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
读
很多人都知道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过的“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把爱迪生的这句经典名言“拿来”为我所用时,往往删掉了后面那至关重要的句子——“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如此一来,就可能使人产生这样的误解:一个人做什么事、希望实现某种追求或者达到某种目的,客观存在的外部条件和自身的局限都不重要,只需“99%的汗水”就行了。然而,一个没有音乐天赋的人、一个缺乏文学素养的人、一个毫无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的人,尽管成天挥汗如雨、“挖山不止”,其能够成为音乐家、文学家、建筑师吗?
很多人也都知道,关于中国,拿破仑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常常为拿破仑的这些话而感到自豪,也往往以为我们的国家就是一只醒来的睡狮,世界已经听到醒狮怒吼了。但是,拿破仑这话的中间还有“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几句。事实上,当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睡狮”的时候,中国确确实实“在沉睡着”,而拿破仑本人,则是希望“让它(中国)睡下去吧”——这恐怕才是拿破仑语的本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在《晚录·正始》中留下的著名句子。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辞书将其诠释为“每个普通人都对国家、民族的兴旺负有责任”。在目前的报纸、书刊资料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使用率颇高。其实,顾炎武这句传世名言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梁启超在《无聊消遣》中将其高度浓缩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读者在研读了《晚录·正始》以后发现,人家所说的那个“天下”,是指属于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取向的“纲常伦理”。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是人人都应该挺身而出保卫“纲常伦理”,使之不致沦丧。由此可见,那种“每个普通人都对国家、民族的兴旺负有责任”的诠释,在很大程度上是望文生义、以偏概全甚至是断章取义了。再则说,在顾炎武所处的那个时代,“天下”即“朝廷”、“朝廷”即“朕”,而“朝廷”的兴亡,“朕”的更替,“匹夫”——普通老百姓又有多大的责任呢?
我们在“励志”、“鼓劲”亦或“扬威”的时候,一般都会引用上述语句。本来,说话为文引经据典,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在引经据典的同时,又似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而这种望文生义、以偏概全甚至断章取义式的“误读”,实质上是实用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其结果往往会误解、阉割或歪曲经典名言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以至由“误读”产生误导。(原载《围城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