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内镜产业联盟消息,8月12日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励楷科技近日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恒旭资本领投,老股东旸昀资本、泰格医药相关基金等超比例跟投(SuperProRata)。WinXCapital凯乘资本在本次交易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此前,励楷科技曾获得高瓴创投、旸昀资本以及泰福资本、泰煜投资等泰格医药多个基金的投资。
励楷科技成立于年,是一家神经介入植入医疗器械研发商,专注研发生产销售神经介入植入医疗器械产品,一直致力于打造神经介入底层技术国际化平台,成为全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领先企业。主要有颅内导丝,颅内微导管,颅内输送导管抽吸导管,颅内机械取栓,脑中风快速诊断与康复等五大类核心产品。
产品管线全覆盖出血类、缺血类、通路类。已经完全建成导管、导丝、球囊技术平台,支架技术平台也近尾声,底层技术平台的搭建,助力公司新产品的快速研发与迭代。年7月公司第一款产品——远端通路产品“颅内远端通路导管”已正式获批上市,用时仅8个月。预计明年有8款产品拿证。
众智研究院和内镜产业联盟的专家们认为,通路类产品更多是在微创手术和内窥镜手术等介入手术中起辅助支撑的作用、是每台介入手术所必需的耗材,使用频率远比治疗器械高;但从技术难度来看,其技术难度就比需要临床的产品低,无需临床介入太多。不过在神经介入通路类产品——微导管、导丝的技术难度远高于需要做临床的治疗类器械,但治疗类器械的研发投入却并不比通路类高出多少。
最新研究肯定机械取栓疗效,神经介入迎新发展。神经介入又称脑血管介入,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脑卒中主要由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引起,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神经介入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通过取栓、扩张、栓塞等方法进行治疗。脑卒中患者中急性缺血占比大,缺血类与出血类比例约为80%和20%,缺血类中急性与慢性比例约为80-90%和10-20%。急性缺血治疗传统方法静脉药物溶栓,时间窗短,再通率低,缺陷明显,机械取栓已成为新趋势。-年MRCLEAN等五大实验的阳性结果肯定了机械取栓有效性,治疗指南随之调整,行业开启快速发展。今年5月DIRECT-MT结果发布,肯定机械取栓结果不劣于药物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取栓,我们认为将成为新里程碑,推动行业进入高景气。
据统计,年以来,神经介入概念在资本市场爆红,不仅微创医疗、沛嘉医疗、维心医疗(威高集团所属)等上市企业蜂拥入局,获得了顶级VC加持、完成了数轮大额融资的归创通桥、心玮医疗、艾柯医疗、沃比医疗等企业也纷纷获得入场券。
内镜产业联盟从行业中解的信息显示,中国神经介入潜在市场约亿元,行业尚处发展初期增速较快。神经介入器械具体可分为:1)缺血类(亿元):通过取栓或扩血管治疗脑血拴、脑栓塞、血管狭窄等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核心产品包括取栓支架、抽吸导管和扩张支架等。机械取栓是近年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有较大发展潜力。2)出血类(65亿元):通过弹簧圈栓塞或血管重建等预防和治疗由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主要产品包括弹簧圈、弹簧圈辅助支架、密网支架等,根据瘤体大小和复杂程度,可选择弹簧圈栓塞或密网支架进行血液导向。弹簧圈原材料价格高,因此降价空间较小。3)通路类(亿元):主要用于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建立通路、传送器械、封堵压迫等,为辅助产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金抢救时间为3小时,这使得属地救治成为必然。分级诊疗下,基层医疗资源日益丰富;新农合医保覆盖,大幅降低居民医疗负担;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建设,提高基层患者知晓率和治疗率。国内基层市场治疗需求不断释放,为神经介入的发展打开空间。
从切入策略来看,中间导管常用于简易替代抽吸导管,国内绝大多数神经介入厂商均以需要做临床的支架或弹簧圈或抽吸导管切入到神经介入赛道,但各高值耗材中微导丝研发和生产工艺壁垒最高,医生使用忠诚度最高,因为我们认为国产企业突破此细分难度最大。励楷科技基于自身独有的底层技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以通路类产品切入。
对于本次融资,励楷科技董事长刘安表示:感谢恒旭资本以及老股东的信任和持续跟进,以及凯乘资本团队在行业研究,企业推广方面专业、专注的协助。励楷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坚持内外兼修、注重底层研发的技术路线,通过多年的潜心投入与技术积累,在近年将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竞争力的神经介入产品,在该领域的国产替代热潮中脱颖而出。
完成本轮融资后,励楷科技将继续坚持介入器械底层技术的开发,以及国际最新产品的引进和孵化,打造多产品、跨学科、持续迭代的产品管线,并建设医院和专家的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