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拔管呛咳的研究进
TUhjnbcbe - 2020/11/10 18:06:00

作者:王晓静,山西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吕洁萍,山西医院麻醉科

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全麻拔管期呛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如喉痉挛,血流动力学变化,眼内压增加及颅内压增加等。如喉部手术,术后呛咳可能会引起手术部位出血,导致气道梗阻或再次手术。

右美托咪定作为高选择性ɑ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多种药理特性,在临床麻醉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对镇痛、谵妄、术后寒战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其对呛咳的预防效果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右美托咪定预防呛咳的机制,用药方式(给药时机、剂量等)等进行综述。

1.右美托咪定预防呛咳的机制

呛咳是指咽、喉、气管等因异物刺激产生的保护性咳嗽反射,咳嗽感受器广泛分布于喉、气管、支气管等处的黏膜。机械刺激主要作用于喉及气管等大支气管部位的感受器,而二级支气管以下的部位则对化学刺激较敏感。外来的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通过刺激气管黏膜上皮的外周神经末梢,然后经迷走神经上传至脑干的特定区域,由此构成咳嗽反射的传导通路。

全麻苏醒期各种反射逐渐恢复,而气管导管属于异物,很容易因机械性刺激激活咳嗽受体,诱发患者出现呛咳甚至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这就是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呛咳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右美托咪定作为新一代ɑ2受体激动剂,对ɑ2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能发挥镇静、镇痛、抗焦虑、阻滞交感神经等作用,它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认为,右美托咪定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及神经中枢,在降低感受器对气道刺激的敏感性的同时阻碍神经冲动的传输,从而抑制咳嗽反射的完成,有效避免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

2.1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

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给药时机的研究主要包括诱导前单次注射,诱导前给予一定负荷量后术中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前单次注射。李云等研究表明,在全凭静脉麻醉时预先静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苗民等发现在甲状腺手术术前15min予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静脉泵注,麻醉诱导后,调整为0.2μg·kg-1·h-1持续泵注,在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可减少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张孝华等研究显示,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7μg/kg能减少苏醒期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维持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且不影响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

Kim等也发现在脑动脉瘤夹闭术中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5min内注射完,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1.5ng/ml),可以有效抑制呛咳,且不影响呼吸,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分析其原因为右美托咪定为特异性ɑ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患者体内受体结合后,能够阻碍神经元放电,抑制呛咳反射神经,降低患者的气道敏感度,进而起到降低术后呛咳发生率的效果。

崔旭蕾等对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手术结束前单次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定进行比较,发现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并不能有效抑制拔管期呛咳,这与之前研究不符合,分析原因可能是右美托咪定抑制呛咳与其镇静作用有关,在镇静状态下可降低气道敏感性。

2.2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剂量

关于右美托咪定剂量的研究,较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拔管呛咳的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