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骨科机器人让人工关节置换术更精准 [复制链接]

1#
对症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521/4626899.html
1

骨科机器人:让人工关节置换术更精准

——医院引进Mako骨科机器人7月底投入使用

重点提示

骨科疾病位居全球人类死因的第4位,我国每年关节疾病患者超过万,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手术中安放的假体位置是否准确是影响患者手术后关节功能以及假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4月11日,医院使用国内首台全进口的Mako骨科机器人成功完成中国首例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置换手术。这台造价昂贵且有着良好手术效果的Mako骨科机器人全国仅有三台,医院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引进了这台机器,辅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7月底前可以投入使用。

6月29日下午,医院手术团队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模拟情景,为手术开台做最后的准备。自医院成立以来,骨科发展迅速,从海南省骨科医联体到骨科手术机器人,这里正逐渐实践着当初许下的大病不出岛承诺。

1

辅助医生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更加精准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微创人工关节置换以及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关节置换的科室,早在年9月,上海六院关节外科的张先龙教授团队,就完成了国内首例Mako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之后陆续有10位以上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手术,随访结果都令人十分满意。4月11日,张先龙又带领上海六院骨科团队,完成了中国首例Mako骨科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置换手术。

医院引进的这台Mako骨科机器人,可以辅助髋关节置换手术,让患者更快康复,回归正常的生活。6月29日下午,医生手术室里进行Mako骨科机器人进行模拟演练。在现场,机器人正在为外科医生分担任务,医生操作机器人在安全范围内完成手术操作,在医生的操控下,机器人的机械臂带动着磨钻准确地在病损的关节表面打磨着,控制精准截骨,之后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准确的假体安放,而医生则通过实时的信息和图像了解并进行准确假体安装。

“机器人能够辅助手术团队”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骨科执行主任于晓巍告诉记者,传统手术术前仅能够初步规划假体安装的大小,术后假体的安放效果则无法高度准确地控制。而Mako系统术前利用计算机辅助规划软件结合患者手术部位的CT影像,预先规划最合理的假体安装位置及角度,并在术中通过高精度器械控制系统辅助术者重现术前规划方案,最终将假体按照深度误差不超过1毫米、角度误差不超过1°的标准,精准安装到预定位置,极大消除了传统手术操作中的人为误差。

“骨科机器人最大的优势是手术精准度高,可重复性非常高。”骨科主治医师姜晨轶表示,骨科机器人的辅助可以大大提高临床医生的操作精准度,能避免过度截骨,便于伤口愈合,手术更加微创,提高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由于骨科机器人是半自动的辅助型机器人,医生还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控制机器人的操作,手术过程更加安全,通过控制机器臂还可以完成医生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好的动作和步骤,解决传统手术中遇到的难题,经验丰富的医生还可以利用机器对年轻医生进行培训,让年轻医生掌握手术技巧,提高手术质量。

除Mako骨科机器人外,骨科还引进了EOS全身骨骼影像系统,这台机器全球一共8台,是国内引进的第3台,该仪器可以把患者全身的骨骼显象,帮助医生了解相关病变情况。

2

成立骨科医联体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除了引进高端设备,医院的骨科还牵头成立了海南省骨科专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海南省骨科专科医联体),与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共享医疗资源,规范全省骨科专业的临床诊疗,做好质量控制,统一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共建主要疾病临床数据库,各成员单位共享资料促成多方共赢,提高骨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

医联体成立后,医院至少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巡回到专科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手术演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每季度组织一次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过座医院的骨科发展并开展专业培训,并帮助支持医联体内成员制定骨科专业学科发展规划、培养技术骨干、进行业务指导,并派专家到成员单位会诊、坐诊、查房、讲课等;根据实际情况接收成员单位的骨科医师进修、培训;双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地域等因素,进一步促成双方之间的病人双向转诊;通过远程诊疗平台,支持成员单位疑难病例会诊、病例讨论和远程教学等工作,促进成员单位的骨科专业水平持续提升等,将把上海先进医疗技术、医疗理念传授给成员单位,让海南的老百姓和游客也能享受到与上海同样的优质医疗资源。

(记者品木)

3

相关链接

海医院年11月27日上午8时揭牌并试运营,医院坐落在海口市西海岸长秀路3号,为医院。医院占地61亩,设置骨科、内分泌代谢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临床科室和放射科、检验科、超声医学科、功能科、输血科、病理科、手术室等医技科室。

医院的骨科是以医院骨科为依托的临床科室,医院骨科是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中国手”的诞生地,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学科设有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中国上海国际显微外科培训中心和AO(中国)创伤骨科培训中心。骨科拥有独立的病房大楼和手术室,核定床位张;设有修复重建、创伤、关节、关节镜、脊柱、骨肿瘤、小儿、足踝等8个专业12个亚学科;年骨科门急诊48.94万人次,完成手术3.99万人次,平均住院日7.04天。

学科现有医师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名,硕士生导师18名;国际学术任职有亚太显微修复外科学会候任主席、内固定研究学会(AO)理事;国内学术团体任职有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顾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显微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近五年学科发表SCI论文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承担卫生部行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48项,部市级课题59项。

2

为贫困家庭拔掉“病根、穷根”

医院积极开展医疗扶贫健康巡诊

“医院的帮扶,我这一家简直不敢想象会活成什么样,医疗扶贫让我们这样贫困又有病人的家庭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回想起治病的经历,家住龙华区龙桥镇美朗村五队的吴某无限感慨,吴某是医院的精准帮扶对象。

把健康扶贫利好

带入贫困患者家中

年至今,医院扶贫医疗队携带着心电图机、血糖仪、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和药品,与各镇村医护人员一道,走村串户,把健康扶贫的*策利好带入贫困患者家中,根据贫困户患者的病情,免费为他们做有针对性地检查,还手把手向家属耐心讲解护理方法和技巧,在用药、膳食、起居等方面为贫困患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指导。已对所在片区和扶贫村镇共进行了19次巡诊义诊,巡诊义诊人数余人,免费发放药品约10元,入户体检人数约余人次,帮助办理慢性病医保22人,巡诊的形式有健康咨询、扶贫义诊、健康体检及入户巡诊等。

现年59岁的吴某,是今年5月巡医院治疗的。他因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不能行走,还伴有高血压、慢性胃炎、急性咽炎和低钾血症,按健康扶贫*策相关规定,给他报销了近余元,他只花了不到元。

帮助贫困患者

创建美好生活

郑云丽是医务处科员,专门负责该院的精准扶贫工作,她积极服从院*委的安排,放弃休息时间俯下身子去实地调查,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

龙塘镇有3户贫困户需要进行医疗帮扶诊治,其中杜某的病情较严重,需住院治疗。在床位紧张的情况下与相关科室协商,腾出床位。为明确诊断,医院组织了院内专家进行了院内大会诊,医院相关专家进行会诊。为了让他安心治疗,多次与他交谈,让他放下包袱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医院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情逐渐稳定。出院后还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郑云丽又到相关部门帮他办理了慢性病门诊治疗的申请,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不久前,杨毅*院长带领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中医科和儿科等科室1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院精准扶贫医疗队,来到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参加海口市卫计委在这里组织的精准扶贫义诊,受到村民欢迎。一上午为近名村民检查,免费发放了价值多元的药品。其间,杨毅*院长还带领医护人员到卧床在家不能到现场的贫困户患者上门诊疗,免费送药上门。

(孙文)

3

推动医疗产业发展

打造良好法律环境

6月30日,金杜律师事务所(“金杜”)医药医疗法律业务板块年度会议在海口举行。本次会议由金杜中国区管委会主席张毅领队,包括金杜医药医疗法律业务板块主要合伙人王建平、*建雯在内的20余位合伙人参加。为期一天的会议旨在了解《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情况。

海南省*府办公厅及相关部门业务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与金杜合伙人进行交流座谈。会上,省*府相关领导介绍了海南省现状和目前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工作情况。来自海南省卫计委、海口海关和海南省税务局和省司法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就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享有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进口在内的多项先行先试*策、典型病例,以及通关、税收*策作出了系统介绍。金杜方面亦表达了对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前景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