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zj/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是,尽管EVAR术后动脉瘤腔并没有进一步扩张,但其预后仍比瘤腔缩小的患者更差,导致动脉瘤腔不能缩小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新发内漏、贫血、破裂AAA、慢性肾病及小直径AAA(5cm)。
——摘自文章章节
如果EVAR术后动脉瘤腔直径未出现明显扩张(5mm),即使存在II型内漏,现行指南仍推荐定期随访。但实际上,任何阻碍动脉瘤腔缩小的因素均会导致远期生存率降低,这一现象与二次手术或内漏无关,有趣的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会改变这一现象。
背景和目的
EVAR的应用至今尚不足30年,但由于其在改善术后早期生存率等方面的优势,已逐步取代了传统开放手术成为AAA治疗的一线方案。但有研究发现,EVAR的远期生存率较开放手术无明显优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EVAR术后内漏和动脉瘤腔继续扩张导致再干预率升高。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术后动脉瘤腔扩张的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但是,动脉瘤腔直径稳定是否与动脉瘤腔缩小存在同样生物学效应尚不清楚。
来自美国的O’Donnell博士及同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不仅是EVAR术后动脉瘤腔直径增加(≥5mm)影响其远期生存率,术后动脉瘤腔保持稳定也与低生存率相关。其结果发表在血管外科权威期刊JournalofVascularSurgery杂志上。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所纳入-年接受肾下EVAR治疗的患者,并于术后1年(±6月)进行影像学随访。根据SocietyforVascularSurgery指南定义动脉瘤腔扩张为术后其直径增长≥5mm,并通过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动脉瘤腔的改变、新的内漏形成和再干预为独立预测因素。使用Cox回归来检验瘤腔改变与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动脉瘤腔回缩和未回缩的患者进行倾向性匹配进行二次分析。
研究结果
接受EVAR治疗的患者例,其中有术后1年的影像学资料,并纳入研究的有例(49%)。术后1年,有40%的患者动脉瘤腔回缩,35%保持稳定,35%动脉瘤腔有扩张。与动脉瘤腔扩张相关的独立因素为年龄(以10岁为单位:OR,1.07;95%CI1.01-1.13;P=.02),新的内漏形成(OR,1.23;95%CI,1.10-1.37;P=.)),主动脉直径更小(直径<5cm:OR,1.37;95%CI,1.21-1.55;P.),贫血(OR,1.47;95%CI,1.20-1.80;P.),rAAA(OR,1.33;95%CI,1.07-1.65;P=.01),和慢性肾病(OR,1.15;95%CI,1.05-1.25;P.01);但是,既往吸烟史(OR,0.86;95%CI,0.76-0.96;P.01),脑血管疾病(OR,0.82;95%CI,0.67-0.99;P=.04)和出院时他汀类药物治疗史(OR,0.83;95%CI,0.75-0.91;P.)与动脉瘤腔扩张风险呈负相关。动脉瘤腔扩张(OR,2.3;95%CI,2.0-2.7;P.)和动脉瘤腔稳定(OR,3.1;95%CI,2.7-3.5;P.)与新的内漏形成相关。与动脉瘤腔回缩相比,任何因素导致其动脉瘤腔未回缩均与长期死亡率相关(动脉瘤腔稳定:HR,1.2;95%CI,1.03-1.4;P=.02;瘤腔扩张:HR,1.6;95%CI,1.3-2.1;P=.)。这种关联持续存在于没有内漏发生的患者中,并且在接受了再次处理和随访中或通过造影观察到内漏的患者中这种关联更强。在倾向性匹配的队列研究中,动脉瘤腔未回缩的患者长期生存率更低(术后10年生存率为77%,动脉瘤腔回缩的患者为82%;P=.01)
表1
图1
研究结论
EVAR术后动脉瘤腔直径的改变与新的内漏形成、再干预和长期死亡率相关。不仅是直径增加,瘤腔直径稳定也与更高的长期死亡率有关,与是否再干预和新的内漏形成无关,并且可以通过他汀类药物改善。
一点思考
本研究提出了EVAR术后动脉瘤保持稳定对EVAR术后预后的影响,对既往对EVAR术后动脉瘤腔保持稳定不需要治疗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并论证了其在患者远期预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该研究确定了EVAR术后动脉瘤腔未回缩与远期生存率呈负相关,并提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改善其预后。为AAA进行EVAR治疗的患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临床治疗参考。
为了方便您每日接收的一手消息,小讯给大家做了个“星标血管资讯”的教程,按照下图所示将血管资讯设为星标或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