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孕期头痛乃至癫痫发作这个问题你应该警惕 [复制链接]

1#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3.html

———

孕期是一个特殊时期,会出现各种复杂的问题。其中头痛会比较常见,有时伴有头晕、眩晕,耳鸣,心悸,水肿或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反应。但如果这种头痛持续存在,并出现癫痫,甚至意识障碍,这时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就大体上成立了。

一、什么是静脉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CV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1%。颅内静脉窦疾病常常起病隐匿,也很容易被人忽视。但颅内静脉窦血栓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特点。正常情况下血液经动脉流入大脑,经静脉流出大脑,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生以后,血液经静脉流出受阻,导致颅内高压,脑静脉淤血和脑组织受压缺血、缺氧,继发脑缺血坏死和出血损害,最终导致病人神经功能障碍。

颅内静脉窦血栓起病隐袭,与脑动脉血栓不同,早期很少表现为偏瘫失语等明显的体征,而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和癫痫为主要表现,因此不容易被认识,导致误诊和漏诊使病情加重。

易发人群:多见于妊娠和产褥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以及45岁的年轻人群和新生儿。

危险因素:呈多样化。血栓前状态---遗传性高凝状态和获得性高凝状态、感染、脱水、口服避孕药、外伤、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血液病、药物、物理因素和其他因素等。其中,血栓前状态和口服避孕药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高凝状态是我国目前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如何诊断静脉窦血栓?

这个疾病诊断主要靠影像学特征,而症状学无特异性。

正因症状不典型和多样性,可表现为脑出血,也可表现为脑缺血;临床上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成为血管病中的变色龙。这是本病最大的困境,因此需要引起医生们的重视,甚至是患者的重视,当诊断困难时要考虑本病。当然变色龙不易识别,并不意味着无头绪可追索。我们来看看这个血管病中的变色龙到底是个什么样?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早期识别它?

1、病史中出现女性、孕期、头痛和癫痫等几个关键词时需要考虑本病

孕期:部分怀孕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遇到诱发因素导致静脉窦血栓形成。产妇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情况更常见,产后三天发病的比例最高,少数孕妇分娩后马上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疼、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甚至癫痫抽搐;还有一部分育龄期女性发病是由于服用避孕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此外,月经周期不正常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各种中药或西药调理后,也容易干扰身体内分泌平衡导致静脉窦血栓形成。

头痛:为CVT最常见的临床症状,90%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常常伴有颈部不适,很多病人还伴有眼胀、耳鸣、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头痛可以持续存在,也可以波动。

癫痫:40%的患者出现局灶性或全身性痫性发作;颅内压升高造成的视盘水肿,可使视力进行性下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脑神经麻痹、失语及小脑体征。本病另一个称谓:“最爱发癫痫”的脑血管病。

由于血栓部位不同,引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影像学是关键

高密度征、三角征、条索征;双侧病灶(矢状窦旁、双丘脑)、颞叶梗死、皮层水肿、脑叶出血;CTV和核磁MRV(作为DSA的替代)显示静脉内正常血流丢失;DSA造影可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一般可以确诊。

3、其它检查

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D-二聚体(增高)、凝血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常提示异常,腰穿测压常示明显增高。

三、如何防治静脉窦血栓?

本病的预后绝大多数均是良好的,46%~63%的患者经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80%的病人能够控制症状并生存下来,条件是需要:早期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这个疾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颅内静脉窦血栓治疗有三板斧: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支架植入)。

1、治疗的第一板斧:抗凝治疗

国际上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不管病人有没有发生颅内出血,不管症状多重,一旦发现颅内静脉窦血栓马上进行稳妥的抗凝治疗,可以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让血栓不再延伸,控制病情进展。

抗凝治疗也是最好的降颅压方法,一旦静脉窦血栓缩小了,颅压自然会降下来。因此,抗凝是本病治疗的基础。低分子肝素可以作为普通肝素的替代;低分子肝素在妊娠期CVT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口服抗凝药3-1月预防CVT复发;而新型口服抗凝药不推荐。

、治疗的第二板斧:溶栓治疗

通过血栓选择性或非选择性溶栓药物的使用,溶解静脉窦内的血栓,恢复静脉窦通畅和血流动力学,应用原则:

对于重症、病情不断恶化及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主张使用局部溶栓治疗;

不常规推荐使用全身或局部的溶栓治疗CVST;

经足量抗凝治疗无效、且无颅内出血的重症患者,可在有监护条件下慎重实施局部溶栓治疗;

静脉窦溶栓治疗时间窗局限于超急性期(发病3-5天内),时间窗有限;

而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常常将不适症状当成感冒,或将身体不适归结为劳累所致,结果延误救治,耽误静脉溶栓治疗时机。有研究数据表明,超过90%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发病超过5天才来就诊。

3、治疗的第三板斧:介入治疗---血管开通术

介入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血栓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碎栓、血栓抽吸和静脉窦成形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等。具体方法的选择需根据病人发病的时间长短不同、治疗时机不同,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

在充分抗凝治疗下病情仍恶化者,可以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

抗凝效果不好,错过了溶栓治疗机会的病人须马上实施介入治疗;

对于服药后感到头痛减轻,但颅压一直很高、静脉窦通畅情况很差的病人,也建议在介入技术条件成熟的单位实施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技术的成熟,静脉窦闭塞开通成功率越来越高,治疗将更加有效。其它还有一些支持治疗。对于严重CVT患者,颅高压明显,一般治疗效果不满意者,抗水肿治疗(包括过度换气、渗透性利尿和部分颅骨切除术)可作为急救措施;严重占位效应导致的神经系统恶化者,或颅内出血导致的难治性颅内高压者,可以考虑去骨瓣减压术。

本病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妊娠期女性要高度重视,预防措施主要有:多喝水,尤其是夏天,病人感冒、劳累时。对生育期女性口服避孕药风险和妊娠中CVT和流产风险应告知,同时注意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END周日科普往期回顾

10个成年人3个有斑块,我们如何带“斑”生活?

动脉硬化最简便的检查方式是什么?

如何运动“烧掉”动脉硬化?

浅谈如何"吃掉“动脉粥样硬化?

控制血压,从30岁做起!

从德云社演员众筹事件,谈青年卒中病因与预防!

吃什么?怎么吃?才能健康?

医患沟通

脑动静脉瘘,术前可以这样沟通

医患沟通

颅内动脉狭窄,术前应该向患者这样交待!

医患沟通

脑动静脉畸形不知道咋解释?试试这么说,一说就懂!

医患沟通

颈动脉狭窄,术前应该向患者这样交待!

医患沟通

急性脑梗塞,这么说,患者就明白了!

好好睡个觉,比啥都重要!

要做颅内动脉瘤手术了,术前得这么跟患者谈!

神经介入,第三条生命线!

为什么要做全脑血管造影?

电子烟越来越流行,难道它危害小吗?

节后体检指南,活着才是硬道理!

颠覆!春节福利,吃肉吃脂肪有益健康!!!

高血脂症,你的认识可能有误区

糖尿病不重视,会引发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注意了,冬天要预防脑出血!

卒中后抑郁,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