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来自美国中西部的两个年轻人决定从头开始制造一架飞机。他们不是要制造一架滑翔机,而是制造一架可以搭乘50名乘客、飞行在英尺高空的双引擎喷气式飞机。事实上,他们不了解任何飞行原理、发动机原理,也没有制造过任何让自己感到震惊的物体——他们认为如果其他人可以制造飞机,自己也可以。
他们找了很多关于这一主题的书,但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决定不想被前人所做的束缚住——他们的直觉应该与教科书有同样的价值。毕竟他们推测,早期的飞机设计师,如莱特兄弟,即使没有教材为依托,也制造出了飞机,而且他们的飞机也没有任何问题。他们在一个开放的场地创建了一个工作区。项目开始后的几个星期,镇上的孩子们邀请他们的高中同学以及更大的社区参与飞机的制造。
人们可以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时间参与进来;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带走任何他们觉得不对劲的部件,将其替换下来,或者,留给下一个人完成。项目旁边立着一个指示标志:任何人都可以参与飞机制造项目,不论背景或能力,它是一个真正平等的社区项目。为什么飞机制造就一定是少数精英专属的领域呢?任何一个渴望参与进来的人都受到了鼓励。这时候,一名到镇上探亲的航空工程师发现了这一项目,也被说服参与进了项目(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被他们震住了)。
他在燃油系统上增加了一个紧急切断阀,并安装了一个在附近垃圾场捡到的油冷却器。离开之前,他详细地说明了如何设计机翼并控制喷气发动机,还给出了飞机起飞之前的一系列警告和注意事项。几天后,一位在纸飞机制作大赛中获奖的11岁的郡冠军,带着扳手来到项目工地,准备自己动手制造。他拆除了工程师安装的油冷却器,扔掉了工程师的指示和警告。当然,这种自主创新的精神是很符合这个项目的,所以,没有人阻止他。
两年之后,项目终于完成了,他们从社区中挑选了10名幸运儿参与测试飞行。他们掷骰子决定飞行员的人选,因为他们认为这只是另一个被人们高估了的工作。他们认为,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应该有机会成为飞行员。你愿意成为飞机上的乘客吗?当然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你发现整个过程都是对知识的公然无视。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制造(更不用说驾驶飞机)飞机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完成的。
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学校提供航空训练。这些学校需要得到独立机构的认可与认证,保证其所提供的培训是合理的。被认可的系统会将许可证和各种认证发给医生、律师、电工、建筑公司等,他们向我们保证其服务的高质量和安全性。总之,我们认为,专家比我们知道的多,这种知识是有价值的,是执行重要项目必备的东西。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的,但它非常接近维基百科正在做的事情。
这么说的时候,我感到有些不安,因为维基百科已经做了至少两件非常令人钦佩的事情:一是它让信息实现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不可思议的便捷;二是它实现了信息免费。我完全认同信息应该是可访问的,并且,我相信这是一个成功的社会基础——见多识广的公民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共同治理决策,更能成为快乐高效的社区成员。但这里存在一种博弈关系:对专业知识的反感,这一说法源自与劳伦斯·桑格同样的权威人士: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
劳伦斯指出,问题在于所有人——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的文章,无论他们具备多少知识、受过多少训练。没有中央的权威专家的资格审查,没人确保文章是否真实,也没人确保编辑文章的人是否受过专业训练。作为一位维基百科的读者,你没有办法知道你正在阅读的东西是否准确。这不是一个无意的副作用;这只是维基百科设计的一部分。而吉米·威尔士指出,专家不应被给予比新手任何更多的尊重,那些想要加入维基百科的新人不应被“不是精英,没有层次”的观念阻挡在门外。
当你看着这个社区喷气式飞机方向舵的时候,你无从知道它究竟是由专家还是新手设计的,特别是当你还是一个新手的时候。当一位真正的专家、那位探亲的航空工程师到来的时候,他的工作和贡献居然还比不上一个11岁男孩的分量。此外,如果你第一次见到这个社区飞机,在这之前你对它一无所知,你会非常合理地假设,它是专家的杰作,因为当看到这样一个相当大的投资项目时,我们本能地会产生这种预测。我们想当然认为桥不会倒塌、汽车油箱不会爆炸、水坝也不会坍塌。
传统的百科全书雇用了一些各自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编辑们负责确定和聘请各领域世界著名的专家撰写条目。该领域的其他世界级专家确定其准确性,而这些专家常常被要求相信条目内容的真实性。作者们在署名时都会写上他们的学历,这样,读者就可以看到文章的责任人是谁,这些责任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资格证书。这个系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文章至少会出现3个不准确的根源:固有的偏见、维持现状,以及那些同意写文章的人的预先选择效应。
挑战固有思想的新思想和学术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被专家接受(固有的偏见);这些专家已经在他们的领域成为权威,被广泛认为是百科全书的作者(维持现状的驱动);那些本身拥有积极研究计划、了解新兴趋势的专家可能不会花时间撰写百科全书的文章,因为这些被他们的同行认为是不重要的(预先选择效应)。尽管这一系统并不完美,但它的失误仍控制在一个双方承认并尊重的知识价值系统中。这一系统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种精英模式,让那些谙熟某一话题的人得以分享知识。
我不想将话题说得太尖锐。根据维基百科模型,神经外科医生与高中辍学生就脑动脉瘤所了解的知识应该是差不多的。任何理性的人都不会选择辍学高中生作为他们的脑外科医生,但如果维基百科展示的都是事实,能够指出信息技术来源,如动脉瘤(以及其他非技术问题),我们应该对它的文章抱有信心。当然,最终有知识的人可能会纠正高中辍学生笨拙的建议,但这得等到什么时候?你如何知道维基百科已经完成了这一步?
它可能发生在你访问之前,也可能发生在你访问之后。同时,由于没有监督者或管理者,文章在一致性方面肯定有所欠缺。某些个体感兴趣的细节可能会被大篇幅描述,而重要的细节,如果没人了解或没人感兴趣的话,将会被忽略。编辑们常常需要做出决定,例如:“这些事实值得在这个条目中呈现吗?它会比其他事实更重要吗?”而这正是维基百科所缺失的。极端情况下,某个百科全书的条目可能会向你展示所有有关人或地点的细节,一点儿也不落下——但这样的条目太笨重。最专业的总结应该包括做出最佳判断所需要的细节的总结。
参与查尔斯·狄更斯条目编写的编辑也许跟撰写安东·契诃夫的人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们会看到他们在编辑文章时,常常会在描述不同人的生活、作品、影响和历史地位时,给出完全不同的篇幅。对科学、医学、技术话题,甚至是同行评审期刊而言,信息来源并没有总是很清楚地显示出来。如果没有具体的培训,人们很难理解技术文章。许多领域都存在争议,需要经验才能理解和解决这些争议。专家们知道如何衡量不同的信息来源并解决这些明显的矛盾。
那些拥有与教科书、高中老师不同见解的人,才是维基百科最坚持不懈的贡献者,他们获得的知识与现在专家所相信的有所不同(“如果它源自教科书,那么它一定是正确的”)。许多新手所不知道的是:新信息需要5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写进教科书,或者,我们的高中老师知道的也不一定总是正确的。正如劳伦斯·桑格所说的那样,对维基百科而言,“那些仅仅依靠教科书、大学课程的大多数人,会让维基百科的文章质量下降”。
许多刚开始时准确的文章,也许会被很多非专家们搞得不准确了。这些非专家相信他们自己的直觉、记忆、感情,就像他们相信科学论文、相信真正的专家的意见一样。劳伦斯·桑格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专业知识的尊重”。正如一位维基百科评论员指出的那样:“专家为什么会愿意把宝贵时间花在一个随时可能被网络白痴毁掉的项目上呢?”
与传统百科全书相比,维基百科目前有两大明显优势。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当有突发新闻、国家暴力事件、地震、名人死亡新闻的时候,维基百科总能快速响应。它可以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报道这些事件。而常规的纸质百科全书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行编译。其次,它的主题不受传统纸质百科全书的限制,维基百科的空间和页面没有任何限制性因素。维基百科对电脑游戏《龙与地下城》和电视节目《吸血鬼猎人巴菲》都有非常详尽的描述,甚至远远超过对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以及但丁的《救赎》的描述。
结语
对于流行的电视节目,维基百科对每个情节都给出了剧情摘要,并对特邀明星和演员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样的条目展示了维基百科的力量,这也是众包的一个例子。任何被《犯罪现场调查》演员表现打动的观众都能在片尾找到他的名字,并将其加入维基百科条目,这一切都无须任何专家来完成。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