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床案例干细胞对慢性移植物肾损伤的研究进 [复制链接]

1#

肾脏移植是目前临床干预终末期肾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移植后的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肾存活时间的常见原因,其中慢性移植物肾损伤是肾移植领域较难处理的一种临床并发症,最终大多数会发展为移植肾失功。

为解决这一难题,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减缓慢性移植物肾损伤发展、研发新型免疫抑制剂、改善移植肾功能等工作,虽然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移植肾使用寿命,但仍不能达到患者理想程度。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低免疫原性的成体干细胞,它来源广泛、增殖能力强、易保存等特点,近年来被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它能够有效诱导免疫耐受、降低机体免疫反应、促进急慢性器官/组织损伤修复、减少组织纤维化,在急性心肌梗死、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疾病的干预已有相关临床应用报道。

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MSCs干预慢性移植物肾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者选取已确诊慢性移植物肾损伤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39.2±13.7)岁;移植平均时间(5.4±3.9)年;移植前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IgA肾损伤1例,多囊肾1例;服用他克莫司(FK)7例,环孢素4例。后经患者知情同意,行1次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之后2次经静脉输注MSCs。观察1年内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24h尿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

安全性:11例患者未发生出血、移植肾动脉栓塞、假性动脉瘤等相关并发症。

随访结果:MSCs移植后1周、1个月时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与移植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3个月后,各指标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SCs移植后1周、1个月时内生肌酐清除率较移植前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移植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7d时24h尿蛋白水平与移植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1个月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尿β2微球蛋白移植前后均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MSCs移植慢性移植肾肾损伤是安全可行的,且在移植早期(1个月内)对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生成率、胱抑素C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为慢性移植物肾病干预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虽然在移植后期(3个月后)移植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生成率、胱抑素C)与移植前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其整体指标并无明显升高,这也说明了MSCs能够延缓慢性移植物肾损伤的进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