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当脑出血来敲门
TUhjnbcbe - 2021/2/19 3:50:00

写下这个题目时,心中又是一惊,手也抖了两抖。

这几天,我变成了祥林嫂,跟每一位发来问候的亲友反复说同样的话:

“回头总结,两件事情一定要引起注意。一是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在人群中的存在率居然有5%-8%,这是大脑中的定时炸弹。目前常规体检检测不到,需去做头部核磁(识别率80%)和CTA(识别率95%)才能有效排查。

二是新冠疫苗一定要选择在个人状态较佳时接种,接种前后务必谨遵医嘱,禁忌症、禁忌服药和多喝水、不洗澡、不提重物以及不做剧烈运动,都要一一严格遵守。”

还有一件事,就是,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对人体血管有影响,比如运动前定要充分热身,运动时则要量力而为。

……

实际上,十几天前当急诊医生告知我,身边这个不抽烟、不喝酒、作息规律、饮食健康、坚持运动,以为自己是疫苗反应或突发颈椎病的男人,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怀疑动脉瘤破裂时,整个人都是懵掉的。一时间周围好像只有一个细小的声音,命运啊,请不要如此讽刺。

十几年前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正当壮年的父亲,没留下一句话就离我而去。这么多年我似乎吸取了许多的教训,也不再害怕突然响起的电话,却又这样无措地站在了急诊的门前。同样一个浪花,为何要扑来两次?

可是,生活给你一记重击,你只能迅速爬起来,找出头绪。上述的三条可以帮助规避风险,而当大脑受伤了,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时间赛跑。

当前的疫情防控于是成了第一个问题。医院要求患者核酸检测,24小时内出结果后,才能考虑入院和手术。医院们各有自己的规定,但不变的有一条:至少有7日内核酸检测结果才能谈后续处理。周末则成了第二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医院只能做常规检查,精确检查要待周一才可做。有没有床位,如何治疗,在非常时期,仅是第三顺位的问题。这个,也需要大家周知。

慌乱中开始求助,脑子里闪着希望的火花。我只知道,不能没有他,要想办法。我本是热爱自由的人,身边这位同志,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给我洗脑,家庭最重要,家庭最重要……他快成功了,怎么可以半途而废。不停地打着电话,师长朋友、医生包括陌生人,开始帮着联医院、医院,也打听能医院医院。

直到躺在担架上的虚弱的他叫住我,表情居然是平静,他说:没事的,不要慌。叫妹妹妹夫从成都过来帮你,钱不够找他们,先不要告诉爸妈。可以给我领导打电话,我相信他会帮你。另外,我买了保险,这是车的钥匙……当时未及多想,如今不忍细思,这是他已知情况极不乐观后的安排。好的,我敬你是条汉子,可是汉子,以后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吓我。

然后,然后情况就发生了转机。先是医院,接着领导接到电话如同长兄般第一时间和同事驱车赶来,几个小时内,医院最专业的医生,做完检查、找好床位,基本确定了治疗方案。深夜他终于挂上点滴,领导和同事才略觉安心地离去。

大家一起,跑赢了时间。夜半时分医生带来了好消息,CTA检查未发现动脉瘤。第二天神经介入的造影做完,专家会诊认为保守治疗就可以,无须手术。他最终被认为是尚未明确原因的偶发出血,虽还需后续复查,但不如想象中的危险,属于所有脑出血中最幸运的情况。

在医院这十多天,他保持了一如既往的给力。清醒地思考,流利地说话,开朗地做检查,认真地配合治疗,一天一天地稳定和恢复。有余力时,继续操心,督促我吃饭穿衣,跟进家中大小事宜,包办他能包办的。

我则查了一大堆资料来吓自己,那些可怕的数据和后遗症存在心里,挥之不去。提心吊胆着,担惊受怕着,把自己的脑袋搞得和他一样疼……

一个人时,我会反思。事实上所谓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情绪和心理的健康,保持优秀的作息和生活习惯是一方面,做到豁达、快乐、充实是硬币的另一面。就如此次,我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脑出血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