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头颅CT无相应影像学改变竟也是脑梗塞7
TUhjnbcbe - 2020/12/5 17:06:00

言语不利,右侧肢体乏力……

当肿瘤患者突发脑卒中

该怎么办?

脑卒中来势汹汹

能否逃过一劫?

70岁的张先生因患肺部恶性肿瘤到广西医院内科接受化疗,入院7天后,突发言语不利、右侧肢体乏力伴小便失禁,头颅CT平扫提示右侧颞枕叶陈旧性脑梗塞并排除脑出血,而左侧大脑半球没有发现脑梗塞灶,便邀请神经外科团队进行会诊。

*注:脑梗塞即缺血性脑卒中

▲陈旧性脑梗塞灶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莫立根教授会诊病人后指出,急性脑梗塞在发病的6-8小时内头颅CT平扫有可能不出现脑梗塞的影像学改变,需要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对脑血管进行评估,必要时行动脉接触溶栓或机械取栓。

▲动脉机械取栓示意图

在医院介入科的支持及配合下,神经外科脑血管介入团队在患者发病6小时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见双侧颈内动脉及右侧椎动脉起始部慢性闭塞,患者大脑半球仅靠颈外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一条很细小的头皮血管)通过眼动脉供血,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微血栓形成。如不迅速处理血栓,恢复血管通畅,患者将出现大面积脑梗塞甚至死亡!即使存活下来也会遗留失语、偏瘫等严重的并发症,极不利于患者后续的抗肿瘤治疗。

▲左侧颈内动脉

起始部慢性闭塞

▼右侧椎动脉

起始部慢性闭塞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急诊开通双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风险极高,容易出现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甚至脑梗塞灶出血,而有效恢复左侧大脑中动脉的通畅才是关键!神经外科脑血管介入团队应用神经介入技术,将微导管超选至左侧颞浅动脉额支,通过微导管内注射溶栓剂,造影确认血栓消失、左侧大脑中动脉恢复通畅。

?术前:

左侧大脑中动脉

M1段有血栓

?术后:

动脉M1段

血流畅通

术后效果

手术结束时,患者右侧肢体肌力已经明显较前改善,右上肢可以抬起并握拳,右下肢可回缩。

▲患者刚刚术后的情况

通过抗血小板聚集、抗血管硬化、脱水降颅内压、护胃、营养脑神经等综合治疗,患者术后20小时四肢能抬起。术后48小时,患者就能自行站立,在他人搀扶下行走,言语流利。目前,患者语言、运动功能已恢复,继续接受肺部肿瘤的治疗。

▲患者术后20小时▲患者术后48小时

两分钟了解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莫立根教授说,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非常高,是我国居民的第一大致死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左右。

①动脉粥样硬化

②动脉栓塞

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

上文提到的张先生属于院内缺血性脑卒中,即非因缺血性脑卒中而住院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此类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2.2%-17%。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吸烟、肥胖、房颤及癌症都是院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有上述高危因素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可以通过颈动脉彩超、头颅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检查了解头颈部的血管情况。

▲脑卒中常见高危因素

脑卒中的常见征兆

缺血性脑卒中刚发病时,患者症状有时比较隐蔽或轻微,常诉头晕、手脚发麻或一侧肢体乏力(手脚不听使唤),此时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属于脑卒中高危人群,更要密切留意观察是否出现脑卒中征兆。

评估法要牢记:

脑卒中,救急=救命!

莫立根教授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或者发病6小时内进行动脉机械取栓是目前国际上治疗效果最佳的手段,所以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院内缺血性脑卒中,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救治是关键。救急就是救命!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每早1分钟打通血管就能多挽救万个脑细胞,这对挽救病人的生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不仅要让病人活下来,更要让病人有尊严、高质量地活着!

广西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介入团队,在脑肿瘤术前栓塞、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脑卒中等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神经外科咨询电话

-

END

来源丨神经外科

编发丨宣传科

编辑丨陈嫱嫱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速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颅CT无相应影像学改变竟也是脑梗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