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达人的抗帕人生:
把人生巧克力的苦涩化为甜蜜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阿甘正传》中的这句台词被无数人奉为经典,正因存在未知和不确定性,才有了期待和失望,甜蜜和苦涩……谱写了大多数人迥异而多彩的人生。
然而,有这样一个群体: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他们的身体变成了被操控的“提线木偶“,不断进展的疾病使他们变得害怕旁人异样的眼光,不敢社交,拒绝出门,原本多彩的生活褪成了灰色,人生这盒巧克力仿佛只剩下了“苦涩”。
李海平是地道的河南开封人,在村子里经营着一家兔子养殖场,膝下一儿一女,过着安稳的小日子。谁料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八年前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走路左腿抬不起来,动作变得缓慢,面部表情呆滞,还出现了无法控制的颤抖……“我就去查了一下,结果被诊断为脑梗,就按脑梗治疗。”当回忆起早年被误诊的经历,老李显得无奈又无能为力,“花了很多钱,治疗很多次,医院给我诊断为帕金森病。“
药吃着,钱花了,但病情迟迟不见好转,直到前往医院看病,在医生的诊断下,李海平才知道自己走了弯路。刚刚被确诊为帕金森病的那几年,他靠着吃药还能正常生活,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随着病情的进展和折磨,他感到越来越痛苦和不安。震颤、僵硬、走路姿势异常……这些“不正常“的表现成为笼罩日常的阴影,不分场合的流口水更是压垮他自尊的最后一根稻草。“自从得了这个病,感觉自己和别人都不一样,不敢和别人一起玩。”为了逃避他人异常的眼光,老李疏远了从前相熟的朋友和亲人,但是疾病却日趋加重,让他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想到了放弃,“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不想成为儿女的累赘,一个人活着没有能力创造了,活着就没什么意义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医院举办的世界帕金森病日科普活动上,老李了解到一种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方式——脑起搏器手术。怀着期待而又忐忑的心情,他来到了神经外科的门诊,医生充分评估了他的病情,给予专业贴心的治疗建议。
术后迎新生
年1月,老李在河大一附院成功植入了脑起搏器。术后醒来的那一瞬间,颤抖消失了,不好的感觉消失了。开机后,他感到身体变得更加灵活,术前困扰他的症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最令人开心的是,自卑的感觉消失了,亲戚朋友看到了老李都感叹道“手术的效果就是不错”。
手术后,老李爱上并自学了魔术,“我是个喜欢挑战的人,魔术让我向大家证明了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以做到很多大家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变核桃是老李的拿手绝技,在高科技手段的助力下,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和决心,成为了改变自己人生的“魔术师”,将生活这盒巧克力的苦涩逆转成了甜蜜。
如今,老李把养殖场照顾地井井有条。好事成双,儿媳妇诞育了一对双胞胎,他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身份:爷爷。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地投身到村里的公益行动,义务当起了残疾人信息采集员和人口普查志愿者。
“家庭、事业和公益都做得有声有色,我们很多人还没有老李活得这么圆满呢。”老李的主治医生欣慰地说道。
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患者肖像已授权美敦力发表使用
专家介绍
何承医院
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学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经外科与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开封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开封市卫生系统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专业特长
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对颅脑损伤、脑肿瘤、脊髓肿瘤、脑血管病变、帕金森及癫痫等疾病的治疗。在省内最早实施计算机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在豫东率先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术,区域性领先开展高难度新业务,如神经内镜治疗复杂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夹闭颅内动脉瘤技术、脑血管畸形栓塞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球囊压迫术等;开封市科技创新人才,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3部,获省厅级科研成果5项,现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