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鉴·聚颈汇神』
颈动脉支架术规范操作系列论坛
第一场“通路建立专场”
于年06月27日在线召开
会议特邀医院郭大乔教授、医院李雷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首都医科医院寇镭教授、海*医院金杰教授、医院蒋俊豪教授担任讲课专家,一起就以下话题展开细致的讨论,通过丰富的实战经验分享,为更多术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技巧:
颈动脉支架术的器械选择
穿刺入路方式及并发症处理
脑血管造影通路建立及动脉超选技巧
以下是会议部分精彩内容回顾
CAS术中器械的选择
首都医科医院寇镭教授
点击查看视频
保护伞选择
目前临床上的CAS脑保护装置分为近端脑保护装置和远端脑保护装置。由于近端脑保护装置相对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考虑在颈总动脉是否有病变,以及患者对于脑缺血的耐受程度等。所以临床上目前远端脑保护装置较为常见。
接下来寇镭老师对于目前临床常见的几种远端脑保护装置做了介绍。
其中,Cordis的Angioguard具有伞体最短、着陆距离短、锥形头易通过的特点。
当遇到病变远端血管迂曲的情况时,寇镭老师提到一般病变远端有4-5公分较为安全的血管情况,就可以使用Angioguard,而其他脑保护装置的伞体及需要的着陆长度都要更长。
而当我们遇到严重狭窄且迂曲成角的血管、蜂窝样斑块、“倒悬崖”斑块的情况下,使用导丝先行再上伞的方法有可能因为输送杆的平头刮掉病变碎屑而造成远端栓塞的情况,这些情况下,使用锥形头一体化设计的Angioguard就能降低碎屑被刮蹭掉落的风险。
寇镭老师同时提到:碰到病人颈内动脉远端迂曲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让病人弯一下头或者过仰位,有利于保护伞的通过。
01
02
03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