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病管理之高血压知识科普 [复制链接]

1#

慢性病管理之高血压知识科普

慢性病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等最为典型。

下面将由小编为您科普慢性病中的高血压知识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的慢性病,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约90–95%的病例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成因

目前高血压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六点

1.遗传因素

2.精神和环境因素

3.年龄因素

4.生活习惯因素

5.药物的影响

6.其他疾病的影响

高血压判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高血压。诊断内容应包括:确定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分级;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评估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

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高血压会引起哪些疾病?

高血压不仅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潜在威胁。血压越高,心、脑、肾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损害的风险就越大。

长期压力负荷增高,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破裂可并发脑血栓形成。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高血压可导致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

高血压治疗方案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4)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高血压预防方法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健康生活,全心为民

长按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