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重任“当医生好,可以帮到好多人。”
“我的战场就在这毫厘之间,不许丝毫偏差。”
“只要病人需要我,我会一直拿着手术刀。”
——许民辉
从贵州来的张大爷,一走进许民辉的办公室,就拉开夹克的拉链,拿出一只活鸡。“许医生,我的病好了,这只鸡是我养的,您一定收下。”
从四川来的吴女士,见到许民辉就跪下了,泪流满面:“许医生谢谢您没有放弃我,我必须要回来谢谢您。”
从上海来的王女士,在重庆旅游时忽然血管瘤破裂。一年后,她特地飞来重庆,只为了给自己的主刀医生许民辉合个影。
在汶川地震现场,一位羌族老奶奶泣不成声,她抱着孙女拉着许民辉的手说:“丹丹,是解放*叔叔救了你呀,谢谢你,我要去摘一背篓樱桃给你吃。”
……
回忆过往,陆**医大学陆*特色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许民辉说,做医生近40年,这些片段就是他的高光时刻,这些朴实的话语他记在心间,是骄傲更是鞭策。
许民辉
陆**医大学陆*特色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神经外科医、教、研工作38年,擅长颅脑损伤、颅底、脑干肿瘤、脊髓肿瘤、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年获全国颅内动脉瘤“精准夹闭从选择开始RIGHTCLIP、RIGHTCLIPPING(RCRC)”病案征集及演讲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此后连续6年受邀担任该赛事评委。获*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已主编出版专著1部《头颅伽玛刀的临床应用》,副主编《三叉神经痛治疗新进展》、《创伤评分学》等专著3部,参编专著18部,发表国内论文59篇,SCI论文32篇,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名。
树定志向——5个志愿都为医
许民辉儿时对家的记忆,最深刻的是草药味。
“我的父辈们都是中医,家中总是人来人往。有钱的没有钱的,父亲总是尽心医治。小时候,我见到肚子痛的人吃了药就不痛了,就觉得当医生真好,可以帮好多人。”耳濡目染中,许民辉从未想过自己长大后会不是医生,填报高考志愿,5个志愿全是医学院。
“中医把人看做一个整体,能治疗许多慢性病,但在处理急症方面,西医则显得更有效,家里长辈也希望我学习西医,用中西医结合帮助更多人。”就这样,带着最朴实无华的治病救人的愿望,年9月,许民辉被第一*医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医。
进入大学,迎接许民辉的是高强度的*事训练和紧张专业学习,许民辉心无旁骛,埋头钻到书本里,5年求学生涯,没回家过过一个春节。
刻苦钻研,毫不松懈,终有收获。许民辉各门功课考试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获得留校工作的名额,并最终交流分配到陆**医大学陆*特色医学中心(医院)工作。
许民辉还清楚地记得到医院报道的日子——年7月30日,天气闷热,许民辉毫不犹豫选择了神经外科。“我一直对神经外科很感兴趣,大脑是那么复杂和神秘,即便是现在,人们对脑子的认识也是非常有限的。这个领域充满挑战和未知。”
在这个最具挑战、最高难度的医学领域,许民辉一干就是38年。
医者仁心——38年随叫随到想患者所想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所面对的患者大都是急症,一分钟都耽搁不起。医院救治现场,许民辉在医院家属区一住就是38年,随叫随到了38年,连轴转是他的工作常态。
年12月1日,深夜12点,门诊收治了一名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当时患者瞳孔已放大,危在旦夕,许民辉连夜为患者进行了开颅动脉瘤夹闭术,4小时手术,终于救回患者。第二天凌晨两点,许民辉再次为一名动脉破裂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时间5小时,简短休息后,许民辉再次站在手术台前,为患有脑室内巨大肿瘤的12岁女孩实施开颅肿瘤切除术,这次手术花了整整10小时。
38年里,许民辉不仅习惯手机24小时开机,也养成了每天下班,每次外出前,都要去病房转转的习惯。
“在神经外科的手术过程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假如在分离血管神经时,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或死亡。而就算手术非常成功,术后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成功的手术只是成功救治的第一步,术后病人往往还会经历水肿高峰期、并发症期,重病人还有漫长的康复期。”许民辉说,在他看来,只有患者闯过所有关卡,手术才叫真正的成功。
从医至今,许民辉始终记得父亲为乡亲们看病的场景,也始终记得父亲说过的话:“生病的人很可怜,没有钱生病的人更可怜,医生的仁心就是要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
为了患者,许民辉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返院后带领团队率先在重庆市普及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疗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随后,医院神经外科举办的首届中国颅底外科学习班,第三届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外科讲习班,世界神经外科“世纪泰斗”Yasargil教授主讲的微侵袭神经外科讲习班……
他带领团队不断钻研技术,勇闯生命禁区,用精湛的医术,想病人所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年,许民辉及其手术团队为一名颅内两侧共4个动脉瘤患者手术,一次开颅顺利夹闭4个动脉瘤,“拆弹”成功,为患者免去了多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费用比传统手术减少了近20万元,仅不足10万元,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如今,许民辉每年主刀手术台左右,他说,只要病人需要,他会一直拿着手术刀。
医者使命——托起生命的希望
年汶川大地震,正在土耳其参加学术会议的许民辉心急如焚,回国第二天就加入第三批抗争救灾医疗队,赶赴汶川县城进行救治。翻山越岭,克服高反,到达汶川县城。
见到满目疮痍的汶川县城,受伤的群众,许民辉顾不得休息,立刻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与队员们在24小时内,为13名危重的伤员及时处置,使他们转危为安。
虽然灾区没有CT、血管造影的条件,但许民辉却凭借着精湛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以及一颗仁爱之心帮助安抚了一个又一个伤员。一位7岁的藏族男孩头部受伤导致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整个头肿胀得像一个皮球,一压一个窝,但患儿伤情没有达到转运标准,见到焦急的患儿父母,许民辉仔细了解孩子的病情,不厌其烦介绍帽状腱膜下血肿的演变过程,坚定地说:“我每天都会来看孩子,如果有问题,我负责。”一天,许民辉接到抢救一名头部外伤患者的伤员,见到患者5天没有吃东西,许民辉立刻将医疗队发放的“救命粮”给了这名患者……
医者担当——挑战中永葆亮剑
技术带来革命,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设备的发展,神经外科迎来一个全新的时期。尤其是手术显微镜、导航、内镜等的应用、手术器械的改进,也让神经外科的手术有了质的飞越。年,医院神经外科在重庆市率先引进头颅伽玛刀并成立头颅伽玛刀治疗中心。许民辉见证了传统神经外科到显微微创神经外科的技术跨越。
年,被任命为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的许民辉暗自下决心,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自己一定要带领科室不断学习,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让医院神经外科在重庆市范围内及国内拥有更多话语权。
在许民辉的带领下,医院神经外科在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医院高新技术推广在西南地区的唯一单位。年引起亚洲第一台莱卡OH4手术显微镜,是重庆最早引进高端手术显微镜。年,许民辉带领团队开展了功能神经外科,在西南地区迅速发展,位居前列。
而最让许民辉感到自豪的是,经过多年培养、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医院神经外科人才梯队逐渐合理化,每一位医生都有自己专攻的方向,在脑血管病、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脑肿瘤、内镜手术、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性疾病及头颅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等均有特色。科室床位,从20张扩张到如今的张,年门诊病人余人,年收治病人余次,年手术量近台次。
在科研方面,许民辉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队医学攻关课题,项目分题等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0余项,并与美国MasseyCancerCenter戴云教授和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脑胶质瘤相关研究,拟建立胶质瘤治疗中心。
如今,许民辉已将科室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自己学生徐伦山手中,但他依旧选择奋战在一线,他说:“到现在,我对神经外科的热情依然如初,并且对未来充满期待。因为,在神经外科领域,有很多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
楷模①
王正国:抗美援朝,让他和她永不下“战场”
楷模②
刘良明:我的使命是让官兵少流血少牺牲
楷模③
叶剑:光明照亮脱贫路
楷模④
李力:铁心映初心
刊期:第期文字/编辑:王琼美编:巫雨玲校对:王奕璇审核:陈小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