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冬季易发高血压性脑出血,做好血压管理很重
TUhjnbcbe - 2021/1/11 0:38:00

11月22日早上,一名51岁,男性患者,因剧烈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医院神经内科。

经神经内科主治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后,考虑患者患有颅内动脉瘤的可能性,遂收住我院神经内科。

经完善头颅MRI+MR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随后紧急为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见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于11月22日中午在我院介入科新引进的飞利浦数字减影机下从患者腹股沟股动脉刺入,通过超微导丝支撑将多根弹簧圈送进动脉瘤内栓塞,经过50分钟的精心操作治疗,颅内造影显示:患者动脉瘤弹簧圈填塞完全,释放覆盖瘤口良好。

经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活动正常,生活可自理。

颅内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病死率约为50%,约1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前死亡,死亡率高。治疗方法目前有两种: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栓塞术)和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术)。

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治疗优点在于:①它无需开刀,无创口或仅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创伤小;②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③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④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或者无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也能很好地治疗。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介入术为排除脑动脉瘤患者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恢复健康带来了福音;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介入微创治疗也已经成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医院神经内科是拥有强大的医疗团队和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的医护团队,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副主任护理师1名,主管护理师2名,护理师6名。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将脑血管微创介入治疗全脑血管造影进一步完善及应用于所需要的患者,并且将持续开展动脉溶栓术、颅脑动脉狭窄动脉支架、动脉取栓术,动脉瘤填塞等一系列新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1/11 0:38:00
白癜风医院哪家强         http://m.39.net/pf/bdfyy/

随着天气不断转冷,位列高血压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逐渐增多了起来。

专家提醒,这些患者多是患有高血压但未规范服药,从而导致颅内严重出血,需开颅进行治疗。

为什么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高血压病伴发脑部小动脉病变,当血压急骤升高时,脑血管破裂所造成的脑出血。其病情严重程度视出血部位、出血范围、机体反应、全身情况的不同而大不一样,严重者可当场死亡。

有专家解释道,长期患高血压的人若血压长期未得到良好控制,就会使血管张力增加,血管内膜过度伸张,这些因素均易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变得不光滑、失去弹性,甚至在脑小动脉中形成微动脉瘤。

在这种情况下,若患者血压突然明显升高,动脉壁无法耐受,就会使血管破裂、血液外溢,挤压脑组织,最后演变成脑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脑出血治疗手术有多成功,脑出血均会对患者大脑造成一定创伤,也会给患者留下一些后遗症,如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受限等。

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管理好自身血压水平,防止酿成悲剧。

日常做好血压管理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日常血压管理,专家指出,家庭监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按时服用降压药缺一不可。

患者做好家庭血压监测不仅有利于控制血压,对预测心血管疾病同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推荐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于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2~3次,每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并记录起床、上床睡觉时间、三餐时间以及服药时间。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管理血压的基础,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主要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和适度运动等。

按时服用降压药则是血压达标的关键。根据作用机制不同,降压药可分为长效和短效两种。我国指南建议,高血压患者优先使用每日一次服药即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长效降压药物。

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它属于分子长效型降压药,避免了部分患者因服药次数过多导致的药物性血压异常波动,从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若发现身边有人突然陷入昏迷,且平时有高血压病史,要考虑脑出血的可能,切记不要随意搬动、摇动患者,应第一时间拨打,寻求专业救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季易发高血压性脑出血,做好血压管理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