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40岁到60岁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就赚到了
TUhjnbcbe - 2020/9/15 17:04:00

2月17日下午,45岁的刘女士和家人在高铁站候车时,突然感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家人见状急忙拨打将刘女士送往市二院神经外科就诊。值班医生岳学智接诊后,对刘女士的头部CT进行了细致阅读,初步诊断刘女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剧烈头痛和呕吐,同时结合刘女士的年龄和症状考虑极有可能是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为了明确诊断急诊给刘女士进行了头部CTA。

CTA结果显示为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医生岳学智将结果上报给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简国庆,简国庆组织脑血管组易振恒、郭立岭医生对手术方案进行了商讨。在取得家属同意后,2月18日为刘女士实施了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术后刘女士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正处在恢复期。

那么刘女士所患的脑动脉瘤究竟是什么呢?

脑动脉瘤并非平常所说的“肿瘤”。而是由于脑动脉壁先天性缺陷和血管腔内压力增高,造成动脉壁如气球样膨起,形似瘤状,故称动脉瘤。

打个比方,脑动脉瘤就像车胎磨薄之后的局部鼓包,鼓包处管壁比其他地方都薄,非常容易破裂,没爆胎的时候,会凸出来挤压其他组织,爆胎的时候,就造成了颅内大出血,也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可以说是大脑中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可能有致命危险。尤其是40岁到60岁之间,脑动脉瘤最容易在这个时段出现破裂。

那大家该如何尽早发现隐患,及时“排雷”呢?

动脉瘤,乍听起来似乎是很陌生、很遥远的疾病。但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大脑中都埋藏着这种不定时的“炸弹”——脑动脉瘤!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改变等,脑动脉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若脑动脉瘤在未破裂之前被检查出来,则可根据需要将其手术夹闭或介入处理掉,可大大降低脑动脉瘤破裂所带来的风险,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安全性也较破裂脑动脉瘤要低得多。

为此在这里建议大家:脑动脉瘤最容易在40岁到60岁间出现破裂,因此,年过40岁,尤其是烟龄长,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疾病和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可在一般体检的基础上,加做脑部CTA(CT血管造影)或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看看脑部是否存在动脉瘤。

在检查中发现脑动脉瘤,一些人就会慌了神“会不会马上破裂?”、“要不要赶紧手术?”

其实这个时候先要稳定好情绪,情绪的剧烈变化,大悲大喜会导致血压波动,反而可能刺激脑动脉瘤破裂。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发现动脉瘤后,及时咨询神经外科医生,做相关检查,明确动脉瘤的结构、形态等,然后在医生指导下作出选择:及时处理或是长期随访。

若需要及时处理,市二院神经外科一般会通过两类手术方法,一种是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另一种是介入栓塞动脉瘤。两种方法,在选择时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动脉瘤的位置、形态、数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患者年龄和身体一般情况、患者及家属的经济状况等。

专家简介

简国庆

医学硕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年,擅长神经系统疾病微创手术治疗,在帕金森病、难治性癫痫、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小儿脑瘫等功能性神经疾病及颅脑肿瘤,脊柱脊髓肿瘤,脑动脉瘤、烟雾病等脑血管疾患治疗方面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术熟练,完成手术近万台。现担任世界华人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患协作组专家,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来源:神经外科图文整理:郭佳宝

本期编辑:王娟

责任编辑:胡新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40岁到60岁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就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