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祝刚逐梦医学路 [复制链接]

1#
健康惠州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近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广东省医学领*人才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一批)遴选结果的通知》,由广东省各地各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遴选出了第一批广东省医学领*人才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我市10位医生获评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此次评选的“医学领*人才”和“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为能够代表国内外一流临床医学水平并具有领*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或者具有临床应用与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的杰出医学人才。其中,“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须具有5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卫生系列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在专业学术方面,必须具有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课题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有重要创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广泛用于实践,对本专业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和良好带动作用。在医学技术方面,需要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作为本专业领域主要专家参加院际疑难危重病例重大会诊,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中表现突出,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人才是第一资源,医学人才是“建设健康惠州、打造卫生强市”的中坚力量。对于他们来说,选择了医生,就选择了潜心钻研,攻克难题;选择了医生,就选择了无私奉献,长夜陪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在科研一线砥砺前行,他们用行动为身边的人作出表率,他们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周围的人。


  从今日起,“健康惠州”将推出“青年医学人才”栏目,讲述我市青年医学人才的长成之路以及临床科研背后的故事。

医院祝刚


  从踏上从医道路的第一天起,我始终怀抱医者救死扶伤信念和宗旨,在这条通往健康却又充满惊险的医学之路上,胸怀赤诚,披荆斩棘向前探索。工作二十三年来,对每一位诊治过的患者都细致耐心,我觉得做医生,医德是最重要的,而一颗真心实意为患者着想的心本身就是一剂良药。

//初生牛犊,缘定神经外科//


  如果把当今神经外科领域比喻成一个江湖,祝刚无疑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江湖中人。


  “走上从医道路,纯属偶然。要说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神外医生,那是瞎扯。”谈起学医动机,他这样轻描淡写地说。


  年,祝刚从衡阳医学院毕业后,医院。一番轮科,在别人还尚未考虑职业规划时,他已经确定了专攻神经外科的专业方向。


  医院一个高难的专业学科,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来说,选择这一专业就意味着将要面临更高的挑战性和更大的风险性。但是祝刚认为,只要对这个专业投入了,仁心所至,其它就无所计较了。


  当时的科主任荆国杰对这个看似瘦弱却行事干练的年轻人厚爱有加,一路扶持,使他进步神速,逐渐成长为技术全面、可以独当一面的医生。祝刚说,他很庆幸,刚入道就遇上一个好“师傅”。而荆国杰却评价他:好学、上进、勤奋、肯钻研、有悟性。这话一点不假,许多人都被他浑身散发出的求学热情和执着所折服。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他从未放弃过对临床医学的继续深造和研究。年,他考上中山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医院为数不多的在职硕士。年,广东省为组建第20批援藏医疗队,医院选派一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由于科室人员紧张,实在无法抽调人手。组织上想到了正在读研的祝刚,他年轻,基础理论扎实,业务技术能力强,派他去最合适不过了。可他正面临毕业答辩的关键时刻,能答应去吗?一番动员谈话还没有结束,祝刚就出人意料地爽快接下了任务,并以广东省第二十批援藏医疗队队长的身份,毅然踏上了援藏的旅途。

祝刚为患者进行手术

×××


  在西藏,祝刚除了挤出空余时间准备硕士毕业论文外,几乎将全部医院技术提高和专科建设上,为当地神经外科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西藏一年,他干了两件有意义的工作。医院脑外伤的规范处理,从观察判断病情、用药、预防并发症、治疗等方面带去了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当地医生说,在祝刚去之前,脑外伤病人几乎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祝刚去了以后,脑外伤病人存活率大大提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二是教会了当地医生脑内血肿锥颅置管引流技术,过去遇到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当地医生多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经祝刚培训后,置管引流技术已得到普及应用。这段援藏经历对祝刚来说,既是一次从医能力的考验,更是一次医者仁心的历练,为他在专业领域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医院不久,祝刚渐渐从年轻医生中脱颖而出。34岁那年就被提拔为神经外科副主任,医院当时最年轻的临床科副主任。年他再次升任科主任兼脑病中心副主任,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神经外科医生到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的华丽转身。在同行敬佩的眼光中,他先后当选为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惠州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惠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祝刚生活照

//医者仁术,责任重于泰山//


  医学需要真诚与执着。真诚指的是责任与爱心,执着指的是要有苦涩的思想准备和永不言悔的人生目标。每一个医者都是在真诚与执着的坚守中,展示出自己职业的神圣与高尚。


  在祝刚的职业词典中,“责任”一词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他常说,医生的责任是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们都难以相比的责任。医生创造的是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是用手术刀雕琢修复的世界上最独特的艺术精品。


  神经外科接治的多是高危患者,每一类病症,都可能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祝刚坦言,他每天面对的都是人体中最脆弱的颅脑部分,这里血管众多、神经密布,每个部位都与人体各个器官神秘地联系着。因而,他们的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行走,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

祝刚(第二排右五)所在科室的“全家福”

×××


  作为广东省首批获得神经介入技术准入资格的医师,祝刚是惠州市最早开展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专家之一。颅内动脉瘤一直被称为“脑内不定时炸弹”,因为它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将达60%~80%。从年第一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开始,祝刚就像一个赴约者,在这条通往健康却又充满惊险的医学之路上,体验赤诚,体验奇迹,守望在黑暗的尽头,为病人带去一线光明。面对一次次生命禁区的手术,他从未因高风险而畏缩退却,总是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极限的好奇,做自己该做的事,先后填补了惠州地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等多项技术空白。


  年至今,仅他独立主刀完成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病例就达余例,其他神经介入手术多例,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近例。成功抢救了近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生命。这样的手术记录,使他登上惠州脑动脉瘤栓塞手术冠*宝座,在省内业界处于先进行列。


  而对于脑部肿瘤手术,祝刚说,可不像萝卜地里拔萝卜那么简单,既要拔出萝卜,又绝不能带出泥。因此,这类手术除了要有扎实的解剖知识、熟练的手术技术,还要有过人的胆略。尤其遭遇到血运非常丰富的肿瘤,既要争取全切肿瘤,又要保住生命,还要保证神经功能,太难了。但祝刚做到了。有些“巨无霸”级别的大型脑肿瘤,往往需要花费十几个甚至数十个小时才能完成,他创造了自己18个小时不吃不喝连续作战切除巨大脑肿瘤的记录,同时带领科室团队医院神经外科有史以来难度最大,历时36小时的巨大四脑室及脑干旁肿瘤切除手术记录,这些患者最终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经祝刚手术的病人恢复得都很快。不少人几天后就能坐起来,有的竟能下床走动。在神经外科病区的走廊里,许多术后漫步的患者提到为他们做手术的祝刚主任,言语中都会流露出无限的感激和敬仰之情。在祝刚的办公室门前,也总是会聚集着一些等待咨询的患者家属,其中不少人都是慕名从很远的外地赶来的。病人和家属信赖他,不仅是信赖他精湛高超的医术,更是信赖他高尚的医德和渊博的医学学识。对于病人的信任,祝刚只当作是一种鼓励和动力。在他看来,病人是医生的老师,是病人用自己的痛苦甚至生命,教会了医生行医的本领,因此,抢救病人生命,解除病人痛苦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责任。


  也正是因为他心里有病人,才使他把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视为医者两大技能,在20多年的行医路上,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努力做一名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医生。为了病人,他常常忘记家人,每天日程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固定专科门诊外,一周起码有3-5台手术,一台手术下来三五个小时属于常态,他却乐此不疲,自嘲是职业病。老婆说他是工作狂,整天见不着人。

祝刚(左一)与团队讨论患者病情//十年磨剑,冲顶“神外”高地//


  作为个人,他在专业领域已脱颖而出,成为了神经外科新一代的领*人物。但他觉得这不是一个医者的最高境界。随着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祝刚越发感觉到,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治疗病人是有限的,只有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团队,才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而这才是医者的最高境界。


  于是,他开始了打造神外高地的计划实施,锁定目标,向区域神外医疗中心出发。


  “仁心为本,仁术为要”。祝刚培养团队,注重人品医德。要求团队每个成员须有善良之心,善待病人同事;须有团队精神,讲究合作诚信。他常对年轻医生说,做一个值得病人信任的医生,首先要仁者爱人,胸怀仁爱之心。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努力营造并践行着这一理念,以求让所有患者得到高水平的医治、人性化的服务和坚定的心理支持。


  作为学科带头人,祝刚没有以“井蛙”眼光束缚学科的发展,而是以高远的格局,通观全盘,着眼未来,提出了亚专科建设构想。他强调每个医生都必须“术业有专攻”,通过细分学科,搭建平台,使每个医生都能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形成某一领域专长,专注练就“一招鲜”,为病人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这一招为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赢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先机。迄今为止,神经外科已形成了脑血管病、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脊髓肿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加压,颅脑损伤、神经重症、功能神经外科等多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亚专业学科,每个亚专科均有1名主任医师担任学术领袖,并培养了亚专科技术骨干2-4名。


  在这个过程中,祝刚还通过推进神经重症治疗体系建设占领学术制高点。他认为,手术精细化、监护体系构建和细节化、针对每一个病人实施全面周全的护理处理是提升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的核心关键。在他的运作下,惠州首个独立规范的神经外科重症病区建立起来了,并拥有了省内首屈一指的层流病房、单间负压病房,使现代神经外科和重症监护治疗实现了跨学科的完美结合。

祝刚与神外专家合影

×××


  十年磨剑,祝刚的目标还远不在此。在惠州神经外科圈内,勇敢、担当、自信、强大、不放弃已经成为祝刚的鲜明标签。整合惠州神外资源,探索打造惠州神外高地,才是他更大的追求。


  医改大势给祝刚带来了机会。年,面对惠州神经外科疾病的发病率日益递增,全市神经外科医疗负荷日趋加重的现实,在医院领导班子的策划和指导下,他与他的师傅荆国杰这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强强联手,医院神经外科为主体,医院,牵头组建了惠州首个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联盟,并由联盟主导,联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妇科、眼科以及放射科等共同成立了垂体腺瘤及神经内镜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通过资源共享、创新合作,致力打造服务医生、造福百姓的神经外科优势平台,助力构建惠州医疗高地,冲刺省级高水平重点专科。


  如今,医院神经外科不仅摘取了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的荣耀,更跻身为国家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行列,86张病床位居惠州规模第一,72名专科医护人员在祝刚的带领下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当我进入医业时,我郑重地保证,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凭着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为我首要顾念”。这是电视剧《白色巨塔》中一段让人内心震撼的台词,也可以说是祝刚从医至今的真实写照。一路留下的足迹,凝聚了祝刚对神经外科这一医学世界的探索与钻研,拼搏与奋斗。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在漫漫医学道路上的求索突破更重要,因为他深知一个医务工作者身上担负的使命和责任。对他来说,“医海无涯,医道无边”,唯有不停地前进探索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祝刚,一位无愧医者荣耀的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来源:惠州市卫生计生局宣教科、医院

健康惠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