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对于每一位经历过腰椎疾病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后最期待的是怎样合理的开始功能锻炼。不锻炼或不恰当的锻炼不仅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加重病症。那么功能锻炼应该什么时候?怎么做?有没有具体时间表?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将从微创和开放两种术式为大家介绍腰椎术后的康复锻炼时间。
一、微创手术篇
微创手术切口仅0.7cm,具有局麻、创伤较小、痛苦小、恢复速度及较高的安全性等特点,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技术。该手术可以精准微创解除神经根压,明显地缓解腰腿痛症状。然而,腰部肌肉结构、功能改变却需要一段时间才可获得恢复。不仅如此,由于椎间盘自我修复缓慢,早期下床活动可引起疾病复发,患友需慎重!
我们的建议是:术后1月内主要以卧床休息为主,在床上辅以功能锻炼,下床活动时需佩戴腰围。
1、术后第1天需完成翻身与简单肌肉训练,60°翻身并将腰部、肩部及髋部保持水平线上,并完成四头肌收缩训练,1天内15~20次,每次需间隔15min。
2、术后第2~15天在他人协助下完成直腿抬高训练,从30°~35°逐渐抬高,每次维持3秒,10-20个/组,早中晚各做一组。
3、术后第7~30天开始屈髋、膝练习,动作持续3秒钟,在他人协助下进行训练,30~50次/组,每天2组。
4、术后1-2个月开始腰肌训练:行仰卧体位,他人协助下做5点式支撑,使其背部、腰部与平面间隔至少15cm。后进行飞燕点水法进行训练,患者头部尽量向后仰,并将四肢体后伸,腹部着床,维持3秒钟,15-20个/组,每天2组。
5、术后第2-3个月完成侧弯、蹲站练习:患者在佩戴腰围情况下进行微侧弯、上体旋转动作,对损伤部位小角度前侧屈、后伸、蹲站动作,以患者耐受而定次数。
6、术后第3个月,需要复查磁共振,患者可慢跑、快走或游泳运动。但术后6个月内不可做体力劳动。
二、开放手术篇
传统的开放手术适应症广泛,在直视情况下可清晰地暴露椎间隙和脊神经,彻底对椎管进行彻底减压,同时对病变节段上下椎体进行融合和固定,该术式可减少神经根的术中损伤,但开放手术切口大,对椎旁肌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术后功能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术后第1-3天
①深呼吸运动:术后麻醉苏醒后可进行深呼吸运动,促进排痰,防止肺炎肺不张,预防肺部感染。方法:深吸或深呼一口气,在吸气或呼气末端憋住3秒。建议10次/组,3组/天。
②踝泵锻炼:术后及早开始,一般麻醉清醒后可进行,持续到可下床活动。方法:踝关节用力缓慢地屈伸,每天3-6组,每组30分钟,每次屈伸维持3秒。意义:通过关节运动,带动肌肉收缩,通过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手术后炎症介质的吸收,防止深静脉血栓危及生命。
③被动直腿抬高锻炼:术后第一天可以开始被动抬高锻炼(由家属帮助反复交替抬高下肢)方法:下肢伸直,抬高,双腿交替进行,抬高30度-70度,循序渐进。每天3-4组,每组10-20个,每次维持3秒。意义:通过下肢运动抬高,使相应神经根运动,防止其粘连,同时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④翻身动作:术后1-3天后,可进行翻身锻炼。方法:先伸直左腿,尽量屈起右腿,右脚蹬住床面,右手伸到身体左侧抓住床边等。右手和右腿同时向左边发力,翻身时脊柱必须保持成一条直线,不得弯曲和旋转,完成整体翻身动作。
2、术后第3天
①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CM处,保持3-5秒,5-10次/组,2组/日。如可轻松完成,可用枕头沙袋等重物为负荷增加难度。
②站立和平衡练习:活动时佩戴腰围,保持双足分离,与肩同宽,脚尖正向前,下肢及腰腹肌肉收缩,努力控制身体正直姿势,保持平衡。在可控制身体平衡范围内前后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移动向一方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10分/次,2次/日。注意:为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起床后需在在床沿坐立3-5min,之后再站立练习。
3、术后1个月
①双桥练习:仰面平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床上,用力蹬起,使臀部离开床面,尽量挺直身体,并保持平衡。保持5-10秒,每次间隔5秒,10-20次/组,2-4组/天。
②飞燕式背肌练习:俯卧床上,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和双腿同时抬离床面。保持5-10秒,5次/组,2-3组/天。
③多点支撑练习:平卧硬板床,用头、双脚,双肘三、四或五点支撑;将臀部抬起,尽量抬高,保持10-15秒,重复20次/组,2-3组/天。
三、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站立或行走时,应挺胸抬头,保持身体直立,杜绝弯腰驼背不良姿势。
2、采取坐姿时,腰部后应垫一小软垫,以保持腰的前凸位置(腰挺直的姿势)。
3、坐位工作时,需背靠椅背,配合头部水平或稍抬高姿势以缓解脊柱压力。
4、同一坐姿不可持续超过30分钟,需定期起立缓解腰部压力。
5、俯身拾物时,应屈膝下蹲捡起用腿部力量站起,不宜弯腰用腰的力量。
程细高教授简介
程细高,男,中共*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申请-审核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昌大学二附院骨科科室主任,兼任江西省骨科研究所所长、江西省椎间盘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昌大学微创骨科研究院院长,骨科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骨科教研室主任。擅长骨科常见病与疑难疾病的诊治,在脊柱外科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率先在江西省开展脊柱微创、显微颈椎及脊柱内镜的医、教、研工作,多项脊柱微创新技术填补了江西省该领域多项空白。
学术任职:江西省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与智能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第一届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脊柱微创专业组常委;全国脊柱微创专业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委员;江西省骨科医师协会常委......
主要荣誉:团中央、卫生部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西省委组织部首届双千计划获得者;江西省卫计委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卫生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江西省卫生厅第五批学科带头人......
科研业绩及获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0项,江西省委组织部首届双千计划项目1项,累计资助金额近万元;主持的四项成果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一项江西省医学科技一等奖,一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医院优秀新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脊柱内镜改良获得5项国家专利......
每周坐诊时间:
坐诊时间坐诊地点周一14:00-17:30南昌大学二附院东湖院区周四8:00-12:00南昌大学二附院红角洲院区
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