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外商进入要为中国商业带来鲶鱼效应联商
TUhjnbcbe - 2020/7/27 11:03:00

外商进入要为中国商业带来"鲶鱼效应"


   联商


“狼来了!”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界对1992年外资零售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而发出的惊呼。新华社报道,对外开放已近十年之久的中国商业通过“与狼共舞”,在竞争中逐渐成熟起来。专家展望未来,中国入世后商业竞争将很快出现新的态势。


  著名商业学家贺名仑教授认为,国内商业不要怕“与狼共舞”,但是必须想办法使外商进入产生“鲶鱼效应”。贺教授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一个日本渔翁以打鱼为生,别人打的金枪鱼常常在运往市场的路上就死掉了一半,而唯独他打的鱼到了买者的手中仍是活蹦乱跳,总能卖个好价钱。探其秘诀,原因是他在每次运输之前,都要在鱼仓中放上几条凶猛的鲶鱼,鲶鱼在路上吃金枪鱼,使性情懒惰的金枪鱼不断受到刺激。这样,虽然损失了一些金枪鱼,却使其他受到刺激的金枪鱼在恐惧中生存下来。贺教授认为,外资进入零售业虽然会使一部分企业倒闭,但同时会激起另一部分企业竞争的斗志。他们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结果会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了。


  1997年,重庆市在西部率先引进商业巨头--法国的“家乐福”,当时一些舆论预言:“家乐福”入驻重庆后,它周围5平方公里范围内将不会有其他商业存在。而事实与这个预言恰恰相反。近几年来,28家外资商业企业相继入驻,重庆商业不但没有垮掉,还拥有了几个西部之最:最大的购物中心--解放碑购物商圈,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朝天门综合批发市场,年交易额70亿元;最大的批发企业--重庆商社集团,年销售38亿元;最大的零售企业--重百大楼,去年共销售24亿元。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外商业的竞争,使重庆这个老工业基地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重庆市商委经济协作处副处长刘域说:“没有外商的进入,重庆市绝不会有今天的发展。”


  应该说,零售业由于较早对外开放,入世后所受到的冲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还在能承受的范围以内。但入世使商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则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海分析认为,我国商业市场竞争将出现新的态势,优胜劣汰的特点将更为明显。


  零售无忧,批发可虑。如果按行业划分,在零售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将是十分残酷的,有些企业会被淘汰,但有一些企业却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3-5年内的竞争中,国外零售巨头排名可能会靠前,成为“单打冠*”,但整个市场份额必定是内资企业占优,成为“团体冠*”。而在批发行业竞争中,内资企业由于基础较弱,亏损、倒闭、破产的现象会很严重,形势不容乐观。东部竞争激烈,西部尚有空间。由于我国零售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东部地区相对比较富裕,入世后将成为中外零售商竞争的焦点所在。而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则由于基础薄弱,外资零售企业在这些地方设点会使运营成本增加,因此短期内不会大批进入,这些地方暂时可能会“风平浪静”一些,所受冲击相对较小。*海认为,内资企业在这些地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利用好这一时间差,抓住机会发展壮大。


  业态不同,各展所长。从业态上看,仓储式商场将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目前,国际上排名前列的跨国商业企业几乎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像“家乐福”已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开设27家仓储式商场,经营颇具规模。有的城市出现多家外国公司竞相开办大型仓储式商场的现象,在这一业态竞争上,外商可能占优。在其他业态上,如百货店、一般超市和便利店,内资企业则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专家提出,内资企业必须尽快扩大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档次,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


  从外商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现状看,外资企业的销售总额去年还不到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3%,对整个中国消费品市场影响很小。业内人士认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竞争中各有所长,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应该积极应对,奋力一搏。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出现若干个有强大竞争力的零售集团,与国际零售巨头并驾齐驱。而市场竞争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广大的消费者。(常晓华 王蔚)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商进入要为中国商业带来鲶鱼效应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