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脑干水平的损害
颅神经+脑干功能障碍--交叉体征
后组颅神经——延髓(IX、X、XI、XII)
中组颅神经——桥延或脑桥(V、VI、VII、VIII)
3、4对颅神经——中脑
脑干功能障碍
意识障碍:累及脑干网状激活系统
呼吸节律改变:
中枢性过度换气—中脑上端(换气→中脑中途更换)
长吸气—脑桥上端(吸气→脑桥乔迁之喜)
共济失调性呼吸—延髓上端(共济失调→延髓苟(构)延残喘)
眼球位置和运动异常:
植物神经损害:
中枢性高热—脑桥下部(天热,躲桥下凉快)
瞳孔变化:
脑干内外病变的区别
脑干内病变时,脑干受损的症状出现早而明显
确定病变的范围
传导束损害:感觉、运动、平衡障碍
中脑综合征(红核、大脑脚、四叠体)
3、4对颅神经
颅神经+脑干功能障碍——交叉体征
红核综合征(Benedikt综合征)
病变部位:动眼神经、红核、黑质、内侧丘系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肢体震颤、强直、舞蹈、共济失调
对侧肢体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疾病:肿瘤、局限性炎症、外伤;血管性少见
记忆:红核综合征(红与黑同桌,眼红内侧有个球→红核、黑质、内侧丘系、动眼神经)
大脑脚综合征(Weber综合征)
病变部位:动眼神经、锥体束、黑质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肢体痉挛性偏瘫、运动障碍
对侧核上性面神经、舌下神经瘫痪
疾病:大脑后动脉脚间支和脉络膜后动脉梗塞;颞叶肿瘤、硬膜下血肿伴发的天幕疝或动脉瘤压迫大脑脚
记忆:大脑脚综合征(大脚婶脚上长了鸡眼,用黑锥子弄→动眼神经、黑质、锥体束)
四叠体综合征(Parinaud综合征)
病变部位:中脑顶盖、上丘、动眼神经核、内侧纵束
疾病:外伤、炎症、肿瘤
脑桥综合征(脑桥腹内侧、脑桥腹外侧、脑桥被盖部)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Fovil综合征)
疾病: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起
临床表现:同侧面部感觉消失,咀嚼肌弛缓性瘫痪(三叉N)散
偏身共济失调,同侧协同障碍(小脑中脚)中
对侧痉挛性偏瘫(皮质脊髓束)鸡皮
同侧共济失调(桥脑核)瞧
记忆:脑桥腹内侧(瞧瞧,中间散落一地鸡皮)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
病变部位:锥体束、脊丘束、内丘系;展、面N
临床表现:同侧眼球不能外展;
同侧周围性面瘫;
对侧中枢性偏瘫;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疾病:由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塞引起
记忆:脑桥腹外侧(脊丘与内丘面对面,展示锥子)
脑桥背外侧/被盖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
病变部位:前庭、展、面神经核;小脑结合臂;
内侧纵束、脊丘束、内侧丘系;
疾病:由基底动脉长周支、小脑上动脉闭塞引起
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损害)
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展神经损害)
患侧面肌麻痹(面神经核损害)
双眼患侧注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损害)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损害)
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
患侧Horner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患侧偏身共济失调(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和脊髓小脑前束损害)
延髓综合征(延髓内侧、延髓背外侧)
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综合征)
病变部位:延髓中腹侧
临床表现: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舌下神经损害)
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锥体束损害)
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内侧丘系损害)
疾病:椎动脉分支或基底动脉起始部阻塞、动脉瘤压迫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病变部位:延髓上段背外侧
疾病: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
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
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
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补充一句:发送的时候,未申请原创认证,神经解剖的内容不敢私自修改,本文原创涉及的内容仅仅是一种记忆方法,如对大家有益,可多读几遍,最终目的是方便将书本中的东西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内容,方便学习和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