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选编译重症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复制链接]

1#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8569.html

肝素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进展,而EVT则主要在于通过接触溶栓和/或机械取栓实现窦的快速再通,TO-ACT研究旨在验证EVT是否可以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TO-ACT是一项多中心性的具有随机开放标签的盲终点试验,3个国家8家医院参加了此项研究,重症脑静脉血栓(CVT)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介入治疗(EVT)与标准药物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为2月良好预后率(mRS0-)。CVT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脑卒中,主要累及青中年人群,所有的指南均明确推荐抗凝治疗作为CVT的标准治疗方式,即使患者存在颅内出血。肝素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进展,而EVT则主要在于通过接触溶栓和/或机械取栓实现窦的快速再通,TO-ACT研究旨在验证EVT是否可以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研究方法

研究共纳入67例重症CVT患者,其中33例(49%)随机至EVT组,34例(5%)随机至药物组,详细基线数据见下表。所有患者均取得2个月随访资料,8家医院在研究期间共收治例CVT患者,因此该研究入组率为6%。在EVT组,从随机至接受EVT的中位时间为(05-)分钟;两组间口服抗凝治疗比例无差异(85%vs.85%),抗凝持续时间无差异(平均9个月)。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mRS0-2分比例无差异(85%vs.82%),接受EVT治疗的患者上矢状窦再通率更高(79%vs.52%),两组间的颅内出血率、昏迷状态、深静脉系统血栓比例无差异。然而,6个月、2个月死亡率分别为2%vs.3%、2%vs.3%,两组共发生5例死亡,其中4例死亡发生在随机后0天内,主要原因为进展性脑水肿、小脑幕裂孔疝。TO-ACT研究是首个针对EVT治疗CVT及预后研究的RCT研究,结果并未证实EVT对于重症CVT的优效性,但鉴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虽然没有得到EVT优于药物标准治疗的结论,但经过慎重的患者筛选以及策略改进,在将来研究中可以证实部分患者仍有可能从EVT中获益。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张小曦主治医师

医院

审校

李轶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

终审

许奕教授

医院

联合血管内取栓术和原位药物溶栓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研究基底动脉穿支动脉动脉瘤:附9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枕叶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前后的视野缺损

血管内时代的颈动脉破裂治疗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神外资讯App、神介资讯App已全面升级为脑医汇App!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