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疫声令下,尽锐出战这家医院全力守好
TUhjnbcbe - 2025/7/14 11:23: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8月初,汹涌而至的“德尔塔”病毒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波及荆州,全市上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这场疫情防控“大考”中,荆州三医争分夺秒、快速响应。他们战高温、斗酷暑、无休夜战,以血肉之躯织密防疫网、筑牢防控墙。

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管理,更加考验贯彻落实的定力、攻坚克难的能力。面对这场“持久战”,医院医院疫情专班工作会上强调:“我们要强化医疗机构‘哨卡’作用,织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护网,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以最快的速度、最严的标准,继续精准落地、落实疫情防控新要求,护佑人民生命健康,捍卫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全力提速!坚守全市最大方舱接种点

疫情防控不松劲!对于荆州人民而言,要构筑免疫屏障,疫苗接种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自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荆州三医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成立了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疫苗接种责任。

医院各级层层动员,护理部、公共卫生科从全院临床科室抽调46名精兵强将经过专业培训,切实提升了疫苗接种效率和实战能力。

由于接种人员数量庞大,信息登记耗时较多,制约疫苗接种工作进展。医院各职能部门排班协助登记、信息录入工作,保卫科加班加点维持秩序……一套“组合拳”下来,“瓶颈”得以打破,工作有序推进。

不仅承担着本院新冠疫苗门诊接种和医疗救治工作,荆州三医还承担着岑河农场、滩桥、三板桥、医院4家基层卫生院疫苗接种点的医疗保障工作。医院派出有经验的医疗救治组全程驻点,并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接种疫苗人群的安全。

接种有时限,服务不停歇。荆州三医在全市率先开展网上预约接种工作,将接种时间精确到30分钟内,错峰有序保障疫苗接种;盛夏来临,观察区及时安装空调;等候区架设遮阳棚,安装排队护栏……逐步完善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了该院“民之所望、医之所向”的生动体现。

与病毒的博弈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疫苗接种也需因时而变、因势调整。

7月2日,荆州三医负责的沙市区首个方舱式临时接种点正式开舱运行,承担沙市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自开舱以来,凯乐临时接种点满负荷运行,日高峰期接种量达到人次。消毒、抽液、注射……同样的动作在一天内重复几百遍,这是接种点医护人员的日常。

顶着烈日酷暑,他们把咨询台搬到马路边,耐心回答市民提问;预检分诊工作人员一遍遍复述接种注意事项,声音变得沙哑也不停歇;为了减少市民等待时间,负责登记与接种的工作人员顾不上喝水和上厕所,甚至顾不上吃饭,一直默默坚守……

背后,还有一支坚强有力的保障团队。他们有的24小时待命,负责疫苗的接收、盘点、医疗废物处置与转运;有的为接种工作提供疫苗库存、分配、接种进度等各类精准报表;有的负责接种点上的物资准备、分发及各种细节工作的落实……疫苗接种工作必须保证“精、准、稳、安全”,每个人都打足精神,守住疫苗接种的安全防线。

7月份以来,荆州市逐步安全稳妥推进12至17岁人群接种。荆州三医新冠疫苗接种队走进校园,为七所中学的15至17岁学生接种新冠疫苗人次。截止发稿前,三医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超15万剂次。

“应接尽接”这四个字的背后,离不开以荆州三医为代表的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他们是构筑起全民免疫长城的关键力量。

冲锋暴风眼!“三入”封控区鏖战全员核酸

肩负使命,无怨坚守的白衣战士,是面对病毒时最令人心安的存在。

“后半夜了,继续战斗!”“睡了两小时,我又要出发了。”“小憩一会儿来替换还在辛苦忙碌的同事。”“防护服下的汗水结了晶。”“在地板上铺张纸我就能睡着。”翻看荆州三医医务人员前些天的朋友圈,配上防护服里被汗水湿透、瘫倒在地上睡觉的照片,让人感动,更让人心疼。

当疫情突如其来,最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锁定感染范围及有效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8月1日,沙市区发现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大排查”“大管控”行动随即推进。荆州三医临危受命,前往封控区,连夜开展核酸检测。院党委书记杜先军号召:“这是党考验我们的时候,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

自凌晨2点接到指挥部指令后不到1个小时,医院就完成了首批50人的核酸采集队伍集结。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响应,挺身而出,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筑牢疫情防控战斗核心。

驰援!

8月2日清晨集结,余名队员逆行出征在沙市区中心地段崇文街办、中山街办、关沮乡60余个采样点,其中就包括洪苑社区、滨湖社区等中风险社区。

首个48小时,采样8万余份。其中一个战斗小组的2人连续奋战18小时不停歇,采样核酸超人份——他们创造了本轮疫情核酸采集之最。

在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闻令而动,是不舍昼夜,是战高温斗酷暑……

接力!

病毒狡诈,重点区域需要采集多轮核酸。荆州三医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持续作战。

在三伏天的高温下,包裹严密的隔离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身在其中的医护人员汗水早已漫湿后背,面屏在一次次粗重的呼吸下变得模糊。采样核酸的步骤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采集动作也早已形成了肌肉记忆。

急诊科护士蔡春丽因为长时间戴着乳胶手套工作,手掌皮肤过敏,咬牙坚持一天,脱下手套后,肿胀的双手布满红疹,令人心疼。

筑牢隔离点防控屏障,荆州三医还有一支队伍,在隔离点承担着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双采样”、核酸和抗体“双保险”检测工作。

岗位就是阵地,凡人亦是英雄。

大家想的都是快些、稳些!再快些、再稳些!早一点还人民以健康、还荆州以安宁!

8月12日,根据要求,荆州三医要协同各机构在14日完成崇文街道封控区的全员第4轮核酸检测。老城区人口稠密,行动不便的老人多,这无疑是一场硬仗。

时间紧迫,责重山岳!在副院长代方春带领下,36名护士冲在前,啃硬骨。集中采样完成后,社区还有余名不能到现场的瘫痪和重病老人,她们又分成10个流动采样小组,每组10人上门检测。

洪垸片区的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这群走街串巷的“铁军”,拿着采样物品,一级一级地爬楼,一户一户地检测。采样人员都身着隔离衣,佩戴鞋套、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面罩。根据防控规范,每户采样结束,整套装备必须全部更换一遍,整个过程顺利,每入一户也要花十多分钟。即使这样,队员们也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累了就蹲在楼道里歇一会,用行动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目前接受检测量已超15万人次。

除了大规模采集,核酸检测的速度,同样决定着与病毒赛跑的速度。

门诊、发热门诊、隔离点和高速路口卡点……面对成倍增加的检测量,荆州三医检验科组成24小时连轴转检测组。设备不停歇,人员连轴转。负压环境中,他们层层防护,昼夜奋战,每班次均连续工作10至12小时,几个小时不能喝水和上厕所。

24小时、16小时、14小时——四轮核检,一次比一次高效,一次比一次迅速。荆州三医与全市核酸检验机构团队一起,用核酸检测“加速度”,拼出了荆州抗疫新速度。

“防控+诊疗”!守好荆州东大门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疫情防控工作更是如此。

“上紧发条”,强化感控底线思维。战非常之“疫”,荆州三医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防控工作专班,迅速完成院感管控工作的部署与管理。合理设置和规范管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核酸采样点、新冠疫苗接种点,把控“四个关口”;制订细化的感染防控全员培训方案,将感染防控要求落实到临床诊疗活动各环节,“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在该院深入人心。

“不掉链子”,防疫诊疗两不误。构建入院、门诊、病区‘三道防线’入口筛查机制,就诊区域执行“一人一诊一室”,病区“一患一陪护”管理,院区道路单循环……荆州三医精准化防控措施,筑牢健康“防火墙”。

与病毒的较量毫不放松,另一场“大考”更不容有失。手术室里,神经外科介入专家团队通过微创技术,为一名脑动脉瘤患者成功“拆弹”;妇产科及时预判临危不乱,挽救了分娩大出血的二胎妈妈……急诊绿色通道保持24小时畅通,危重病人边救治、边筛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医疗工作,荆州三医倾力为患者打造安全就诊环境,满足群众正常就医需求。

扛起责任,严守入荆大门。外防输入不懈怠,荆州三医组织精兵强将前往荆州东高速公路入口区域,对无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的来荆、返荆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坚决堵住外来疫情输入。全天24小时值守,逢车必查、逢人必验。在荆州火车站设立了核酸采样点和疫苗接种点,严守来荆返荆人员疫情防控这道防线。炎炎夏日,酷暑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漫漫长夜,疲倦是对他们最大的挑战。

“穿上防护服,20分钟汗水就模糊了双眼,汗水滴进眼睛里火辣辣的,强忍着,过一会也就适应了”“温度高,又不能喝水;喉咙干,还要不停地说话;上衣和裤子上半截都湿透了”“堵住了病毒输入的关口,我们骄傲!”一段段朴素却真实的表达,无不体现着“即使再辛苦,战胜疫情的决心不会变,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不会变!”

闻令而动、逆风而往,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彻夜未眠、昼夜不停,奋勇挺立在直面病毒的最前沿……危难时刻,荆州三医人从未缺席的身影,必将清晰地定格在荆州的城市记忆里。

防疫不松劲,服务不断档。

我们深信,这一袭白衣总会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荆州日报记者匡奕君宗璇通讯员杨柳杨光)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声令下,尽锐出战这家医院全力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