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香烟的包装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这个醒目的提示语,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已将烟草列为一级致癌物。由此可见,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吸烟的危害有:
1.吸烟容易导致包括支气管炎在内的一系列呼吸系统的疾病;甚至引发肺癌、食道癌、心肌梗塞。
2.烟草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有害气体和包括PM2.5在内的固体颗粒物,污染环境。
3.二手烟也会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其危害不亚于直接吸烟。长期暴露于高浓度二手烟环境中,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诱发冠心病、脑卒中、主动脉瘤和外周血管疾病。
4.容易引起火灾(有些吸烟者喜欢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甚至是大面积的森林火灾。
5.增加了家庭的开支,特别是那些经济拮据的家庭。
可以说“吸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人反驳道:“吸烟、散烟在社交时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应该算是吸烟有利的地方。”但是,烟草是16世纪中叶(明朝中后期)才传入中国的,在此之前,难道中国人都不能很好地社交吗?拉近距离的方法有很多种,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有危害的呢?
各类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一直在竭尽所能地劝导广大烟民尽早、尽快戒烟。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1.意志力不够坚定。不能克服戒烟期间身体一系列的不适。
2.既有圈子中的人,大都吸烟、散烟,常在河边走,慢慢地也就沦陷了。
3.对吸烟的危害不以为然。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谁谁抽了几十年的烟,不得肺癌,谁谁从不抽烟,反而得了肺癌。”“你看谁谁吸烟,照样活到八九十岁,倒是某些不吸烟的人早早地就死了。”
但是他们只考虑到“有和无”,却没有考虑到“概率大小”。不吸烟者长寿的概率远大于吸烟者。之所以个别吸烟者得以长寿,很可能是因为:
(1)人存在个体差异,对有害物质的耐受力也不尽相同。就像酒量有大有小(酒精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感染“新冠”后,症状有重有轻一样。
并不是烟草没有危害,只是少部分人对烟草危害的耐受力强一些罢了。
(2)能不能长寿,绝不是“是否吸烟”这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包括遗传基因、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疾病状况、受伤情况、心态、意外事件等因素综合起来共同决定的。例如:某些肺癌患者,虽然自己不抽烟,但是却长期置身于二手烟的环境中,或者长期炒菜,吸入了大量的油烟(油烟也可引发肺癌)。
4.错误地相信“自己的身体已经习惯了烟草,戒烟有害健康”。
按照这个逻辑,“早年间,北京人已经习惯了雾霾天气。是不是不能把雾霾治理好?不然那里的人都要生病?”这显然是荒谬的。
不可否认,戒烟时,身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感觉到各种各样的“痛苦和不适”。但这不能说明“戒烟有害”,这一系列的“痛苦和不适”都是由“尼古丁的依赖”所引起的“戒断反应”。
“戒水、戒饭、戒菜……”,戒掉这些人体必需的有益的物质,才是真正对人有害的。至于“戒烟”,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有益的,而且“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因为“烟草不但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相反的,它还是相当有害的”。
笔者只是实话实说,敬请广大烟民见谅。
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