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血管退行性病变是血管外科疾病的主体,患者常常是高龄且伴有重要脏器功能的衰退,因此减小手术创伤、增加手术安全性,使得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一直都是血管外科医师的重要课题。在近期的相关学术会议上,来自甘肃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马云鹏教授从临床和基础科研的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向听众分享如何改进手术技巧和腔内移植物,不断降低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从而进一步改善主动脉腔内治疗的效果。
术后并发症——内漏
White等在年提出的内漏分型标准,将内漏分为5型:Ⅰ型为锚定区内漏;因人工血管的近端或远端与瘤颈之间未能完全封闭,导致血流持续性流入动脉瘤腔内,又可分为三种亚型:ⅠA型和ⅠB型分别指近、远端内漏,ⅠC型指AUI支架中髂动脉封堵物(Illacoccluder)不严密引起的内漏。Ⅱ型指血流经侧支动脉返流入瘤腔,是因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和其他侧支动脉中的血流持续性返流造成的;Ⅲ型为支架结构故障所致内漏,包括连接部漏、骨架脱节(ⅢA)和覆膜破裂(ⅢB);Ⅳ型指血流通过覆膜织物上的网眼进入瘤腔,Ⅴ型为内张力型,指瘤腔内压力升高、囊腔扩大,但无明显造影剂渗漏。
TEVAR术后最常见的内漏为近端Ⅰ型内漏,这往往与近端锚定区不足、支架选择不当、主动弓较陡等有关,最终导致支架型人工血管与近端锚定区血管壁分离,假腔与全身血流直接相通。持续的高压灌注会引起假腔增大甚至破裂等严重后果,需积极防治。
术后并发症——继发破口返流
因多数继发破口并未导致夹层动脉瘤形成等严重后果,故目前认为,除了胸主动脉段的继发破口和马凡综合征的腹主动脉段破口应积极治疗外,多数患者术后可长期随访。
术后并发症——脊髓缺血
TEVAR术后脊髓缺血的发生率约为0~13%,其发生主要与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未重建血运、肾功能不全、既往腹主动脉瘤手术史以及使用多枚支架型人工血管有关。Czerny等将供应脊髓血供的血管分为4组,即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和髂内动脉,他们发现TEVAR术中仅仅覆盖肋间动脉并不引起脊髓缺血症状,而覆盖2组或以上血管则与截瘫显著相关。
术后并发症——脑卒中
TEVAR术后脑卒中发生率约为2%~8%,一旦发生将显著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术中斑块或附壁血栓脱落和空气栓塞可造成脑血管栓塞,是导致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支架覆盖主动脉弓重要分支血管(颈动脉或优势椎动脉)未行血管重建和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时间过长则可造成脑供血不足,同样可导致脑卒中。
术后其他并发症
包括移植物感染、髂股入路损伤、支架移位、支架塌陷、支架植入假腔、左上肢缺血、下肢动脉栓塞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病情予以药物治疗、腔内修复或开放手术治疗。
总 结
与传统手术相比,TEVAR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死亡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重视程度的提高,以上种种并发症已逐渐减少,但我们仍不能完全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及时随访。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积极处理,争取较好的长期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版权声明
◆本文为大河新健康融媒体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大河健康报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呵护
专业|专注|大爱|责任
统筹:于素文
编辑:刘广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