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颅内动脉瘤第二回之手术篇
TUhjnbcbe - 2020/11/13 16:50:00

上回书说到,什么是颅内动脉瘤以及动脉瘤相关的筛查。那么有人就要问了,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怎么做呢?总体来讲,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式包括两种—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微创介入栓塞术。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示意图)

先来说一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我们的大夫要在患者全麻后将头皮无痛依次切开,然后用神经外科专用的“钻”将颅骨打开,随后在显微镜下将硬脑膜打开并开始进行颅内的手术。当我们在显微镜下找到动脉瘤时,术者会用特殊的小夹子把动脉瘤的“脖子”——瘤颈夹闭,这样血流就不会向瘤内冲击,动脉瘤也就不会再破了。然后我们用特殊的固定装置再将拿下来的颅骨骨瓣固定上,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患者出血量很大,脑组织肿的很厉害,我们就不会将颅骨放回去,给脑组织一个空间,防止发生生命危险,等患者过两个月左右,再视患者情况将骨瓣还纳回去。

(动脉瘤夹闭术后造影复查,红色箭头指示位置为动脉瘤夹)

这种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在直视下看到动脉瘤以及载瘤动脉和分支血管,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些血管,而且在出血量比较大的患者还可清除一部分脑内的血肿。有很多人一听开刀手术,就觉得创伤很大,其实现代神经外科的手术大部分都是在显微镜下操作,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创伤降到最小。一些未破裂的动脉瘤手术,我们甚至能够在4到5厘米的切口下进行,而且手术切口位于发际线内或者眉毛内,术后几乎看不到手术切口。

(经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动脉瘤,骨瓣大小约为3cm*2cm大小)

接下来就是微创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到目前为止也就有30年左右的年景,但是在神经学科手术发展中是最快的之一,曾经一些高难度或者不能完成的手术,通过介入栓塞治疗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导管以及更细的微导管,在动脉瘤内输送非常柔软的金属丝—“弹簧圈”,把动脉瘤填塞的很密实,当血流无法往动脉瘤内“冲击”,动脉瘤就不会破了。在一些瘤颈比较宽的动脉瘤,我们还会放一个支架,挡住弹簧圈防止其掉出来。

(动脉瘤栓塞后瘤内的生理及病理改变)

(动物实验,半年后支架表面覆盖一层内皮细胞,分支血管流出道保留完整)

有些人会问了,这样就能保证动脉瘤治愈了吗?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示意图,动脉瘤腔内在填塞弹簧圈后,会逐渐开始形成血栓,慢慢在半年左右会在瘤颈处逐渐形成内皮细胞,同时放置的支架也会有血管内皮细胞爬上支架。所以做介入手术的患者在半年左右都要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如果复查之后表现为动脉瘤不再显影,那么它就完全治愈了;如果有复发的话,我们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红色箭头:动脉瘤形态;蓝色箭头: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完全)

那么介入手术的优势在哪呢?首先,患者全身只在大腿根有一个不足0.5cm左右的小手术切口,恢复的相对较快,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如果术中没出现任何并发症,一般在术后2天左右就可以出院;出血的患者总体住院周期也短于开刀手术。其次,对于一些特殊位置的动脉瘤,如后循环等,介入治疗是国内外治疗指南首先推荐的手术方式,治疗的总体死亡率也小于开刀手术。但是介入手术同样也存在其劣势,第一,介入手术的患者如果放置了支架,要在术后长期服用药物,其中一种(氯吡格雷)要至少服用3个月,另一种(阿司匹林)要至少服用6个月;第二,介入手术对于出血的患者并不能像开刀一样将脑内的部分出血清除一些,只能通过手术后做腰椎穿刺将患者出血慢慢引出;第三,如果术中一旦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往往处理起来不如开刀手术那么及时。

所以在手术之前,大夫总会跟患者家属谈到这两种手术方式,其实两种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当某一种手术方式更倾向于患者时,我们的大夫会建议您首先考虑这种手术方式;当两种手术方式都适合的时候,就需要您根据您自身的情况和要求作出相应的选择了!

当然,对于一些复杂病例,我们还能通过复合手术,也就是将两种手术在同一个手术室完成,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手术安全系数,这个在后续的科普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

那么动脉瘤的治疗还有哪些更加先进的技术呢?且听下回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颅内动脉瘤第二回之手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