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
马淑娟医院神经外科
开场白
医生是一种职业吗?医生仅仅是一种职业吗?被忙碌淹没的医生们似乎没时间去探讨这种文绉绉的话题,即使满腔热情地各抒己见,又能怎么样,可提高待遇?不可;可改变某些制度或者舆论风向吗?不可。那么,请走开,我没兴趣。
其实,医生对于这种问题的态度一般会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我敬之为名医的前辈们,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及生活历练造就了无与伦比的职业素养与恬淡求真的职业追求,他们一般会摒弃一些不必要的自我束缚,答案具有科学素养及建设性;第二种是被生活及职业绑架麻木了的一大批同仁们,他们要么是愤青爆粗口,要么默不做声继续工作,再不然是发发牢骚;第三种则是刚上临床实战的菜鸟们,通常听到这种问题后,会很认真地沉思很久,然后再煞有介事地分析并评论给你听,虽然答案架空感明显,逻辑调理不佳,但这种回应由来珍贵,代表了几乎每一个医学生踏出校园大门那一刻的最初梦想。
倘若问到非医务人士,无论答案怎样,近乎90%的人会给"医生"这个词汇无意中附加一种词义补充,比方说"爱"、"良心"、"医德",甚至是"慈悲"等。
的确,无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对于人道主义的强调,还是大医精诚中对于大慈恻隐之心的描述,作为医生,似乎都应该心怀无欲无求及悲天悯人的大爱精神去治病救人,否则将会受到道德巨人的质疑。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方式的多元化,网络通讯的飞速发展,医之"大爱"能否真的"无疆"?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实习已经1年有余。这个领域有种魔力,这里的老师们有种魔力,使我面临每一个临床问题时都想要去问为什么?隐藏在症状之后的人体生理病理故事又是什么?好像只有这样才会缓解时常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关于存在意义的莫名焦虑。感恩生活,感恩挑战,除了专业的进步,我更在意的是一个人思想与视野的能见度。不得不承认这受益于凌锋老师组织的小金砖人文知识的教育带给我的认知激荡,而率领小金砖班步步为营的,正是凌锋老师和鲍遇海老师两人。
几乎在每次的人文教育中,凌老师都鼓励我们,凡为医者,必以大爱之精神,怀悲天悯人之心去救治患者,医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医生更应该是上帝派来人间拯救百姓疾病之苦的天使,也正是这种引导,也必须是这种引导,才能舒缓我心中的疲惫,才能激励我不断勇猛的向前并为之奋斗。这并不是沽名钓誉,而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深深热爱,一种证明人类曾经存在的本质意义--爱与互助。同时,在每次的讨论中,鲍遇海老师则擅长于从理性角度去对一件事情或者一种理论观点进行庖丁解牛的分析,引导我们超越一切概念,甚至包括道德的概念,公正客观地去思考事物本身的来龙去脉,从不去为自己、为别人的情绪或者欲望而有所遮掩。正是这种火的热情与冰的冷静不断地激烈碰撞,我的思维才能更为开阔,更为冷静,也更有爱。以前不去想或者不敢表达的事情,现在我去想了,也敢去表达了。
第一节如沐春风
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因突发剧烈头痛,呕吐4小时、嗜睡2小时入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DSA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遂行动脉瘤栓塞术,因出血较多,脑血管痉挛随时可能发生,同时不排除继发性大脑缺血缺氧性损害,术后直接入住ICU行下一步的术后监测与治疗。患者术后第二天早晨停镇静评估意识后,予拔除气管插管,下午患者开始出现胡话连篇、词不达意的语言表达,遂后我们在床旁对他进行了谵妄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注意力、计算力及定向力均下降明显,诊断谵妄。接下来几个小时,患者意识内容混乱程度继续加重,开始出现躁动,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因其没有安全气道保护,镇静剂剂量使用有限,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下午4点家属前来询问病情,我把目前病人的情况及未来几天可能出现的症状逐一告诉他们,病人家属听到病人苏醒后露出了欣喜的神情,但当听到还要在监护室再住几天时,面露难色,通过进一步交流,才知道患者家庭条件拮据,拿不出更多的钱进行下一步治疗,并要求当天出医院治疗。但经过了解,医院没有神经科专科病房,只有大内科,而结合病人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再过几天,脑血管痉挛可能开始,病情随时可能会加重,因此我坚持,目前的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影响较大,至少要在监护室治疗3天。但家属即使知晓最终可能出现的后果,还是选择了第二天出院。
由于转运时间较长,病人病情可能出现加重的危险因素太多,我提前告知家属,救护车上必须要有陪同医生。第二天下午,病人叫的当地救护车徐徐而来,而自作主张的家属突然告诉我,因为陪同医生的出诊费用太贵,他们拒绝医生陪同,要空车转运。此时此刻,我开始不淡定了,块钱的转运费,依患者家属穿着来看,丝毫没有理由拿不出来!难道他们不明白先有命而后才能谈钱吗?懂不懂得尊重生命,还要不要命了!冷静冷静,也许他们认为患者能做完手术能清醒就代表着万事大吉了。平复之后,我重新去评估空车转运病人的安全性:脑血管中度痉挛,在此前提下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究竟怎么样,血压的波动会对脑灌注产生影响吗?会造成继发性大脑缺血缺氧性改变吗?会造成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吗?出血这么多,会造成急性脑积水吗?考虑再三,让家属出院带药,以备不时之需,为了病人的安全,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家属,说如果路途上出现了什么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我。当天晚上,我把手机放在了枕边,怕自己睡得太沉听不到铃声,谢苍天保佑,夜里电话一直未再作声。
第二节碧波荡漾
隔天清晨,家属电话过来说,患者突发头痛,持续约5个小时不能缓解,当时监护室的上级医生正在带领我们查房,我脑海中立马闪现出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后给出了方案:先给半量的甘露醇,然后约头颅CT进行检查明确颅内情况。接下来,一天就没有了音讯。
第二天,家属又打电话过来说用了甘露醇后头痛缓解了,但患者出现了躁动异常,存在打人倾向,怎么办?这次我也给出了详细的回答,然而自视内心,焦虑郁闷的情绪已经开始酝酿。
第三节暗流涌动
接着又隔了两天,患者家属再次给我打电话,说患者的管床医生说患者开始出现低钠,想让他们问问我怎么治疗?我当时立马懵了,这是要我变成家庭医生的节奏呀,我必须随时有事,随时提供治疗。情绪的操盘手又开始了,心中的不耐烦渐渐在言语之间显现了出来,最终还是抵不住内心的自我拷问回答了他的问题。
但这次回答后,我直接对家属说:当时我给你们打电话的原因很简单,你们是我的病人,转运途中存在风险,良心迫使我必须提供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咨询及紧急指导。你们到达医院后,我的义务已经尽到,而后你们几次打电话给我,我也一一回答了,但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吧?在你们出院时,我说过如果医院不能提供有效的专业治疗,请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否则可能影响到病人的预后。更客观地说,我毕竟是一名经验尚浅的小医生,我怕这样远程咨询延误了你们的病情,有些临床情况很复杂,也很关键,为保证医疗的安全有效,我不会再回复。家属听后,很不情愿地挂掉了电话。
第四节狂风巨浪
我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了,然而又隔了3天,一个陌生的异地号码传了简讯过来,自我介绍说是此位患者的消化科管床医生,病人做了CT,结果显示伤口处有高密度影,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想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