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您有必有要了解一下
新“三高”
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
它
就
是
脑卒中
脑卒中就在一瞬间!
你还不知道它是啥?!
为了家人
这些你必须要知道
……
特别鸣谢
本期权威嘉宾:赵传胜
赵传胜
中国医院
卒中中心副主任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人才。
在脑血管病及癫痫的诊治方面造诣颇深。主要研究方向脑缺血及癫痫后的神经修复;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调控及神经环路的建立。
本期权威嘉宾:温志锋
温志锋
中国医院
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如脑卒中动脉机械取栓,脑动脉瘤介入栓塞,颅内外动脉狭窄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海绵窦介入栓塞等神经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本期权威嘉宾:赵珊珊
赵珊珊
中国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脑血管病、癫痫、以及头晕、头痛及睡眠障碍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治,以及脑缺血后的神经再生与神经康复治疗。
前沿解读
——把握“时间窗”,“绿色通道”分秒必争
今年4月疫情期间
一位60岁大爷发生了卒中
今年四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张大爷正要上床午休,突然觉得自己的左侧肢体动弹不了了,同时伴有过电样的麻木感。他当时特别害怕,想喊家人过去,但发现自己同时出现了口齿不清,词不达意。正在他着急的时候,家里人闻声赶到,看到张大爷双眼向右侧凝视,嘴角偏向右侧,叫他不能回应及答话。家人紧急拨打“”,“”医院急诊。
经神经内科诊断:大血管闭塞引起的卒中
马上启动了绿色通道,入院40分钟时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1小时结束后张大爷的症状有所改善,但仍有明显的肢体无力症状。经脑部血管检查发现患者脑内的一条大血管主干内已经没有血栓,但主干的分支内还是存在血栓,医院又马上启动了第二套治疗方案,动脉机械取栓。
大爷现在如何了
张大爷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了,不能活动的上肢也已经能够抬起了,还在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张大爷很幸运!?
那是因为他就医及时!绿色通道帮了大忙!
赵传胜
卒中中心副主任
为了能够进入绿色通道,开启血管再通治疗,大家一定要在发病早期、在医院才行!
通过绿色通道尽可能地缩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治疗的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这个时间按国家脑防委的要求是60分钟,经过医大一卒中团队的努力,DNT时间也在逐渐的缩短,最短的可达20余分钟。
绿色通道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放射科、检验科、护理团队多学科协作,实现无缝对接。
卒中小组成员全程陪同并协助患者迅速完成血液学、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效果不好的病人可以采取血管的影像学检查评估,如果为大血管闭塞,进一步由神经外科医生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同时对患者进行内科相关对症治疗,如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血糖等,并给予改善微循环、防止消化道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时间窗”是铁定的4.5小时吗?
温志锋
神经外科
血管再通治疗只有在规定的时间窗内才可以开展,就是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就大多数患者而言,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要求的时间窗是4.5个小时;采用传统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到6小时;大血管闭塞动脉机械取栓的时间窗是6小时。
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例时间可以适当放宽。比如说,如果是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病人,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间窗最长可延长至24小时。
“时间就是大脑”!
大颈内动脉系统急性大血管闭塞时,每秒钟就有32000个神经元死亡,如果缺血持续超过5分钟,每分钟将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
神经元死亡是导致脑卒中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同样是卒中,为啥有人溶栓,有人取栓?
赵珊珊
神经内科
如果出现可疑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到医院时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18岁的患者都可以考虑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也存在许多禁忌:
既往得过脑出血,近3个月内有严重头颅外伤史、卒中史,或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活动性内脏出血,主动脉弓夹层,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血压升高: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等等情况。
如果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则给予患者进行血管影像学的检查,如果影像学检查提示确实为大血管闭塞,尽管已经形成了梗死,但梗死面积不是很大,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开始进行动脉机械取栓。这在医学上叫做桥接取栓,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管再通措施。
本期热点
——血管再通,刻不容缓
卒中和脑出血、脑梗塞的关系
脑血栓、脑梗死以及脑出血是什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血流流入脑组织所致,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出血。
缺血性卒中是因脑血管阻塞导致该血管无法正常供应脑组织所致,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脑血栓。
脑血管阻塞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就会造成脑梗死。
所以脑梗死是脑血栓的后果,两者实际上是指一个疾病。
大咖支招
如何判断症状是否是脑卒中?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如果出现了典型症状,
即使程度很轻微,
医院就诊的!
这种症状较轻的脑梗死被称为“轻型卒中”,如不及时就诊的话这些轻微的症状就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致残性的症状。
第二种情况是这种典型症状仍处在反复发作的阶段,这种反复发作的脑缺血的症状临床上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实是脑梗死的先兆,提示近期有发生脑梗死的可能,这其实是最危险和最具治疗价值的时刻。这时如果尽快就诊,这种发作性症状会最大限度地得以控制,如果不就诊,就大大加大了这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成脑梗死的可能。
有很多患者因为出现了早期症状没有及时就诊,延误了治疗时机而遗留终身残疾。
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年龄: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
性别:男性女性
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
吸烟、酗酒、肥胖、不合理膳食、运动量过少;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复发率高?如何预防脑卒中复发?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
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大咖支招
脑梗死的预防需要通过检查
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型
对于青年卒中患者:
进行风湿化验和卵圆孔未闭的检测以明确发病原因。
对于有家族史的反复发作患者:
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遗传性的脑血管病。明确病因之后我们就会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不同的预防建议。
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建议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伴有房颤和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建议进行口服抗凝治疗。
对于合并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时需要用药物治疗以防治合并症诱发新的血栓形成。
医患互联
——疑问医答
01
网友提问:
母亲58岁,最近一个月每天早起后脑勺疼,可能是什么原因?
赵传胜
专家解答
专家解答:
中老年人头疼比较常见,要区分头痛的类型,分辨头痛症状,有没有呕吐、发烧等伴随症状,
如果是单纯的闷痛、胀痛感觉的头痛,一般不是大的问题,注意监测血压、好好休息。
02
网友提问:
做完颈动脉剥脱手术后,脖子感觉不舒服,有点麻,是正常的吗?怎么缓解?
温志锋
专家解答
颈动脉剥脱手术是有创手术,术后可能会遗留一些麻木的感觉,是正常的,可能会自行缓解,如果麻木感觉较强,可以通过理疗等方式缓解。
03
网友提问:
54岁男性,平时胸闷气短,检查出颈动脉瘢痕,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
赵珊珊
专家解答
两者间没有关系,胸闷气短往往是心源性症状,常见于冠心病、更年期女性心脏神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颈动脉狭窄常见症状是偏侧肢体麻木无力、语言障碍等。
敬请
一部激动人心的《拆弹专家》
潜伏到头号通缉犯的犯罪团伙中
与警方里应外合成功阻止炸弹引爆
医院
同样有一群“拆弹专家”
他们就是疏通脑血管、
拆除脑部不定时炸弹的脑血管病区
一院君今天告诉你
他们又有大动作
近日,肇庆市西江名医殷万医院脑血管病区团队、导管介入治疗团队齐心协作,成功为一突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处于病情康复期。
病情重现50多岁患者姚女士在深夜时,突然昏迷不醒、四肢僵硬,且醒后出现剧烈头痛及呕吐,家人火速送往我院就诊。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颅脑CT结果,初步考虑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一步完善颅脑CTA检查,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有一小囊状突起考虑为颅内动脉瘤,高度考虑本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由此动脉瘤破裂所致。
原来是姚女士脑内暗藏的一颗“炸弹”
颅内血管动脉瘤引爆了!
最小的破裂动脉瘤栓塞
据了解,常见的动脉瘤大小约3-4mm,而姚女士的动脉瘤只有1.6mm,比一般动脉瘤的面积还要小一倍,手术难度极高!
时间就是生命,一刻也不能耽搁!在肇庆市第十二批西江拔尖人才——西江名医殷万春主任医师带领下,脑血管病区团队与导管介入治疗团队为姚女士选择了微创介入动脉瘤栓塞术,从上午八点多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持续了约四个小时,利用微导丝引导,将微导管管头置于动脉瘤瘤体内,先后放2个弹簧圈,复查造影显示局限膨出影已闭塞,术后动脉瘤内形成血栓,极大地降低再次破裂的风险,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每一次成功“拆弹”考验着医疗团队的综合实力!此例高难度微小动脉瘤栓塞的成功施行,标志着脑血管医院建设所创造的有利条件下,神经介入手术技术水平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人的脑袋里有“炸弹”?
是的!
颅内动脉瘤号称“不定时的炸弹”,易破裂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临床患者多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
颅内动脉瘤有多可怕?首次动脉瘤破裂,死亡率高达30-40%;
第二次动脉瘤破裂,死亡率达60-70%;
第三次动脉瘤破裂,生存希望极微!
当发现有颅内动脉瘤,注意了!无论已经破裂与否
都应该及时进行手术干预!
颅内动脉瘤治疗有两种:
目前主要有开颅夹闭、介入栓塞两种方式。
前者需开颅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只需要在动脉血管穿刺,利用微导管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达到治疗目的,与开颅夹闭术相比,创伤小,无刀口,恢复快。
因此,一旦发现颅内有动脉瘤
医院就医!
专家简介殷万春
医院脑血管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广东省神经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介入医师协会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卒中防治与康复分会委员
年入选肇庆市第十二批西江拔尖人才——西江名医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暨南大学,年公派医院进修学习。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多年。在国内杂志发表10余篇论文,获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并主持广东省科技厅课题“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
擅长:主要专业特长是对颅脑外伤、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脑出血、脑梗塞、烟雾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颅内外血管狭窄、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方向:微创神经外科
专科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