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陈凌燕
通讯员贝兰张青
湖北武穴有一名患者,极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情况不太好,偏偏又逢大降温大降雪,怎么办?医院(医院)与当地医联体单位沟通后,医院急救车奔赴武穴,顶风冒雪,将这名六旬患者接到了武汉。随后,紧张的手术争分夺秒进行,患者顺利脱险。
1月28日清早6时许,63岁的武穴居民刘婆婆突然感觉头痛得厉害,医院,检查结果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地医生与医联体单位医院(医院)取得联系,启动远程网上紧急会诊,会诊后专家们认为,刘婆婆极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需要尽快转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和治疗。
当天正好省内大降温,高速路上风雪交加,加上临近春节,家属反复努力也联系不到当地的车辆护送。得知这一情况后,医院医院急救转运中心,直接派救护车赶赴武穴转运。
两地相隔数百公里,又是风雪交加的天气,患者又是急性脑出血,病情很不稳定,转运的风险极高。“已经临近中午,不能再等了。”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尧小龙主动请缨,把午饭放在一边,直接拿起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跟随救护车紧急出发。
尧小龙奔赴武穴的同时,神经外科主任李俊开始组织团队做好一系列工作:做好术前准备、通知医护人员去急诊科接患者、让复合手术室和值班麻醉师做好急诊介入手术和开刀手术的两手准备。
当天18时许,救护车带着刘婆婆抵达医院。急诊科和放射科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副主任陈迎春、副主任医师李欢欢陪同刘婆婆进行CT和CTA(CT血管造影)检查。一系列检查后,专家确认刘婆婆为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情况,而且随时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刘婆婆必须马上接受手术,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医院启用了复合手术室,由李俊带领团队为刘婆婆进行微创介入治疗。这是一场极为精细的手术,由于动脉瘤位于细小的小脑后下动脉中段,手术中使用的微导管直径仅0.5毫米。如绣花般,医护人员细致地操作着,最终手术顺利结束。
30日记者获悉,刘婆婆在该院监护室接受专科监护和特殊治疗,目前她的神志已经恢复清醒。
“说实话,天气如此恶劣,高速公路上的风险大家都很清楚。”李俊说,此时派车接患者,于己于人,自己都背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抢救时机不可错失,每多迟疑1分钟,患者都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甚至失去生命。复合手术室手术可以保证在造影确诊后,无论是介入手术(栓塞动脉瘤)还是开放手术(夹闭动脉瘤)都可以在同一地点即刻完成,减少刘婆婆因转移及等待带来的风险,“这一次抢救能够成功,除了我们果断地将患者接了过来以外,复合手术室是必要的设备保障,当然,我们娴熟的技术是另一个重要保障。”
同在30日,该科医生叶建锋再次出发,随车去天门接转另一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另一场生死营救正在进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