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女性,68岁。
主诉:患者系因“反复出现头晕6小时”入院。
查体:血压/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问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反应灵敏,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四肢活动可,双侧巴氏征(-)。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入院时考虑脑缺血表现,给予行以下检查:
1.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2.头颅MRA: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3.头颅CTA: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
根据以上影像学提示,目前诊断: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明确,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血管条件较差又伴有慢性肺部疾病,手术风险高升,但是患者一旦动脉瘤破裂,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李永奇主任组织科室内积极讨论,找出一条适合此患者的方案,颅内动脉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案:1、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2、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由于开颅创伤性较大,动脉瘤处于眼动脉段,在颅内不能完全显露,夹闭风险较大,动脉瘤破裂风险较大,故给予排除。2.颅内动脉介入栓塞术,由于动脉瘤较大,呈分叶状,弹簧圈栓塞时间较长,术中动脉瘤破裂及血栓事件发生率高,故暂时考虑,通过大家积极沟通、交流,李主任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也就是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它是目前最先进血流导向装置,能有效地改变血流方向,促进动脉瘤壁修复,手术时间短,动脉瘤破裂几率低,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案。李永奇教授团队在充分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手术的风险之后,征得同意后,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术治疗该患者术前DSA:2.术后DSA:血流导向装置成功释放,动脉瘤部分不显影。术后患者复苏良好,四肢活动自如,无不良并发症。1.血流导向装置适应症及禁忌症:2.血流导向装置释放示意图神经外一科(外科楼16楼)医生站:-护士站:-刘明:1800996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