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奋斗在一线,守护健康,他们会常常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他们总是与患者一起去勇敢面对会夺走生命的疾患,全力以赴地用个人知识和技能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医者仁心,他们每个人都是在岗位上绽放着光彩、独一无二的闪光者!
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独医无二’——东营名医谱”系列报道,将镜头聚焦一线医生,读取“白大褂”的无疆大爱与大医情怀,致敬生命。
选择医学之路,源于袁广胜的好奇。随着学习的深入,袁广胜慢慢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圣,“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的信念感越来越强烈。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影像医院,先后在放射科、CT室、介入科工作,年继任影像中心主任后,袁广胜便负责整个影像中心的工作事宜。
医院的专业是介入,每天主要负责门诊、会诊、病例讨论和做手术。同时还负责整个影像中心的管理工作,学科建设,承担科研、教学工作。
身披20多斤“铠甲”负重前行
作为一名介入医生,手术时需要“披挂”20多斤的铅衣、铅裙、铅围脖、铅眼镜、铅帽子,完全不透气,穿上半小时后就是一身汗水。平均做一台手术时间为2-3小时,最长时间可达5-6小时,那么他们就需要穿着这一身铅衣站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台旁,不分昼夜,不分冬夏,不放弃,不惧射线辐射,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生命救治生命,解除患者的病痛,挽救患者生命。因此,许多介入医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颈肩背部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职业病。
10多年前,有一个患有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母细胞瘤的10岁小女孩,医院做介入手术。每当想起这个孩子,想起这个孩子的母亲求医时的眼神和言语,就能体会到母亲的心被揉碎的疼,“人的生命有时候真的很脆弱,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受罪,非常心疼。”袁广胜说,在手术台上,遇到急危重、复杂介入手术,医护人员精神高度紧张,手术结束后1小时,有时医生的心率、血压仍然高于平时。
医患是命运共同体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袁广胜笑言自己在生活中是混合型性格,不是单一的性格,喜欢自己开车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旅游。爱好拍摄自然风光和人物,欣赏大自然的原始之美,欣赏社会的和谐美丽。“我不喜欢把工作中的琐事带到生活中,而是换一种状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袁广胜认为,医生的职业价值是崇高的,因为医生面临的是人的生命,为人的生命提供医疗服务,是崇高的事业。“患者和家属托付给我们的是信任,是祈求,是嘱托,是健康与生命的希望,即使与他们素昧平生,我们一视同仁,医者仁心,医生的职业就是让他们放心,安心。”
一名优秀的医生,离不开个人努力、团队协作、培养平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患者是医生的诊疗对象,同时也为医生在医疗技术上的成长做出了贡献,作为医生应当感谢患者,同时,医生把好的医疗技术,再服务于更多的患者,为医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医患是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同疾病做斗争战壕中的战友。”袁广胜相信,医者同患者共同携手创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环境。(记者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