像核磁有强化的,在术中*荧光大部分都能再现(95.6%),当然也有约10例一致的病例。

术中技术二:多模态融合技术

术中核磁检查对脊髓可能很困难,包括影像多模态,术中移动CT和术前核磁进行融合,它可以把肿瘤定位精准,误差在毫米级以内,这对我们手术更精准切开脊髓起到很好的作用,我认为,它不亚于术中核磁的魅力。

术中技术三:神经电生理监测

肌电图EMG、体感诱发电位SSEPs、运动诱发电位MEPs等,如果没有神经电生理监测,对于我们做脊髓肿瘤手术来讲,应该是违规的。

本案例节细胞胶质瘤,术前呈弥散性的,肿瘤能切多少?我做到近全切术。术中四肢MEP提示深感觉传导障碍。术中左上肢和双下肢MEP完全消失,一些医生认为可能就停掉手术了。患者能站不能动,术中是不是马上就停掉吗?我们的临床经验,可以继续做,才能把肿瘤全切除。患者术后5个小时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侧肌力Ⅲ级,术后7天四肢肌力Ⅳ级。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弥散型的,术中四肢MEP提示深感觉传导障碍,术中双下MEP未引出,左上肢MEP消失,右上肢MEP波幅降低超过50%,是否鸣金收兵呢?术后右下肢肌力I级,其余正常,术后14天,右下肢肌力Ⅳ级。

这些电生理情况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靠电生理还是靠什么来决定手术是不是该停下来呢?

术中技术四:椎板复位/内固定术

椎板复位、椎板切除、椎板内固定等,在脊柱脊髓外科争论不休。

我们做了例,其中椎板成型术例占77.27%,椎板切除术57例占18.51%,部分成型+切除13例占4.22%。

我们研究,术后进行性脊柱畸形27例约占25.7%,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JNS-SPINE期刊上。

术后进行性脊柱畸形危险因素,相关因素中年龄是主要的,年龄越小,越严重;手术节段越多可能越严重;另外,术前接触过放疗或做过手术的很容易畸形,其它问题都不是主要的。

椎板成型术,能否预防稳定性?本病例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男性,13岁,颈部疼痛4月余,肿瘤行次全切,术后一年和两年随访发现脊柱畸形了,所以,椎板成型术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随着时间延长,可能会给这个病人带来很多问题。

这个病人5年后都和我一样高;5年前做完手术,现在病人没有任何功能障碍,能打篮球,如果同行认为手术不好不漂亮,应该内固定,但病人接受不了,手术时还是青少年,这些问题就要另说了。

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胶质母细胞瘤:本例男性,15岁,颈部疼痛、左上肢瘙痒2个月。术前就出现问题的,毫无疑问就直接把它固定掉,术后很快就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

例中肿瘤切除术占例,切除+内固定8例。但有些内固定是有争议的。

3.脊髓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低级别胶质瘤,我们随访5年中,大部分病人还生存着,一级二级的,大概只有5例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呼吸功能障碍。

高级别胶质瘤在随访5年期间,大概生存率不到30%。这个是非常恐怖的。

平均生存期,手术治疗组一年左右,手术加上放疗化疗大概14个月左右,高级别胶质瘤做手术,好像没有什么作用。很显然扩大切除恐怕也是个伪命题。

还有少突星形细胞瘤,我们看到肿瘤近全切的,术后随访,前三年都很好,第三年后发现肿瘤复发了,建议放疗化疗患者不愿做;在随访3年至6年半,每半年随访1次,肿瘤基本上没了,没有做过放疗,没有化疗,就是体育锻炼。年4月份,该患发来一张照片,少突星形细胞瘤复发了,但肿瘤能消亡或者叫肿瘤自噬现象,无法解释。

脊髓胶质瘤术后仍然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内容。

4.脊髓胶质瘤—分子病理与免疫治疗

根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脑胶质瘤已进入分子病理时代。在-WHO新分类中,分子基因水平诊断内容包括组织学诊断、组织学分极、分子遗传信息等。

脑部和脊髓的研究有差异,我们各种分子Mark都在做,好像没什么变化,并不能发现脊髓里究竟是怎么回事。

GBM的免疫治疗: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清华-长庚医工结合研究:GBM的免疫化学协同治疗研究。干扰素是免疫调节剂增强剂,在抗肿瘤增强里很有用,临床其他系统也在用。我们看到一个小蛋白,当蛋白和干扰素结合,在4°时为液态,在30°时变成牛奶一样,手术切除肿瘤后,直接把它洒在瘤腔里,能够起到增强免疫的功能。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可以让残留的肿瘤缩小,加上替莫唑胺效果更好。这个药能不能这样用?目前我们很快做临床实验,这个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鼓舞。

其他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临床的实验研究,国际上也有,但总体来说,脊髓胶质瘤人不多。电场治疗,美国NCCN指南显得很诱人,非常希望我们同道在这方面加强研究。

5.总结

脊髓胶质瘤发病率远低于脑胶质瘤,对其认识与研究知之甚少。脑损伤尚可代偿,而脊髓损伤难以代偿。因此,髓内胶质瘤手术需要慎之又慎。MR提示弥漫无边界的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预后存在争议,放化疗效果部确定,高级别脊髓胶质瘤预后极差。MRT1强化像上规则或T2像上明显信号由边界的脊髓胶质瘤,应力求最大安全程度的全切除,低级别胶质瘤预后良好,室管膜瘤可获得治愈。肿瘤分子水平研究是脊髓胶质瘤个性化精准治疗的必由之路。

讲者简介

王贵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长期从事于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脊髓胶质瘤的精准治疗、脊髓损伤的修复、神经调控以及神外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承担过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结果发表在《Biomaterials》、《Theranostics》和《JNS-Spine》等权威期刊上。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脊髓脊柱专业组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学委员会第一届脊髓脊柱肿瘤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髓脊柱学组组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脊髓及周围神经修复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任职。

联系我们

扫描下面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瘤双案例术后使用ASEA后动脉瘤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